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年端542犯罪团伙 每天8000电话求助110
来源:青岛晚报 2015-01-23 16:40:00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在2014年,市公安局针对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治安突出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打黑除恶、打霸治痞”、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社会治安“百日整治”、禁毒会战、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等系列专项行动,共破获刑事案件4.2万余起,其中破获多发性侵财案件3.4万余起,同比分别提升 0.7%和2.7%,八类严重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3.6%。此外,一年来,随着拥有1096人的PTU(反恐处突特警机动队)的成立,新建视频监控1.6万处,我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多个重点区域警情的大幅降低也使得市民的安全感得到大大提升。
“神秘警察”成了市民朋友
去年,家住聚仙路的92岁市民惠连堂和89岁的市民陈秀英携手走过60年金婚纪念日,令邻居们羡慕不已。两位九旬老人的一生中,经历太多的风雨,并见证了新中国和青岛这座城市一点一滴的变化和发展,随时陪伴在市民身边的公安工作的变化同样让老两口和他们的后代感触颇深。
惠连堂老人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解放后他曾有机会进入公安队伍,但最终被分配到了一家企业工作。虽然戎马生涯二十多年,但他并没有摸过枪,而是一名开着卡车往前线运送炮弹补给的运输兵,成为一名刑警曾经是他的梦想。虽然最终没能如愿,但是他一直对警察这个职业充满向往。他告诉记者,以前公安局是非常严格的部门,普通人完全不了解,在刑侦一线的民警更是让人感到神秘莫测。但是现在不同了,警察的工作越来越透明,原本的神秘人群如今时刻都在大家身边,他们身上所有的装备都会定期拿出来给大家展示,让人们能够主动了解警察的工作,居民和片区民警渐渐成了朋友。“我去年去看那个机器人了,真厉害,以前根本想不到啊。”惠连堂对记者说,他已经连续两年在五四广场看了公安部门“110日”的公开展览,“今年身体允许我还会去。”
每天8000个电话求助110
记者了解到,青岛110成立于1993年,那时只有接到比较重大的警情警车才会出动,而老百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习惯、甚至于不太敢求助于110。如今21年已经过去,青岛110的服务和成立之初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市民只要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于110,岛城高峰时每天8000多个报警电话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而这样的报警率从侧面反映了大家对110的信任,这样的信任正是青岛公安努力打造的。对于陈秀英一家来说,这样的变化他们看在眼里,两次的110报警经历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安民警服务的质变。
1997年的3月9日,这一天陈秀英记得很清楚,自己的外甥将一件非常重要的物品落在了家里,同时钥匙也锁在里面。因为外甥将在两个小时后有一次很重要的表演,这让当姥姥的陈秀英非常着急,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在邻居的建议下她到公用电话亭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当她把事情经过描述后,被接警员当场回绝,原因是他们不管这些。最后陈秀英找了几个邻居,对房门门锁进行了破坏性拆卸,让外甥在演出的最后关头取回了道具。这件事在一家人心里留下了一个印象,那就是“不出人命,110不会管。”随着时间的流逝,110警车的身影和媒体报道逐渐多了起来,一家人渐渐地发现了警察队伍的变化,他们从原本的只管命案的警察变成了什么都管的警察,但是心里的那道烙印依旧根深蒂固。去年夏天,陈秀英家的房门被人恶意堵了锁眼,而这扇门是价值3000多元的防盗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的女儿又打了一次110,结果不到10分钟,警车就到了他们家,民警联系了指定的开锁公司,一个多小时后门被成功地打开。
过去高发案社区如今住着最安全
“现在的警察和以前比起来除了为民服务上的巨大变化,还有就是他们把自己辖区内的事真的当做自己的事去关心,从方方面面主动提醒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我们也从这样的宣传中长了很多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很多思想,大家一起想办法把环境治理好。”陈秀英告诉记者,他们家所在的社区是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居民区,因靠近台东商圈,近些年来租房户非常多,人口流动大,这让大家对自家的防盗安全很是在意,而管理辖区的延安路派出所的民警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民警除了经常在社区内张贴各种防火防盗宣传画外,还向居民主动介绍各种防盗技能,阐述警民联合的重要性和意义,社区内很多居民不仅更换了防盗系数高的超B门锁,还安装了监控头,不再将自家安全完全交给警方,而是自己主动进行防护,公安民警的宣传让大家越来越明白警民合作的重要性。
据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工作人员介绍,惠连堂老人家住的聚仙路属于延安路派出所辖区。以前,由于该社区人口密集且不是封闭小区,一直属于案件高发区之一。近年来,在市北分局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 “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控体系后,社区发案率一直呈直线下降趋势。据统计,2014年,延安路派出所辖区比2013年破案率提升20.3%,发案率下降14.6%,居民安全感得到大大提升。(记者 周昆)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