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接力棒再传递 500名城区教师九月赴农村
来源:大众网 作者:庄慧 2012-08-30 17:30:00
费三元
大众网青岛8月30日讯(见习记者 庄慧)今天,青岛市教育局召开了2011年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总结表彰会,以及2012年支教工作启动仪式。会上表彰了2011年度的30个“青岛市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先进集体”和 100名“2011年青岛市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先进个人”。今年,青岛市还将派出50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
支教地是第二个老家 要常回家看看
青岛实验初级中学的吴卫军老师主动申请支教,他说“要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吴老师来到胶州23中学,与那里的师生们同吃苦,共奋斗。他发现学校年久失修,教学设备落后,黑板如同白板,字写的再大后排学生依然看不清,于是,刚来几天他就申请把青岛实验初中换下来的20面较为崭新防止反光的弧形不锈钢黑板捐赠给了这所学校。在食堂吃饭时,因经常看到几位家境贫寒的同学舍不得买菜吃,每顿饭只吃馒头,吴老师就从每月工资中省出几百元,资助了这几个孩子。为了能让学生们吃上可口的饭菜,吴老师还主动联系,通过捐赠给学校增添电平秤、电饭锅、微波炉等价值将近万元的电器,学生们的伙食有了很大改善。
不仅如此,吴老师所在的青岛实验初中的师生们在得知胶州23中教学设备简陋,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生活困难以后,全体师生积极捐款3万6千多元,捐助高品质录音机四十台,奖励36名优秀特困生助学金。在吴老师的倡导下,两校学生开展了长期的“一帮一,大手拉小手”的帮扶资助活动。吴老师表示,“支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的体现,如果有机会我还会主动去支教,除了自己的老家,胶州铺集是我第二个老家,我会常回家看看。”
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
24岁的王梓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的中文专业,作为一名免费师范毕业生,从今年开始,她将去农村任教服务两年。毕业之后,王梓民先在青岛二中实习了一年,与那里的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她告诉记者,去支教最舍不得的就是现在教的这帮孩子,但是那些农村的学生肯定更需要自己。作为一名独生女,王梓民笑言有很多家务活都不会做,去支教要先适应一段时间。但是一定会克服困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孩子。
“我以前去过偏远山区实习,那儿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相对于知识的传授,为他们树立起信心、教会他们热爱生活是我更大的目标。”当记者问王梓民知道将要面临什么困难时,她说支教回来的老师讲过,那里很多学校没有取暖设备,窗户也都关不牢,手常常冻的拿不住笔写字;没有洗澡的地方,平时只能擦澡;平时喝水时,甚至候需要老师自己去挑水。“现在去哪里还没分配好,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但是艰苦是一定的,我做好了准备。”
每年500名城区教师支教农村 18名免费毕业生全部参加
据了解,从2003年开始,青岛市在部分区市试点开展了城乡教师交流活动,确立了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的长效机制,每年安排50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支教工作为农村中小学带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了城乡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青岛市教育局继续从全市范围内安排50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其中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市内四区教体局所属学校派出支教教师84名,其中2011年参加工作的18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参加支教工作。免费师范毕业生政策是国务院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师范大学开展的,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而设立的一项新的教师培养制度。根据国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相关政策要求,安排在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今年是青岛市接收的首批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第一个支教年度,此后,将继续安排第二个支教年度。为进一步提高支教教师能力和水平,更好、更快的适应农村支教工作。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