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医院与20单位建医联体 家门口有专家看病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4-09-05 07:53:00
半岛都市报9月3日讯(见习记者 李飞鸿) 9月3日上午,青岛市市立医院与医联体成员单位举行医联体签约仪式,医联体服务范围覆盖青岛市5个区市的20家医疗单位。医联体成立后,患者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就医即可享受市立医院的专家资源和预约“特权”,双向转诊模式既让患者方便就医,也为患者节约了开支。
青岛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近日下发的《关于印发青岛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将推进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确定为青岛市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任务。青岛市市立医院作为市属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牵头建立起直管模式(紧密型)和协作模式(松散型)医联体,服务范围覆盖市南区 、崂山区、李沧区、即墨市和莱西市5个区市的5所二级医院和 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崂山区麦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唯一一个直管模式医联体单位。
“虽然之前我们也有专家进社区坐诊这样的活动,但是因为资源紧张、信息平台不完善等原因,更多体现着一种公益性,老百姓在社区看病也不能真正享有大医院的专家资源。不过建立了医联体之后,这种状况将极大地改善,专家相当于‘住’进了社区。”青岛市市立医院总院长宣世英介绍,医联体组建之后,医院安排专家到医联体单位固定坐诊,并签署一年协议,“在这一年内,专家每周都会按照固定时间去医联体单位坐诊半天。”
除此之外,到医联体单位就医的患者,还将享有优先预约的特权。宣院长告诉记者,所有医联体单位都可以帮助患者在网上预约市立医院的专家,“如果专家今天的预约已满,医联体单位有特权将患者信息提交给专家,并申请额外的预约名额。”记者在崂山区麦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了解到,患者在这里进行心电图检查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直接通过心电检查网络上传,由市立医院心电图诊断医师作出诊断意见,患者即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查阅和打印诊断报告。“目前所有医联体单位都已经配备了相关的设备,能让患者不出社区就享受大医院的专家医师资源。”市立医院基层医疗管理科主任袁文清说。
■解读
小病诊疗来社区,大病康复回社区
记者了解到,医联体成立后,将在医联体内逐步实现“五个一体化”,即管理机制规范一体化、诊疗服务一体化、医保管理模式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一体化和专家团队资源一体化。“一体化模式建设,将实现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尤其是在诊疗服务一体化方面采取双向转诊模式,让医院和患者双方受益。”
袁文清主任介绍,所谓双向转诊就是“首诊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诊疗秩序。“患者生病了,可以先到社区内的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诊断,如果病情较轻,就直接在社区诊疗即可。如果病情复杂,社区无法确诊,通过心电检查网络可将患者病情传给市立医院的专家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需要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我们可将患者转到大医院就诊,并可为其优先预定床位。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进入康复阶段,医院再将患者转回社区。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双向转诊流程,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大医院的接诊压力,也能让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好的医疗待遇。”
双向转诊顺利实现离不开信息共享平台的完善,记者从市立医院了解到,医联体内的成员建立了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提供健康状况信息,进行健康状况评估预测,医院实施设计健康指导方案并进行评价。患者在二、三级医院就诊时的检查、报告、用药和住院信息,均可持医院就诊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阅,保证诊疗过程的完整和安全。
■声音
“三甲”服务进社区可以实现多赢
青岛市副市长栾新在医联体签约仪式上表示,医联体的组建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让市民看病方便、放心又省钱。
医联体成立之后,一方面三甲医院的各学科专家进入社区坐诊,居民在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专家诊疗服务。另一方面,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检验、检查等医疗资源,建立包含检验、检查在内的诊断信息平台,居民在社区就可以得到与市立医院同步的、三甲医院的诊断服务。此外,市立医院与医联体成员之间开展人员、技术、专科 、信息等多方面的广泛合作,在学科对口帮扶、双向转诊、远程医疗、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方面重点开展工作。通过带教、培训、进修、定期选派专家等形式将专家资源和技术资源带入基层;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开展专科间会诊、病例讨论和远程医学教育,为二级医院专科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社区的医疗水平提高了,就会有更多的市民选择到家门口就医,不仅能让患者及时方便得到诊治,还可以为患者省钱。”袁文清主任告诉记者,社区的就医费用比三甲医院要低,小病直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康复也回到社区,都会为患者减轻医疗负担。
记者在麦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市民王先生表示医联体的成立,将一定程度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以前看病怕社区没专家给耽搁了,基本上都往大医院跑,可是大医院人太多,不方便。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专家,方便省时,用着大医院的资源看病也放心啊。”
本报见习记者 李飞鸿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