17岁富家女吞30粒安眠药自杀 3岁与父母分离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作者: 2012-08-31 14:05:00
费三元
17岁女生小文(化名)因为成长期间与父母分离多年患上抑郁症,严重时甚至吞服安眠药自杀。29日,记者采访心理医生获悉,学生中出现抑郁症的情况越来越多,发病年龄也呈低龄化发展,而且因为家长对抑郁症的认识误区,学生抑郁症显得更隐蔽。
17岁女生吞服安眠药自杀
做为一名心理医生,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一病房主任孟祥军见过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病人,但是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一位17岁的女孩小文(化名)。“这个小姑娘患的是中度抑郁症,曾经自己吞服了近30粒安眠药自杀。”回忆起小文的病情,孟祥军仍然感慨不已。
17岁的小文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不过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小文从3岁上幼儿园开始就与父母分居,父母在青岛工作,小文在老家跟随姥姥姥爷生活。上高中时才被接到青岛。因为从小与父母分离,小文非常内向,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在学校也没有朋友,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小文的情况变得更为严重: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厌烦上学,而且还严重失眠。
“她是在高三的时候到医院来治疗的。”孟祥军说,因为小文在一个夜晚吞服了近30粒安定自杀,这才引起了父母的关注。经过检查,孟祥军确认小文患上了中度抑郁症,经过一年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小文的情况才得以缓解,逐渐恢复正常。
低龄抑郁症患者大增
“以前患抑郁症的多是成年人,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开始出现抑郁症的情况。”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姜桂兰说。作为专门研究青少年心理和抑郁症的专家,姜桂兰曾接诊了很多学生抑郁症患者,现在每天都有到门诊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的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
在姜桂兰厚厚的接诊记录中,不乏刚上初中的十二三岁的学生,甚至还有一名8岁的小学生前来进行抑郁症治疗。8岁的莉莉(化名)在班里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第一,但是有一次发挥失常,只得了第二名,好胜心强的莉莉不断告诉自己下次考试一定要考第一。但越是这么想,她越是看不下书,上课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后来甚至认为自己干什么都干不好。随着心理问题的发生,莉莉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一系列的症状,经常浑身没劲,不愿意动弹,经常出现胸闷憋气的情况,而且吃什么也没有胃口,晚上也开始做噩梦,甚至失眠。经过详细的检查,姜桂兰确诊莉莉患了轻度抑郁症,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简单的药物治疗,莉莉逐渐恢复了原来的神采,又变得活泼起来,学习也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这种年龄小的患者越来越多了。”提起自己接诊的小患者,姜桂兰唏嘘不已,她先后接诊了不少中小学生,很多都是因为学习压力患上抑郁症,“而且越是优秀的学生越容易出现抑郁症,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更高,自尊心也很强烈,突然受到打击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学生患抑郁症 易被误认是厌学
因为学生所处的环境与成人不同,学生患上抑郁症后与成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学生出现抑郁症后,症状一般比较轻,没有成人的症状那么明显。”姜桂兰说,因为学生比较有活力,平时的活动比较多,即使出现抑郁,大都也只是表现为与同学或家长的交流变少、心情低下、不愿意活动等,但是学生因为有学习的目标,比如升学或毕业等,再加上在学校还有一些不得不与同学交流和活动的机会,比如早操、体育课等,这些情况都能缓解学生抑郁症的发作。因此,学生患上抑郁症后,症状更加隐蔽,很难发现。
“学生出现抑郁症后,更多的还是表现为不愿意学习、甚至厌学的情况。”姜桂兰说,这就容易误导家长,认为孩子是不愿意上学而不是心理出现问题。姜桂兰曾经接诊过一个患有抑郁症的中学生,她在学校也吃不下东西,上课也听不进去,就不愿意上学了。而她的父亲以为孩子是不愿意上学,暴跳如雷,甚至当着老师的面打了她两耳光。
除了会陷入孩子不愿意上学的误区以外,有些家长还会陷入孩子经过药物治疗能上学了就自主停药的误区。姜桂兰介绍,她接诊过一个孩子,经过诊断患上轻度抑郁症,除了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外,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病情缓解,愿意上学了,孩子的爸爸就擅自将药物治疗停止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孩子的病情又复发了,孩子的爸爸只好再次带着她求医。
岛城社区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
姜桂兰介绍,学生患上抑郁症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家长给予的压力过大,而学生本身阅历就少,抗压能力低,一旦受到挫折或打击,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想要预防抑郁症,家长要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也就是加强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对孩子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孩子经历过失败的事情,就会自己吸取教训。”姜桂兰说。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不仅要家长注意,也需要社会和学校加以关注。记者了解到,市南区建成了全国首家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站内共有心理治疗室、心灵阅读室、催眠室、情绪宣泄室等8间专业处室,6名资深专业心理咨询师,另有来自全区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百余名,为未成年人免费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培训、测评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
辅导站还定期定人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宣讲,并组织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调查研究,定期发布心理健康预警报告,辅导站每月进校面询辅导不少于一次,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每月不少于一次,以适应性辅导、考前心理调节、挫折防范等为主的专题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据统计,从4月份试运行至今,市南区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举办心理讲座6场,接待来访者1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间累计约130小时。(记者 董海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