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所外迁高中扩招760人 将实现多样化办学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6-04-07 09:43:00
青岛39中新校化学学科教室,实验室和教室融合。 效果图
2800人!岛城五所外迁高中日前公布了这个令人震撼的招生计划数。对比去年,扩招了760人,而且以后还会继续增多。更为直观的变化是学校面积的增大,硬件达到了全国一流。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带给所有青岛学生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学模式。选课走班、小班化、超丰富的功能教室、全新的住宿模式。五所高中并不是简单的腾挪扩容,更是自上而下,由外及内的教育变革,青岛高中教育也将从今年全面蝶变。
■数字
比去年扩招760人
班额增加18个
五所外迁高中今年到底招生多少?近日的全市招生工作会上公布了答案,五所外迁高中共招生2800人,比去年扩招了760人,760个名额中340个名额是面向市内三区招生,而420个名额留给了外迁所在地的学生。从招生的班级数上,也是迅速增加。去年五所高中共招收了52个班级,今年班额增加了18个。从今年各校招生的班级数量来看,九中、实验高中、十九中都是招了16个班,六中招了12个班,三十九中招了10个班。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表示,此后的招生中统一达到每年招16个班。
招生人数、班级人数扩容的同时,更加直观和震撼的变化是学校面积的扩大。青岛实验高中、39中在城阳,19中在即墨,6中和9中在黄岛,每所学校占地面积270亩左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这5所高中的办学条件是全国一流,将带动整个青岛高中办学质量的提高。”周民书说。
■进度
6月峻工交付
2014级生不搬家
据了解,目前五所外迁高中主体建筑已经全部完工,室内装修已基本完毕,正在进行校园场地绿化平整等工作,各种教学装备等招标大部分已完成,将陆续安装。而到6月份,五所高中完全竣工,届时将交付到每个学校手中。今年6月竣工后,将利用2到3个月时间进行清理、调试等,2016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等到6月学校正式交付到我们手中的时候,学校也要忙起来了。”一所外迁高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届时学校要进入搬家时间,将老校的图书、办公设施等搬至新校,新校将重新规划教室、功能教室,并进行设备的调试。
根据市教育局规定,2015级和2016级的学生需要搬到新校。而目前就读高二的2014级学生不搬到新校,继续在老校上高三。“为的是让2014级学生全力应对高考。”一所外迁高中的负责人说,今年6月后每所外迁高中真正迎来压力期。搬家工作激增,还要调整好新老校的师资分配,将使用两套管理班子进行新老校的日常运行。
教学之变
实现小班化,关注个人发展
青岛39中校长白刚勋认为,五所高中的变革是从硬件到课程,到学校管理,再到人才培养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的递进式、全方位的变革。
这将是一场教与学的革命。五所高中的教室从60平方米扩到90平方米,甚至120平方米,并且每个教室都有教学区、实验区、信息区。教室的变大以及教学区的不断细化将让此前无法实现的教学任务变得游刃有余。“39中的特色是海洋和艺术,此前都遇到了瓶颈,瓶颈就是硬件,外迁后从硬件解决了两大特色发展的瓶颈问题。”
5所新建普通高中的班额除青岛9中外,都定为40人,令青岛高中教育迎来小班化时代。“小班化是实现现代教育目的的基本条件,小班化的目的就是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白刚勋说,小班化教育是世界趋势,优势明显,老师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个性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小班化教学改革,不仅仅是班额减小,而是涉及教育模式的深层变革,其核心是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与小班化相适应的教师教学方式、课程设计、活动设计等都要随之改变。
白刚勋说,在实现小班化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上,新校也在创新,39中下一步将启动“学生网络评价系统”,这个系统要求每位老师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作业分层评价、学生每天表现的评价,学生每天都能看到老师对于自己的评价,学生发展真正受到全方位关注。
课程之变
对接新高考,推行选课走班
“教学空间变大和功能教室的增加让小班化得以顺利实施,而小班化则是选课走班的基础,因为如果师生比太大的话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课走班。”白刚勋说。实际上,学生学习方式、课程方式的变化也是新高中带给他们的培养方式上的变革,迁入新校后,他们将迎来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 选课走班搭建起全新的平台。
根据新高考方案,山东在2020年的高考将实行全面新政,夏季高考成绩由统一的语文、数学、外语和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而纳入高考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这意味着全班学生一张课表的时代将结束,青岛学生将实现人手一张课表,选课走班制将成为教学的基调。
白刚勋说,青岛39中新校区建有115个学科教室,既有语文、生物、英语等国家课程的教室,也有通用技术设计、汽车驾驶模拟与实训、陶艺等专门教室。每个学科教室都按照该学科的特色进行设计、装备,如历史教室装修风格古色古香,还将摆放与中学教学相关的历史典籍。而学校的海洋科技楼里,不仅有高端的海洋化学、物理、地质实验室,还建有海洋生物博物馆、海岸带博物馆、海洋生物养殖实验室等。“迁入新校区后,学生上课将不在自己的行政班级教室里,而是到学科教室去上课。”白刚勋说,学生的课程将非常丰富,在高中就能学习和科研。
