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青排水系统经住暴雨考验 探访如何留住雨水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2012-08-05 09:08: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鲁信长春花园内的景观湖可以有效贮集雨水。

浮山后六小区的草地相对路面没有下凹,无法贮存雨水。

    台风“达维”外围给青岛送来一场大雨,岛城的排水能力顺利通过考验,但在部分路段仍形成了积水点。与此同时,大量的雨水白白流失,也着实让人惋惜。城市的地面为何不能把雨水“留下”循环利用 ,同时减少排水管道的压力呢?记者分别探访了岛城一些小区、公园、道路发现,受地形和成本等的影响,像下凹式绿地 、铺设透水砖和修建蓄水池等收集雨水的方式在岛城仍有待推广。

  三方法增强城市“吸水”能力

  每逢暴雨,市民在市区主要积水路段都会看到身穿“排水”字样雨衣的排水工人站在积水中,打开堵塞的雨水箅子、架设警示标志、用疏通设施进行排水。一直以来,城市在对待雨水的态度中,更多的是“排”。有学者认为,水泥大楼,柏油路面看似坚不可摧,但却减弱了城市的吸水能力,导致本应成为地下水水源的大量降雨,反而成为城市排水的巨大负担。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郭一令向记者介绍,相同的雨量,如果城市里面的不透水面积增加,径流系数也会增大,一个城市正常的径流系数应该保持在40%左右。也就是说,下10毫米的雨水,最好只有 4毫米流进排水管道,另外60%应渗入地下或被绿地所吸收。但随着城市路面硬化范围的增加,以及城市的不断扩张,进入排水管道的雨水比例越来越大,“这个比例大了,排水管道的压力就大,就容易形成积水和内涝。”

  郭一令向记者介绍,目前比较流行的增加城市吸水能力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建下凹式绿地、铺设透水砖、修建蓄水池。较之国内大多数城市,青岛在排水方面算是走在了前列,如果吸水能力增强,遇到台风、暴雨等,将会显得更加从容。

  ■记者探访

  先进设计不少名存实亡

  浮山后六小区不见“下沉式绿地”踪影


  市北区浮山后六小区早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就曾设计了一个“低绿地入渗回补地下水系统”。据悉,该设计的初衷是依据小区的地形特点,建造下沉式绿地草坪,这种草坪要比周围的道路低一些,可使附近的屋顶、路面等不透水区域的雨水径流沿管道进入汇水区,这样可以让雨水入渗。8月3日雨后,记者来到浮山后六小区,并没有发现“下沉式绿地”的踪影。小区内的草坪与其他小区差别不大,大都是依据地形建成的斜坡。雨水也没有汇集到草坪内,相反是草坪里的水和泥流沿着斜坡淌到了路面上。

  鲁信长春花园大雨喂饱“蓄水池”

  随后,记者来到鲁信长春花园,该小区是市区第一个雨水利用示范项目,每年利用的雨水量达到两万立方米。记者看到,小区整体上南高北低,北端有个景观湖,雨水都顺着河道和管道淌进景观湖里。虽然下了一场大雨,但小区里几乎没有积水点,大雨反而“喂饱”了景观湖。据小区物业人员介绍,湖里的水来自浮山山上以及小区各个雨水箅子,每年利用的雨水量达到两万立方米。据悉,小区内铺设了一条直径为1.5米的雨水管,可以收集小区里5000多个雨箅子以及部分浮山泄洪的雨水。湖水除了作景观外,还可以用来浇灌小区的植被。

  榉林公园透水地坪已经“不透”

  2006年12月,榉林公园把原先的环山沙土路变成了平整的人行道,在主要道路铺上了黄色、橙色等落叶色调的透水地坪,这些地坪就是用透水砖做的,能让雨水顺利渗透到地下。这样的“环保地坪”,在当时的青岛是第一处。8月3日下午,在榉林公园记者看到,雨水排放方式主要依赖于地表径流排放。一部分从山体泥土裸露处渗出,汇合成流,流入公园主干道旁边的排水沟中;还有一部分则是沿环山路的高低形势汇合成流,流到山脚下的雨水箅子中,而上述两种形式的地表径流,最终沿着公园内的排水通道汇入公园内的人工湖中。公园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难以清理和维护,公园的透水地坪多数已经不透水了,大都已经改成了用石材铺设的路面。

  太平角公园渗水无法循环利用

  当天下午,记者又来到位于太平角一路与太平角三路之间的太平角公园,这个公园内的道路是由透水材料铺设的。记者看到,在公园主干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凹槽,这些凹槽方向各异,既可以存贮路面的积水,又以其形式的独特增添了路面的美感。路两旁的人行道上是小块的方砖,方砖之间的部分是泥土,有较好的透水性。2008年,作为“迎奥运绿化工程”的一项改造项目,太平角公园也以“原生态植物林地”为主题对公园进行了改造,园内道路也铺上了透水地坪,渗透到地下的水将被汇集起来进行循环再利用。公园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园内铺设的透水地坪只是具备了渗水的功能,雨水渗入到地下的排水管道中,并且与公园的污水处理系统相连,雨水并不能循环利用,而是随污水一并排走。

  城市道路花岗岩“大行其道”

  现在城市道路全部是柏油路面,这种路面是不能吸水的,那马路两侧的人行道是不是可以建成吸水的呢?

  8月4日,记者走访了南京路、延吉路、山东路等市区部分主干道,发现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大部分是用不透水的花岗岩地砖铺设的。这种地砖不吸水,雨水都顺着斜坡流到了马路两侧的雨箅子里。而南京路两侧用的是透水砖,记者走了一圈发现,透水砖透水能力较强,但损坏程度大,而且凹凸不平,不如花岗岩地砖平整、干净。

栾晓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