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艺节”成功背后 营销意识何其重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3-11-08 14:20:00
这些天,十艺节全国美展和欧美经典美术大展依然在展出,依然有观众在排队,但已经没有了此前千米长队的盛况了。同样的艺术展览,观众热情为什么会下降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借助十艺节搭建起的全媒体营销平台已经不在了。
十艺节的筹办过程,是全省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也是宣传发动和推广营销的过程,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其中,仅省筹委会就筹集了社会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十艺节的社会宣传和氛围营造,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插上了市场的“翅膀”。
在这个平台上,全省报纸、广电、网络、手机报等各类媒体,不惜版面、不惜时段全力助阵,不断加大宣传报道的密度和力度;全省17市都在城区显要位置设置了道旗、宣传栏、宣传展板、电子屏、桥体广告等,营造出了全社会竞相欣赏艺术的氛围。
但是,我们依赖的这个市场营销体系是依托十艺节建立起来的,在艺术节后自然会出现效应递减。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强调艺术表演内涵的提升,更多地将目光停留在艺术本体创新上,而缺乏对现代市场营销体系的思考,致使我们的演出市场始终不能令人满意。
在十艺节文华奖参评剧目中,儿童剧《想飞的孩子》、汉剧《宇宙锋》以及黄梅戏《徽州往事》等,均在济南借助十艺节平台上举行发布会,以多种形式来推介自己的剧目。但是反观我们的15台参评剧目,坐拥主场之利却少有对外营销的意识。
中文版《妈妈咪呀!》为什么火爆?这不仅在于它是艺术精品,更重要的是还有它的运营模式。在每一个城市,《妈妈咪呀!》至少演出一周,一方面节约演出成本,另一方面就是集中营销,一部音乐剧背后有着集经纪、推广、票务等为一体的营销平台在支撑。
过去,有一场演出、一个展览,我们就是简单地开一个发布会、挂一个展板了事,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让观众了解演出和展览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理解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欧美经典美术大展上,一幅达·芬奇的《自画像》能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一件单纯的艺术作品了,它背后有更多值得观众回味的东西。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电影产业,制片人有着几乎跟导演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我们的戏曲制作人还很少,缺乏对戏曲质量和票房销量的同等关注。有业内专家表示,“一名合格的营销人员不仅要做剧目推广,还要能对演出市场有比较准确的预测。”
观众需求与艺术精品之间有文化场馆,但要使三者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还需要现代化的市场营销体系。如今,“联盟院线”逐渐成为演艺行业“抱团”打市场的主流模式,山东演艺联盟也在尝试打造“演出机构、票务系统、剧场院线”平台,这都是积极的探索。
2012年,全省城市营业性演出市场实现8.7亿元产值收入,其中直接票房收入达到6.3亿元。我省演出层次不断提高,频次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十艺节后,省会大剧院、历山剧院以及省美术馆等文化场馆的演出、展览不断。可是,依然有人在问:我们在哪儿能看到演出(展览)?
实际上,我们不是缺少演出,而是缺少市场营销意识。只有真正把优质的演出资源经营出去,让观众有的看、让演出公司有的赚,这才是十艺节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责任编辑:孙亚楠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