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居民整理已故老人遗物 发现10多部老话机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王涛   2016-03-29 09:09:00

关键词: 居民家 整理 文化寻根 遗物 河套

  

  早报讯 红岛经济区“文化寻根”活动正如火如荼举行,连日来又有不少老物件被居民整理出来。城阳区河套孟家社区一户居民在整理已故老人遗物时,意外发现10多部老式电话机和大量工作日记,家人称老人曾是原河套公社第一位机线员。昨天河套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这些物件记录了当地电话发展史。

  库房翻出10多部老话机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河套孟家社区孙树生的儿子家,院子里摆满了各种老式电话机,还有录音机、电视机等。“7年前,公公因病去世,这些只是他留下的一小部分物件。”孙树生的儿媳陈雪梅说,公公生前做事仔细,用完的东西舍不得扔,都放在屋顶的仓库里。“这台电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据说是村里的第一台。”陈雪梅说。

  陈雪梅告诉记者,屋顶的库房是公公的专属区,平时只有他一个人进去。公公去世后,为了纪念他,库房里面的东西原封不动,一直保存至今。近日,街道组织“文化寻根”活动,号召居民寻找老物件,家人这才打开库房,并发现10多部老式电话机,其中部分保留完好,其他的已经破损。

  公公是当地首个机线员

  老人保存的物品中,除了话机外还有党章、工作日记,甚至还有一本标准电码本。怎么会有这些东西呢?为了解答记者的疑问,陈雪梅拿出一张破皱不堪的白纸,是一张手绘的表格,上面是公公孙树生的个人简历。记者看到,从1966年开始,孙树生就从事电话机线员的工作。陈雪梅说,公公是当时河套公社的第一个机线员,和电话打交道40多年,一直干到60多岁。

  “1990年3月1日,河套——尚家沟,巡回检查用户线2公里……3月2日,潮东……3月3日,河套——孟家……”随手打开一本工作日记,上面每一页都详细记录了孙树生每天的工作情况。陈雪梅说,公公工作认真,早期河套周边18个村庄的电话,从架线到入户,再到维修,都是公公一个人干。除了本职工作,他还经常到居民家帮忙维修电话。冬天忙的时候,一家人有时要等他到天黑才能吃饭,家里的农活全由婆婆包办,为此老两口还经常斗嘴。

  老话机具有时代特色

  这些老式电话机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外线机,是专业人员在架线或维修时使用的,另一类是家用电话。“这4部家用电话机最有代表性,代表着4个不同时期。”街道办工作人员指着一部黑色的话机说,这是上世纪70年代使用的,属于手摇式,也是保留下来的当地最早的一批电话之一。当时一个村只有一部电话,有专人看管,平时一般不使用,只有公社给村里下重要通知,或者村民有急事,如生病了,村里才会用电话联系医院。

  其中一部黄色的手摇式电话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也是最早入户的一批电话,从那以后,村民家中才真正有了电话。拨打时需要先接通村里的总机,然后再转出去。

  “90年代初,程控电话开始出现。”工作人员指着一部旋转拨号的话机说,那时的电话已经是半自动,但拨打外线需要先拨“0”。直到90年代中期,直拨电话才出现。虽然样式上比较老旧,却跟现在的电话差不多,直接在数字键上拨号即可。2000年以后,全自动程控电话开始普及,但近几年随着手机的普及,座机电话使用得越来越少了。(记者 王涛 摄影报道)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安玉生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