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中考高考下月开“烤” 心理热线已经发“烫”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王 娉   2014-05-15 06:34:00

关键词: 普通高中 姜桂兰 中考录取 五年一贯制 家长

中考高考下月开“烤” 心理热线已经发“烫”

心理专家建议学校,不要在教室里悬挂诸如“考场如战场”之类的口号标语

  6月,中高考在即。而进入 5月以来,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的大夫们明显感到工作负荷加 重 ,85669120心理咨询热线从早8点开始几乎放不下。在日渐紧迫的考学压力下,爆发心理疾病的孩子出现了一个“小高峰”。

  发布 17日起网上填报志愿

  今年中考网上填报志愿的时间是5月17日上午8时至22日下午5时,在规定时间内考生须登录青岛市市内三区初中学生学业考试(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网上报名系 统 (http://Lwbm.qdedu.net/qdbm_xsbm),根据本人意愿,分别完成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志愿的填报,考生可以自愿选择普高或者职业学校,也可以同时兼报。

  普通高中填写3个志愿,其中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报考公办普通高中需根据自己的意愿注明 “是否服从分配”,填写“服从分配”且达到公办普通高中录取资格线的考生,如未被所报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由市教育局安排到招生计划尚有余额的其他公办普通高中学校。

  填报职业学校志愿,考生可以选择3+4、三二连读、五年一贯制、中职或者中专等等。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今年我市中考录取分为5个批次,录取顺序依次为:“3+4”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分段培养批(简称“3+4”本科)、普通高中批、“2+3”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批、五年制高职批 (含五年一贯制高职和三二连读高职)、中职批。

  网上填报志愿结束后,报考普通高中志愿、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兼报的考生需要到第一志愿普通高中学校进行信息确认,时间是5月24日(星期六)至25日 (星期日)(上午8:00-11:30,下午1:30-5:00);只填报职业学校志愿的考生于5月23日(星期五)至25日 (星期日)(上午8:30-11:30,下午1:30-5:00),应届生到学籍学校所在区的区招考办确认报考信息,外地回青考生和市内三区往届生到户籍所在区招考办确认信息。未进行现场确认的报考信息无效。

  “考场如战场”起了反作用

  5月10日,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安徽路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开启的第一堂考前心理公益讲座,座无虚席,很多家长甚至挤在门口站着听讲。讲座上,心理专家一开始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很多学校考前在教室里悬挂一些诸如“考场如战场”之类的口号标语,实际上是制造了一种紧张气氛,对考生复习备考是不利的。

  “很多学生中高考前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以前会做的题,现在突然不会做了。”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姜桂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是过度紧张所致。大考前学校的一些动员口号、倒计时牌之类的措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但这对于一些本来就容易紧张的孩子来说,更容易导致焦虑情绪,因此建议在临考前最后一个月学校能撤掉这些标语、口号,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应考氛围。家长不能在这个时候跟孩子反复唠叨,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沉重的心理负担和情绪上的压抑,对孩子应考有害无利。

  家长的焦虑传染了孩子

  昨日上午,记者在姜桂兰的诊室里遇到一名即将中考的男孩。他原本学习不错,但前一阵生了场大病,半个多月后再回到学校的时候,考试成绩出现了下滑。男孩的母亲在家中一向很强势,对男孩要求也高,一时着急起来,男孩便出现了不愿上学、不愿参加复习考试的焦虑抑郁情绪。几次诊治之后,姜桂兰终于帮男孩重新回到了校园,但孩子的母亲却很快忘记了医嘱,又拿着儿子的成绩和那些健康的同学比较了起来。终于,男孩的情绪压抑到了极点,歇斯底里地爆发了,在家里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只好又被送到了姜桂兰这里。

  最忙的一天,姜桂兰要接诊50多名焦虑症患儿,其中有一半是来源于家长的过度关注,“情绪是会传染的,家长先焦虑了,孩子怎么能打好这场‘心理战’?”姜桂兰建议,家长和教师的期望要立足于考生实际,目标过高,就会让考生失去信心。

  给“好学生”松松绑

  “干这一行这么多年,我最怕听家长跟我说:这孩子原先很优秀。”曾经有一个“好孩子”,在姜桂兰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他是某校的尖子生,老师说,如果他考不上大学,就没人能考得上了。前年高考,这个优秀的学生在考前一个月出现心慌症状,并时不时晕倒,不得不四处看病,因此耽误了高考。高考结束后,他的症状不治而愈。去年高考,就在考试当天,他再次出现症状,又没能走进考场。“如果他早点来看心理科,不至于如此。”姜桂兰透露,临床上“好学生”的焦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那些并不出色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自我期望值太高,容易产生“输不起”的心态。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第7名效应”或“第17名效应”,即在班上排名7至17名的孩子心理状况会比较健康,他们成绩比较理想,也还有上升的空间,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姜桂兰提醒,“好学生”就像是充气太足的皮球,考前应该放放气,而不是继续鼓劲。(记者 王 娉)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