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老年漂"在青岛 子女相伴生活快乐有时孤单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2-08-28 16:47: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因为担心子女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为帮子女照顾孩子,很多在外地农村或城市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来到青岛,加入“老年漂”之列。
    他们说,照顾自家孩子虽然辛苦,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很开心,只是远离了家乡和熟悉的老伙计,在融入一个陌生城市前,有时感到很孤单。
生活挺好,就是想家
    “大姨,又来买菜了,今天女儿没一块儿来啊。”8月26日早上8点,四方区某大型早市,一路和卖家寒暄着,不知不觉,62岁的苏女士手推车上装满了菜。在拥挤的人群中,这个瘦弱的老人穿着一身家乡人惯穿的绵绸服,脚踏一双平底布鞋,从外表看,她和本地老太太没什么不同,除了一开口会透出浓浓的江西地方口音。
    三年前,女儿来青岛工作后不久,苏女士就从医院退休了。就这么一个孩子,一个人在这么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实在不放心,退休在家待着也没意思,于是,苏女士就来青岛投奔女儿,算是互相照顾。“女儿有了孩子后,我就专心照顾外孙女。房子小,一家三口加上我,住起来很窄巴。她爸爸来过几次,在她学校的宿舍住了一段时间,住不习惯就回老家了。我和老伴平时打打电话,在网上视频聊天,报报平安。也想念,但没办法,为了孩子,就做几年‘牛郎织女’吧。”
    “同刚来时相比,现在好多了,以前我说话这边人一点儿都听不懂,青岛的饮食我也不习惯。不过,我性格开朗,很快就和邻居们混熟了,周末一块儿打打牌,到广场上唱唱歌、跳跳舞,慢慢融入了这里的生活。”苏女士直言,在很多优待老年人的政策上,青岛对本地人和外地人一视同仁,挺好。她办理了公交老年卡,很多景点去玩也是半票。不过,哪里都不如家乡好,等外孙女再大一点,她还是回家乡,那里姊妹邻居多,老伴也需要她照顾。
和当地人交往很矜持
    8月24日上午10点,记者在市北区体育街见到姜先生时,这个来自东北农村的庄稼汉正在哄着3岁的孙子玩滑梯。上身穿 PUMA,脚上蹬一双KAPPA。“在城市穿得太破,会让人笑话。这一身都是儿子给我买的,挺好看。”他笑笑说。
    老姜告诉记者,儿子来青岛20多年了,现做装饰材料生意。五年前,他把家里的两亩地转包出去后,便和老伴来到青岛。“年轻时没机会进城,老了沾了儿子光,住上了楼房,每天带孙子除在家看电视外,就到附近溜达溜达,很幸福。”不过,老姜话锋一转,讲起来他的难处:“就是想家,想极了就看家乡的电视台。在青岛我基本上没认识什么新朋友,我是农村的粗人,不大好意思和当地人说话交朋友。”
    在四方区某运动广场上,66岁的张女士带着3岁的外孙女一起玩。“来青岛就是给小女儿带孩子的,自家的娃娃,不辛苦。”可能是担心记者听不懂,她努力调整着自己的陕西口音。“我在河南帮大女儿带孩子带到7岁,三年前又来到青岛。退休十年了,一直在外面漂着。对我们来说,在哪儿都无所谓,和子女在一起就好。”
    张女士感慨,现在竞争激烈,孩子们谋生很不容易,找保姆不放心,经济上又有些吃力,因此撇家舍业到外地帮着看孙子就成了老人们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除照看孩子外,参不参加社区的活动?面对记者提问,张女士直言,平时带孩子很忙,和当地人又不熟,基本没时间参加活动,有时周六周日出去转转。
给“漂族”们归属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农村、小城镇来到大中城市,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像苏女士这样的‘老年漂’,对这一群体很难有准确的统计,但他们的存在是个客观事实。”市老龄办调研处处长王少梅表示,身处异乡,远离原来熟悉的人群和圈子,这些老人多少会感到孤单,毕竟融入一个陌生的城市需要时间。
    王少梅认为,投奔子女的老人要融入新城市生活,需要多方努力。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老人们首先应勇敢地走出家门,和当地人多交流,多参加合唱队、舞蹈队之类的活动,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同时广交朋友,获得精神上的关怀和慰藉。同时,子女们应给予父母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主动给老人寻找参加群体活动的机会,鼓励和帮助老人融入新的城市。另外,城市街道办社区也应以开放的心态,多吸纳他们参与文体活动,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同昌表示,中国的传统观念是 “父母在,不远游”,父母跟着子女到外地生活,说明父母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发展在进步。这一现象也和今天家庭小型化有关系,父母不忍心让独生子女放弃在另一个城市的事业和生活,选择来到异地帮助他们。因为住房狭小、农村有田地等原因,父母只能有一方随子女迁移,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相关部门应关注这一群体,从政策层面多考虑他们在社保、医保等方面的需要,逐步排除保障、就医的地域障碍,方便他们在异乡的生活。
□本报记者 何 俊
相关链接
“老年漂”就在身边
    有媒体曾对316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0%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老年漂”现象,其中,63.0%的人表示 “老年漂”常见。受访者中,“80后”占36.8%,“70后”占40.0%。
    调查中,29.9%的人说自己的父母正在 “老年漂”,14.1%的人会选择让父母 “老年漂”,31.7%的人表示“不会”,24.4%的人表示“不好说”。
老人为何选择“漂”
    调查显示,83.2%的人表示 “帮子女带小孩”,其次是 “照顾子女的生活”(61.0%),43.2%的人认为原因是“想念子女”。
    其他还包括:年轻人想让老人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30.1%)、子女照顾父母方便(25.3%)、城市生活便利(16.1%)等。
怎样看待“老年漂”
    调查中,54.9%的人表示,“父母跟儿女生活,辛苦但安慰”;37.5%的人表示 “父母子女共享天伦之乐,无可厚非”;32.6%的人认为减少了“空巢”现象,值得提倡。
    也有49.4%的人认为,“老年漂”会导致“年轻人压力过大,父母跟着受累”;27.0%的人认为“会影响老人的幸福感”;24.1%的人认为 “会带来很多社会、家庭问题”。
“老年漂”遇到的问题
    调查显示,71.5%的人表示是“社交圈子窄,会孤独寂寞”;其次是“医保、社保问题”(61.6%);“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排名第三(59.2%)。接下来还有:“来到陌生的城市,会无所适从”(56.9%);“子女条件有限,老人被动分居”(49.7%);“语言不通”(38.4%)等。
子女该为漂族父母做些啥?
    调查发现,70.3%的人表示是“不要把父母当保姆,要尽孝”;68.7%的人选择“体谅老人的生活习惯”;66.6%的人认为要 “多花时间陪老人”;62.0%的人选择 “鼓励老人融入新环境”;50.7%的人认为应该“多带父母出去玩,结识朋友”。另有38.3%的人表示要“选择正确的尽孝方式,不一定让父母来大城市”。
(据相关资料整理)

栾晓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