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幸福调查栏目获央视领导赞赏 强调"无防备"

来源:东方网   作者:   2012-10-12 09:32: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本版截屏图为部分“神回复”画面。

    东方网10月12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央视“幸福调查”强调“无防备”,“台里提出了三个硬性要求:
  1.采访中不要刻意去找记者想要的,而要去发现让记者意外的。2.所有的回答都是节目想要的。3.回答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问题的状态和场景。”
  参与街头采访的央视记者
  “访者的身份具有多重性,信息更加丰富,受访者的语言更具有个性,更能使报道丰富、完整。这与长久以来《新闻联播》模式化的一种声音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尺度和宽度都放宽了不少,更能顺畅地传达出最基层群众对幸福感的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
  “这样的报道形式,得到的是个体的、零碎的、即时的答案,并不是一种幸福不幸福的真实体现。这样的报道形式,关键不在于深刻与否,而是在于真实与否。比如碰到不幸福且具有强烈社会批评意识的老百姓,他的回答是否能够播出,这才是关键。”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张志安
  早报记者 权义 发自北京
  “您幸福吗?”
  “我姓曾。”
  这两句对白,近日走红网络。
  对白出自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一位山西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面对记者的提问时,首先推脱:“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记者未放弃,继续追问:“您幸福吗?”这位务工人员上下打量着记者,答道:“我姓曾。”该视频迅速在网上疯转,这位务工人员看似文不对题式的回答,被网友们封为2012年 “神一样的回答”。
  “神一样的回答”还有:
  捡着空瓶子的老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啊?我耳朵不好。”郑州一18岁大学生在火车票代售处被问到“您最想要什么?”大学生答:“女朋友。”“那么,您遇到最坏的事呢?”“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一名节日礼品货摊摊主没听清记者的提问,反问道:“不姓。姓什么?”记者重复问题后,摊主答道:“我们这儿卖东西的都幸福”……
  《幸福是什么?》栏目引发关注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广泛议论。有网友认为这种不加修饰的原生态对话,是人们真实生活的体现,也有网友认为这种问题其实有点“粗暴”,是“主题先行”、“逼人就范”、“避重就轻”,记者更应该关心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早报记者从央视内部获悉,该节目获得台里领导的大力赞赏。“从节目播出效果来看,是不错的。另外,海采方式在严肃的新闻联播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这也是一种创新。” 央视参与该节目制作的员工对早报记者说。
  无防备时接受提问
  受访者第一反应很重要
  央视一名参与该节目制作的编导介绍:这组报道缘起于台里的“规定动作”。中央电视台要求,在“十八大”之前,《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节目通过“海采式”报道,传达中国普通人的幸福感、爱国情绪以及生活真实状态。
  据介绍,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了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等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而采访对象一开始面对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
  “台里要求报道内容要有别于‘十八大’寄语,但期望有意外收获。”该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编导告诉早报记者。
  早报记者了解到,这组报道是在中央电视台、各省地方台记者完成采访后,由央视新闻联播统筹编辑播出。参与报道的外采记者走向街头之前,每人都收到了一份《中秋国庆民调海采手册》,策划组强调外采记者一定要观看一部经典纪录片《幸福在哪里?》。
  这部长达44分钟的纪录片于2006年曾在中央电视台《纪录》栏目中播出。早报记者观看完纪录片《幸福在哪里?》后发现,央视在双节期间推出的《走基层
  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从形式到提问设置,都非常接近。
  一位参与街头采访的央视记者告诉早报记者,“海采、原生态这两个特征是央视特别强调的。”该记者透露:“台里提出了三个硬性要求:1.采访中不要刻意去找记者想要的,而要去发现让记者意外的。2.所有的回答都是节目想要的。3.回答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问题的状态和场景。”
