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蓝色经济”欲招兵买马 519个岗位静等海归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2012-08-15 08:13: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青岛519个岗位虚位以待,等待海外高手前来应征。市人社局于14日发布公告,10月29日至30日在青举办的“蓝洽会”,面向北美洲、欧洲广招人才,为的是搭建国际海洋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给蓝色经济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岗位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海洋工程等十余个领域,招聘单位大多给出了诱人待遇。不过,智联招聘近日调查显示,海归对于薪酬看得更理性,七成期待月薪在三千元至八千元,他们学的也多是金融、财会等偏文专业。
  这次招的多是理工类人才
  从市人社局在青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www.qdhrss.gov.cn)发布的岗位表可以看出,519个岗位中,海洋工程类、生物医药类、新材料 、计算机类等偏理工类专业占了绝大多数,财会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仅有极少的岗位。
  不少单位对引进人才承诺优厚待遇。如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欲引进海洋核心人才 4人,要求学历为博士,提供科研启动费 200万元、住房安置费50万元;青岛中德生态园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欲引进财务与金融高级管理经理1名,年薪40万元加绩效奖金。
  各类人才可通过网络选择相应项目投递个人简历,与用人单位沟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经大会组委会同意,邀请参会。
  期待月薪多在8000元以下
  青岛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海归,但对于那些普通海归来说,就业前景如何呢?近日,智联招聘发布调研结果,68.17%的海归对于月薪的期待在3000至8000元。其中,33.65%的海归期望3000至5000元,34.52%期望5000至8000元;期望月薪在8000至12000元的海归占16.31%,期望12000元以上的占11.58%。
  调查显示,有44.03%的人认为专业技能型海归比较抢手,其次是创新型,达到36.63%;认为团队人才和创业型人才会抢手的比例分别为14.13% 和5.21% 。回国工作时,30.38% 的海归青睐外商独资企业,22.97%的偏好中外合资企业,9.31%的海归认为国企也是不错的选择,另有20.44%的海归不在乎单位性质。
  海归专业以金融财会类居多
  参与此次调查的海归中,33.88%的人进修专业为金融、财会,其次是管理、人力资源类专业,达23.55%,其他主要进修专业分别为市场、营销方向,占17.68% ;语言、教育方向占13.78%;公关、传媒方向占4.86%等。
  在海外留学期间,60.54%的海归工作或实习持续时间集中在1年以内,其中实习在2个月及以下的为23.89%,39.46%的海归实习或工作超过1年。
  在已回国就业的海归中,66.31%的人从事工作与海外进修专业相关,工作与海外进修专业毫无关系占7.46%,26.23%的海归工作与海外进修专业不一致。数据显示,仅47.69%的海归已经做好奋战职场的准备,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
  海归就业没有太多光环优势
  现在,很多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只是为了镀金。不过,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招聘时,不会给予海归特殊优待。当问到企业管理人士是否会优先招聘海归时,66.12%的人表示会一视同仁;25.91%表示比较青睐海归,而不喜欢海归的占7.97%。
  在不喜欢海归的原因中,好高骛远居首,占42.17%,容易跳槽不稳定占33.38% ,盲目自信占20.70%,还有3.75%的人认为海归团队协作能力差。此次调查显示,55.15%的人认为“高不成、低不就”的模糊定位是海归就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另外工作环境不如意、福利待遇与国外的巨大差距、心态问题以及个人能力得不到展示也是海归就业面临的问题。
  在海归就业注意事项上,智联招聘CEO郭盛建议,由于他们脱离国内环境时间比较长,首要工作是尽快适应本土环境。其次是摆正心态,给自己定一个合理预期,出国留学是一项投资,但融入本土环境后,才是考虑“投资回报”的时刻。第三,初期求职目标不宜过高,要注重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第四,凸显优势,清楚认知自身劣势并积极控制和改变,提升综合竞争力。
  眼下,身边出国留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人社局的一组数据也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现象。这些学生出国留学拿到文凭后,为了回国求职时保证文凭含金量,会有不少人选择进行国外学历学位认证,2002年仅有82份,到了2011年已经达1200余份,而在今年,一个月的认证数比2002年一年的还要多。
  据市留学回国人员服务中心王雨君介绍,近年来,新一轮留学人员“回国热”逐渐形成,高学位申请也逐渐增多,从2009年开始,认证硕士、博士学位接近500份,近两年,每年都超过这个数字。
  记者 刘雪莲

栾晓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