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促学!青岛烹饪学校2016年“鲁商凯悦杯”技能大赛学生展风采
来源:大众网 2016-12-17 21:46:00
大众网青岛12月17日讯(记者 任聪聪)精心准备食材、认真设计摆盘、全力煎炒炸蒸……今天,对于青岛烹饪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们而言可谓是个“大日子”—— 2016年“鲁商凯悦杯”技能大赛终于开赛啦!据了解,本次大赛共设立了30个参赛项目,803名学生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将有613名学生获得奖励。
项目全而广 学生争先齐参与
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设计、英语、语文、数学、法语、计算机……;中餐、西餐、面点、咖啡、调酒、茶艺……,记者注意到,在项目设置上,本次大赛涵盖了学校所有文化课及全部专业课共30项比拼项目,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展示的平台,全校共803名学生参加了比赛,占高一高二在校学生总人数的81%。最终将决出一等奖的83人、二等奖160人、三等奖246人、优秀奖124人。记者随机走进了中式热菜项目的比赛场地,同学们正在进行热炒之前的准备,大家聚精会神,认真切肉切菜,那股认真劲儿着实让记者感动,虽然外面还有些许寒冷,但大家的热情却让现场倍感温暖。
“为了更好的发挥大赛对日常教学的拉动和推动作用,真正把大赛机制引入到教学之中,学校确立了‘二七’工程”,青岛烹饪学校校长吕雪梅向记者介绍说,所谓“二七”工程,即确保高一年级70%的学生具备参加市级比赛的专业技能水平,20%的学生具备参加省级比赛的水平;高二年级20%的学生具备参加全国比赛的专业技能水平,70%的具备参加省级比赛的水平。除此之外,每个班的每节技能课都是“比赛日”,每个学期都有“技能周”;每年举办一次“技能大赛”。力争通过比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代评”的目的。
赛项规格高 专业态度获点赞
记者在比赛现场了解到,本次比赛30个项目的规程全部沿用或参照国赛的规程制定,更加严谨和有针对性,赛务组织规范严密,除此之外,大赛还站在本行业的前沿,广泛了解行业信息。学校从全国各地及联合办学企业聘请了行业专家、名厨、国家级评委来校担任评委,同时为广大师生讲座、授课、表演,让师生近距离与大师对话、与行业前沿接触。在西餐冷菜项目现场,记者目睹了专家评委的打分全过程:根据选手作品的材料搭配、布盘、规范性、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三位评委首先将选手作品按照等级归类,随后再从细节入手,逐一进行打分。“学生们的作品整体都很不错,在打分的过程中,除考虑一些专业评判标准外,更加注重学生们的用心程度”,王旸是双立人美食学院总厨,他评判结束后告诉记者,由于学生们此项比赛是自行准备食材,因此,从最终呈现的结果来看,哪位同学真正用心思考,用心准备,用心设计一目了然,这也是评委们很看重的一点。
大赛促改革 平台搭建收获多
青岛鲁商凯悦大酒店,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青岛威斯汀酒店、青岛远洋大酒店……据了解,青岛40余家合作单位不仅为此次比赛提供了赞助,而且还专门派出评委参与此次比赛,企业更深地参与学校教学,有利于教学改革,也开创了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2016级西餐专业学生江泓是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之一,虽然平时上课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大多可以很好的掌握,但她表示,今天的比赛还没有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究其原因,她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主要是理论和具体实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感觉自己的技术不成熟,其次就是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稍有些紧张。虽然感觉发挥不是很理想,但看的出,江泓依旧很开心,“感觉通过比赛自己得到了锻炼,长进了不少,现在才高一,以后会更加努力做到最好。”说完,她脸上便露出自信的微笑。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正如学校一贯坚持的教学方针一样,一年一度的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检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大赛中得以学习提高,让老师在大赛中同样有所收获,为全体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拓视野、展示才能、提高技艺的平台,也是对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次检验。在重在参与、重在提高、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育人氛围中,青岛烹饪学校在全国、省、市和各类行业比赛中硕果累累,自2007年以来在历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共获得28枚金牌,在全国名列前茅。
记者离开时,不少家长正守在比赛教室外的窗户边,默默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记者突然一阵莫名感动,或许现在的他们还是一棵“幼苗”,但有家长的殷切期盼,有学校的专业支持、平台搭建及不断探索,想必,一棵棵“幼苗”定会在滋养中成长为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责任编辑:曲顺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