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青岛发布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涉海专业占到35%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5-01-21 07:46:00

关键词: 职业教育集团 青岛电子学校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 生产性服务业

   我市发布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到明年全市职校在校生达到21.6万人 涉海专业占到35%

   将来的职教发展将分东、西、北三个空间进行布局,到2016年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将达到21.6万人,涉海专业将占到35%……昨天下午,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市发改委、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下发《青岛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职业教育发展设定目标、设定发展步骤。

   蓝色将成职教主旋律

   《规划》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16年,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21.6万人,涉海专业学生占比达到35%;中、高职生均建筑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24平方米;形成3个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公共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以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到2020年,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22.5万人,涉海专业学生占比达到40%;大中型职教集团成为办学主体,建成3个职业教育园区;公共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以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建成蓝色特征鲜明的区域职业教育中心。

   试点民办享公办待遇

   《规划》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市职教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即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提升对外合作层次。架构现代职教培养“立交桥”,让职教学生拥有升学、求职更宽广的发展平台:可以优质就业,也可以继续深造,甚至攻读硕士、博士。区别于松散型的职教集团,我市将依托优势职业院校,加强与中小型优质或特色职业院校合作,通过合并、控股、参股等形式打造紧密型职教集团,提升集团内原有成员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共享水平,在集团内形成更为合理的专业分工,促进教学链、产业链和利益链有效链接。据介绍,我市将首次选择5家大型企业探索建设5处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由企业作为运营与管理方,与职教机构共同承担技术技能人才实训任务。

   《规划》强调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我市将选择1至2所公办职业院校开展多元模式投资办学改革试验。我市将积极推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分类管理试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享受与公办职业院校同等的税收政策,并在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基础设施建设收费与税收减免、实训基地建设、职称评审、教师培训、评奖评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记者 臧旭平)

   分东、西、北优化职教空间布局

   将统筹考虑全市对现代服务业及城市生活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整合市区服务业职教资源,在崂山区建设青岛市现代服务业职教园区,重点依托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高新职业学校、青岛华夏职业教育中心、青岛旅游学校等职业院校以及青岛大学等本科院校,鼓励社会资本开办特色职业培训机构,重点发展以金融、商贸、旅游、房地产、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及社区生活服务业等为主要就业方向的职业教育,构建全市服务业职业教育高地。

   重点依托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青岛滨海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等职业院校、青岛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以及具备一定规模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重点发展以船舶海工、石化化工、机械钢铁、汽车、家电电子、港航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为主要就业方向的职业教育,打造山东半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职业教育中心、海洋职业教育基地。

   建设青岛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园区,大力承接东岸城区原有职业院校外迁。扩建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新建青岛蓝色经济职业学院。重点依托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四方机车车辆高级技工学校、青岛市石化高级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园区规划承接的青岛电子学校、青岛交通学校等院校、青岛农业大学以及具备一定规模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重点发展以机械、石化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房地产、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等为主要就业方向的职业教育,打造山东半岛最大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基地。

   围绕胶州、即墨、平度、莱西各市产业发展需求,体现地方产业特色,在四市分别重点发展1~2所大型综合性职业院校,鼓励社会资本开办特色职业院校,与城区职业教育资源形成功能互补。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