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2+2” 为“4+2”学期 大名路小学“微学期”教学实践获赞誉
来源:大众网 2016-12-15 23:16:00
大众网青岛12月15日讯 (记者 金红蕾 曲顺) 播微电影,看微记录,听微观点,亮微展示……12月15日,青岛大名路小学召开了“课程重构与教学研讨”专题会议。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学研究中心李一主任,徐开颜老师,课程研究中心张兴堂老师、马伟琳老师,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系主任王有升教授,徐静竹副教授、马玉宾博士、周潇博士,市北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媛媛、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邹燕,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研室王馨悦主任、李瑶老师十余名教育研究人员参与了此次会议。
全新“微学期” 新颖方式促变革
青岛大名路小学校长周韫轶向记者介绍,2016年是青岛大名路小学“核心素养培养年”,在这一年里,学校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有序开展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实施研究,统整学校德育与主题教育于“校园十节”,学校种种育人举措,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同时,学校还推行了一项重要变革举措,将课程设置的“2.2”学期制度走向“4.2”学期制度,将每学年划分为4分学期和2个假期,将“五一”“十一”黄金周后一个星期集中安排为“微学期”,“微学期”里,各年级暂停教学的进度,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设置丰富的课程,有对学科教学内容拓展的“大单元教学”,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专家助力课程”,有开阔学生视野的“校外游学课程”,有丰富学生各种能力的动手实践课、拓展课,2016年开展的两个“微学期”让学生、老师、家长感受了全新的学习方式,感受了不同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大名路小学召开本次专题会议,回头检视思辨,听取多方意见,不断实践中力求课程改革的成效。
八个“微”举措 全方位展示焕新貌
记者了解到,大名路小学用多种“微”方式全面实现“微学期”: 学校的“纳”文化是全校师生、家长共同倡导、践行的办学文化,每一天,在校园里发生着“纳”的故事,学生、家长、老师在学校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他们一起拍摄了微电影《这里,有你想要的》,“微电影”的播放让与会嘉宾为止感动。另外,学校还推出“微学期”记录片,对学生在“微学期”里干了什么,老师又是怎么样为学生设置课程的等一些列问题进行了解答,记录了学校推行这项改革的过程,从“微学期”时间变革、教与学方式变革、课程内容变革的规划开始,到各年级课程的推进实施,记录片生动展现了大名路小学师生在“微学期”里的成长与变化,体验与收获;学校成功推行这项课程变革,源于校长周韫轶的深入思考和科学规划,周韫轶在报告中从“微学期”的设置缘由、“微学期”的具体实施、“微学期”的阶段反省三方面谈了对这项变革举措的思考,周韫轶谈到“学校需要形成自我规划、自我规范、自我规措的管理体制和课程设置,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差异化成长需求。”这也是大名路小学后续开展课程改革的方向。
展示加探讨 各方建议助发展
据介绍,学校还有亮“微展示”、 讲“微论坛”、 论“微话题”、 谈“微建议”、 走“微课堂”等诸多举措: 各年级学生自创、自编了有趣的节目,他们把在“微学期”里的学习感受、学习收获唱出来、诵出来,真切地表达了他们对“微学期”的欢迎和喜欢;学生、老师、家长在参与“微课程”中有许多思考,在“微论坛”环节,同学们各自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感受,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观点阐释了大家对于学校对“核心素养”培养年的工作目标和实施举措的理解与践行,参与与呼应;针对“微学期”的各种变革,与会的学生、老师、家长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三年级(三)班袁赫威的妈妈关注到“微学期时,孩子们回家依然有学科作业,可否把作业和白天的课程学习相一致?”学校修文箐主任对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她表示学校将在“微学期”开始之前,在教研、集备中结合年级方案共研实践作业的设计与指导,让学生在“微学期”中真正地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微建议”中,青岛市教科研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一、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有升、市北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媛媛对学校开展的课程改革研究进行了评述,各位专家对学校积极尝试,落实青岛市教育局《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在“不增加周教学时间总量的情况下,积极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上着力,设置 “微学期”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有力举措之一,为学生多样态的学习提供了助力,为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范例;“微课堂”上,来宾们走进了学校课程的课堂,进一步了解了学校建构的学校课程体系,观察学生在不同课程中的学习状态和成效。
责任编辑:曲顺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