  《中秋国庆民调海采手册》中强调了要全程记录,要求摄像记者即使在采访结束后,也不要关机,继续纪录采访对象的状态。
  “从受访对象是怎么走进镜头,到他怎么走出镜头,要全程记录。”这名参与街头采访的央视记者谈起采访的过程。该名记者透露这种采访目的就是要在采访对象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提问,并记录下完整的反应过程。“对象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央视另一名员工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节目可能没把拍摄内容全部播出,但播出的都是真实的。不管是姓曾,还是耳聋,都是原汁原味的。”
  新闻联播首现“海采”
  反映当下时代特征
  央视这位节目编导对早报记者透露,该组报道得到了领导肯定,领导“大加赞赏”。他说,该报道得到了观众广泛关注,并且引起人们对幸福感的讨论,其他电视台也纷纷效仿,从节目播出效果来看,是不错的。领导赞赏的原因是节目从形式上作了一次创新。“海采方式在严肃的新闻联播中还是第一次出现。”
  另外一名参与该报道的记者说:“海采量很大,但很多都没有播出,我录了20名受访者,仅仅播出了一条。”这一条播出于10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走基层调查《你幸福吗?》最后一集。在京实习的快递员朱云宵面对镜头说出对女友的心里话,“我就让她好好学习,然后不要太心疼我,我在这儿辛苦工作也没事,我能坚持,让她好好学习。”
  这样一组街头采访普通人“你幸福吗”的节目,在网上迅速传播并引发热议。有网民认为,节目之所以走红,引发争议,是因为“神回答”正常播出了,“用生动的同期声,直观反映了百姓的幸福感受。”
  有网友认为,节目之所以能红,是因为相比于以往的街访,这次许多观众以为“应该被剪掉”的片段,都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屏幕上,更加真实了。网友“钱瑾”说,“进入新千年,央视改变了很多。”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过于简单的追问形式有些“主题先行”、“避重就轻”,更值得关注的是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网友“潆钰”认为,媒体更应关注老百姓的犯愁,例如每到长假排队打地铺也买不到车票的外来务工人员。关注他们需要的幸福,比只问一句‘你幸福吗’更是媒体该做的!”
  网友“杨永胜”评论道:一直以来,央视有些节目与老百姓略显疏离,现在走到基层,与普通老百姓多接触,也算是接了地气了。但矫枉未必不过正,采访主题定位为“你幸福吗?”多少与老百姓实际还是有点脱节。倘若不去关注现实,不去正视老百姓本身的疾苦,仅仅是一个“你幸福吗?”多少欠点分量,多少有点避重就轻。
  网友“杨群”称,对于单一个体,幸福与不幸福有一个相同的参考点。从央视播出的节目来看,一些负面的反馈也有正面推动作用。比如个体感受到物价涨得快、收入提高慢、看病上学难、打工回家少,买票难,所以还不够幸福。“有个小伙子说,‘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接受了你的采访,被人插队了。’这是当下的时代特征之一。” “杨群”说。
  “回答是否能播出,
  这才是关键”
  “《新闻联播》采用海采的方式,受访者的身份具有多重性,信息更加丰富,受访者的语言更具有个性,更能使报道丰富、完整。这与长久以来《新闻联播》模式化的一种声音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尺度和宽度都放宽了不少,更能顺畅传达出最基层群众对幸福感的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对此评价道。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张志安对早报记者称,《幸福是什么?》节目之所以引起如此多关注,更多是因为其平民化的视觉、亲和力、趣味性,这种报道模式有利于优化《新闻联播》的节目结构。
  在张志安看来,“社交网站的放大,使得‘你幸福吗?’更受关注,尤其是‘你幸福吗?我姓曾’这种看似听错的回答,却能反映出一些受访者对媒体话语权的一种不够信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社会现实压力的一种宣泄。”
  有观点认为,记者们采访社会弱势群体固然没错,但生硬的、一成不变的提问法并不是在每个场合都合适的。比如在人们观赏钱塘江大潮时问一位拾瓶子的老人幸不幸福,有点不通人情,也不合时宜。
  喻国明则认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央视设置的问题,并没有什么不妥。用一个笼统的、概念性的问题来采访不同的人,一定是得到不同的答案。“不回答也是一种回答,看似不答的问题,也正是一种原生态的表现。”他说。
  张志安说:“这样的报道形式,得到的是个体的、零碎的、即时的答案,并不是一种幸福不幸福的真实体现。这样的报道形式,关键不在于深刻与否,而是在于真实与否。比如碰到不幸福且具有强烈社会批评意识的老百姓,他的回答是否能够播出,这才是关键。”
  张志安介绍,海采的方式并不稀奇,已被广泛运用到电视媒体实际操作中。他说:“这种操作模式一般不会在硬新闻事件中出现,只是作为某一话题性新闻事件的补充。街头采访的意义在于突出民意和内容的丰富性,呈现不同观点,给予群众表达的空间,体现公众的参与。”

王琨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