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泰安小伙单骑来青 千里骑行只为消除乙肝歧视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2012-09-16 08:11: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五四广场上,路人在张永刚(右一)的签名旗上签名。



  9月14日下午4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四学生张永刚来到五四广场,向路人宣传乙肝知识。一辆自行车、一张签名旗、一身骑行装备,为消除乙肝歧视,7月19日,张永刚从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下开始了自己的骑行之路。他曾计划经成都至拉萨,然后到达珠峰大本营,不料由于母亲患病住院,他从成都赶回了泰安老家,没能去成西藏。如今开学了,他将骑行回上海并一路宣传乙肝知识。

  骑行来青岛宣传乙肝知识

  “消除乙肝骑行,欢迎大家来签名。”9月14日下午4时许,五四广场上,一名皮肤黝黑、身材健硕的小伙子展开了一面“万里到西藏 征万人签名”的签名旗,大声招呼过往行人签名。活动发起者名叫张永刚,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四学生,今年23岁。为了消除乙肝歧视,7月19日,他从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出发,踏上了前往西藏的骑行之路。

  “你知道肝炎有几种类型吗?肝炎的传播渠道是什么?”路人签名时,张永刚忙着向他们普及肝病知识,“肝炎病毒分五种,甲乙丙丁戊。乙肝的传播主要有血液、母婴、性接触等传播途径。”

  “我每到一个地方,路人看到后问的是‘你骑到西藏了?你怎么骑过去的啊?’”张永刚说,很多人首先关注的是他怎么骑到西藏去的,消除乙肝歧视反而没有多少人关注。谈到这里,张永刚神色有些黯然。

  大家漠不关心最让他心寒

  张永刚说,今年7月,他无意中看到了关于雷闯的报道,他是消除乙肝歧视的名人。从此,张永刚开始关注乙肝携带者这一群体。“平均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就是说中国有一亿多携带者。由于社会的不理解,这些人经常生活在阴影中。”为了消除社会上存在的乙肝歧视现象,张永刚做出了“为消除乙肝歧视而骑行”的决定。

  7月19日,他从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出发,打算先到成都,然后经川藏线到达拉萨。“要一直骑到珠峰大本营,多的时候一天骑200公里,少的时候也能骑150多公里。”张永刚说,一路上,他住的是几十元的小旅馆,劳累、条件艰苦等都没让他退缩,但是人们对消除乙肝歧视的漠不关心让他有些心寒。“不理解的太多了,在武汉苏宁广场上宣传时,一名保安硬要赶我们走,还用脚踢了铺在地上的签名旗。”张永刚说,有时候去公园做宣传,也会受到驱赶。

  计划打乱,绕山东骑行做宣传

  8月6日,在成都的路上,张永刚遇到了一名骑友,叫梅坤,也是从上海出发骑往西藏。张永刚把自己消除乙肝歧视的骑行目的告诉了梅坤后,原本只想“征服川藏线”的梅坤,也加入到消除乙肝歧视的宣传活动中来。

  谁知和梅坤认识还不到一天,张永刚就收到了母亲因眼疾入院的消息。为此,他把自行车留在了成都,赶回泰安老家。“我想照顾完妈妈后再接着骑,梅坤骑得慢,没几天我就能赶上他。”然而,由于母亲需要手术,张永刚没能再去成都,也没能去成西藏。于是,张永刚委托成都的志愿者将自行车托运到泰安 。“母亲出院后,我要回学校上学,从泰安骑到上海,也可以做宣传。”9月5日,母亲出院,当天下午,他就踏上了骑行之路。他先去了济南,然后到淄博、潍坊 、烟台、威海、青岛等城市宣传乙肝知识,自行车里程表显示,目前已骑行了1100多公里,接下来再一路向南。

  张永刚算了一下:从上海骑到拉萨约4800公里,从拉萨经珠峰大本营骑到318国道上的聂拉木800多公里,从泰安骑到上海的行程将近2000公里。“我和梅坤两人的行程加起来7000多公里!向很多人宣传了乙肝知识!”
  感谢一路上好心人帮忙

  张永刚说,一路走来,无数好心人的帮助给了自己继续前进的勇气。“很多人给我送水,住旅馆的时候我说我是公益骑行,老板还会便宜我5块钱。”张永刚说,“有天晚上快九点了,我骑行到了一座山顶,面对黑漆漆的下山路有些打怵,就向安徽潜山县的一户农民家借宿,那家人特别好,我向主人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后,要给他们看身份证和学生证,他们连看都不看,还特意给我找来席子和被子。”

  就在9月14日当晚,张永刚从五四广场骑行到火车站附近一朋友家借宿时,迷了路,正好碰上几名夜骑的骑友,把他带到火车站,“有什么困难骑友都会无私帮助的”。

  9月14日晚,记者给远在西藏日喀则的梅坤打了电话。梅坤说,西藏此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他正在骑车,最多需五天到达珠峰大本营。“西藏同胞都很热情。”梅坤说,而谈到消除乙肝歧视的宣传效果 ,梅坤遇到了和张永刚同样的尴尬,“大部分人都是首先关注骑行到西藏这个事情 ,顺便关注一下消除乙肝歧视。我们的作用很微小,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高存玲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曹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