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群:谈"青岛制造"【之一】实体经济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6-12-12 09:06:00
8月28号至9月10号,由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宫喜祥,总编辑赵新兵,新华社国内部重大报道策划中心执行主任李斌,新华视点室主任张旭东组成的“新华社”解码青岛专题组一行18人来青,围绕青岛制造主题开展了集中采访,并专访了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工业是立国之本。一直以来,青岛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本土优势,将本钱“越积越厚”。
那怎么来看这个“本钱”?青岛的“本钱”又有哪些呢?
李群:在这一轮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青岛能够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紧盯不放,早抓、早调、早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青岛制造”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有“底蕴”。青岛从一百年前就注入了现代工业基因,特别是随着青岛港建成、胶济铁路通车,这座城市开始有了机车、船舶制造维修业,诞生了青岛啤酒,还有了火柴厂、卷烟厂等轻工类企业。
第二有“块头”。青岛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00多家,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7万亿元,在同类城市中排在前三位。特别是“十二五”期间,聚焦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家电、汽车、船舶海工、机械装备、橡胶、服装、食品、石化等产业,打造十条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现在这十条产业链产值已占青岛工业的75%,有6条产业链产值过千亿元。
第三有“品质”。“青岛制造”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注重抓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青岛GDP在同类城市中排第7位,但青岛的中国知名品牌、品牌企业数量,却是同类城市第一。
“青岛制造”的“本钱”还体现在青岛有一批优秀企业。现在“青岛制造”主要有三支力量在支撑,第一支力量是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已有动力,它们仍在不断跟踪世界前沿、持续发力。第二支力量是一批新进动力,像中车四方、德国大众汽车、空客直升机、惠普大数据、机器人和石墨烯产业等。第三支力量是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全市千万平米孵化器中走出的科技型“小微”,不断成为“独角兽”企业。
“青岛制造”最重要的“本钱”,是在国家战略与全球产业链中的准确定位;科学的城市空间布局;国家利益为先的责任担当。
青岛市定位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支点”,始终围绕国家赋予的这两个定位开展。同时,在国民经济布局和全球产业分工中寻找青岛制造的城市定位和产业定位;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前提下,让“国家定位”与“本土优势”有机结合。
青岛市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牢记国家责任,以研发、制造“大国重器”为己任:围绕“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发展深远海大型海工装备,使我国海洋平台屹立于南海;围绕“中国高铁”,大力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让“青岛高铁”奔驰于全球。
相信“十三五”时期“青岛制造”的“本钱”会越积越厚,名气也会越来越大。
专访李群:越积越厚的青岛制造业“本钱”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