育才之变
争打特色牌,创新人才培养
4月6日下午,青岛实验高中老校区校园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带来了高端的智能花盆、智能机器鱼、智能无人机等科技设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当天,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实验高中三方签约共建“智领未来”STEAM 创新实验室,这是青岛实验高中为新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前布局。该校校长孙睿告诉记者,“目前规划新校实验室建设分为4期,2018年这种高端实验室要达到10所左右,最终目标是20所。”孙睿说,这些创新实验室将带动学生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的落地。
记者发现,这些创新实验室都将在五所外迁高中开花,为学生成才助力。5所新建高中特色鲜明,每个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青岛6中主打美术特色,青岛9中是外语特色和礼贤文化,青岛19中主打科技特色,青岛实验高中侧重新人文特色,青岛39中则是艺术和海洋特色。从3月31日刚公布的各校招生计划中也不难看出这些学校特色明显:青岛6中“中意班”、青岛9中“外语课程改革班”、青岛实验高中“新人文创新人才培养班”、青岛19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青岛39中“海洋创新人才培养班”的特色班招生不仅让普高招生百花齐放,也成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田。
在五所外迁高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青岛正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下一步,青岛将把新建高中打造成一个人才高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学局面。
■老校何处去
仍然用于教育不得挪作他用
新校迁走后,老的校区用来干什么?这是很多人的疑问。记者此前采访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时了解到,针对老校区的用处,将不做减法,市区内原有的校舍、土地,仍然要用于教育,不得挪作他用。
事实上,市区学校占地面积太小、教育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既体现在高中教育阶段,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新建一批寄宿制高中,是优化教育布局、逐步改善市区各级各类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有效途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外迁的五所高中全校师生全部在新校区上课。
除了老校区的问题,怎样保障老师的权益,缓解教师压力也备受关注。据悉,每个高中都将建有教师住宅,老师可以租住。市教育局开展教职工住宅建设的调研论证和规划设计工作,利用新校二期预留用地,建设教职工人才公寓,并通过“PPP”融资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职工住宅建设,妥善解决搬迁后广大教职员工的住宿问题。
■新校咋发展
如何补齐师资是当务之急
青岛实验高中校长孙睿说,五个高中表面上硬件好了,面积大了,但五个高中能不能发展好,能不能成为特色鲜明的名校还需要在软件上突破和下功夫。孙睿表示,师资力量是外迁高中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新校的开门纳生,学校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如何补齐师资,并且补好师资是当务之急。
岛城一位教育界人士预测说,五所外迁高中的师资力量需要通过3年的时间来补齐,而补齐以后全面提高师资力量,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并将教师与学校发展契合在一起是一个长期过程。
如何破解师资难题,从今年开始,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都在全力进行破题之举。记者从刚刚公布的2016年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计划来看,公开招聘聘用制新教师83人中,5所外迁高中的用人计划就高达32人,占三分之一以上,成为绝对的用人“大户”。其中青岛19中计划公开招聘17人,成为5所外迁高中公开招聘最多的学校。
今年市教育局还为外迁高中量身定做了引良才的政策。2月22日,市教育局公布了《2016年青岛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优秀教师简章》,青岛面向全国为青岛6中、青岛实验高中和青岛39中这3所外迁高中“挖”24名优秀高中教师。
“比如我们学校,现在补齐师资力量的手段有三种,目前已经招了10个免费师范生,1个优秀毕业生,以及全国有实力的8名教师专家。”孙睿说,学校的师资力量正在稳步提升。记者了解到,为推动5所外迁高中师资队伍升级,青岛将多措并举,筑巢引凤。除招聘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外,还将通过免费师范生、高层次人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等渠道广纳贤才。
本版文/记者 魏海洋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责任编辑:安玉生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