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013第三季度十大民生事件 十大经济事件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 2013-10-08 07:45:00
原标题:2013第三季度10大民生事件
2013第三季度10大民生事件
金秋,注定是盘点收获的季节吗?青岛民生,于各级政府而言却是一个不断拟新政、出新举的过程;于城乡居民而言,则是一个不停得实惠、享便利的过程。三季度的青岛,类似的实惠和便利依然是各基层人士丰硕的收获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青岛人一直沉浸在“金秋”的收获中,因为,民生不分季节。
1 请市民票选十大抽检食品公布首批食安“黑”“红”名单
对啥食品最不放心?请市民投票选出来,政府部门开展专项抽检。市食安办于7月份组织开展 “市民最关注十大食品品种网上评选活动”,并为此组织相关部门对这十大类食品开展专项抽检,并从9月中旬开始将结果陆续向社会公布。
同时,市食安办还公布了首批31家食品安全“黑名单”,同时公布的还有首批22家食品安全“红名单”。
点评:青岛食安监管不搞空架子,实打实建立机制、完善体系,食安工作“沉”到了最基层,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提振了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这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食安办等部门心系群众、敢闯敢干的勇气,更得益于突破性创新的监管模式。这种探索和创新值得称赞。
2 中等职业学校学费全免收
金秋十月,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全免费政策。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学生就读全部免收学费。新政策实施后,全市财政每年需安排资金约2.2亿元,受益学生约14万余人。新政策规定,我市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所有在校生。经政府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也享有同样政策。
点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宏大而艰巨的培养实用、创新型、动手型技术人才的任务。我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免除其全部学费,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和制度保障,此举有利于优化我市的中等教育结构,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大发展,进一步破解就业难和招工难这两个难题。
3 开展保障房需求大调查
为摸清我市保障性住房需求,进一步完善我市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科学编制2014-2016年住房保障发展规划,我市自9月26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保障性住房需求调查。本次调查采取居民家庭或个人自行申报的方式进行。有住房保障需求的居民家庭或个人可于10月15日前自行到户籍地所在街道办事处(镇)或其确定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填报《青岛市保障性住房需求情况申报表》。
点评:加大力度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保障基本民生的“硬任务”。面向社会开展保障房需求调查,是我市住房保障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按需规划、按需建设、按需分配,我市的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也将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贴近市民需求,青岛“住有宜居”水平越来越高。
4 民生政务微博群正式上线运行
9月中旬,青岛民生政务微博群正式上线。该微博群以“汇聚微力、服务民生”为宗旨,将我市10个区市和24个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整合成统一平台,为广大网民集中了解政务信息、反映意见建议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除在新浪、腾讯开通外,本地门户网站青岛新闻网也推出青岛民生政务微博群专题网页,集中收纳各部门官方微博。
点评:民生政务微博群的开通,搭建了青岛市民对政府的问事平台、议事平台和办事平台,同时也搭建起政府与市民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对于推动党政部门转变作风、提高服务效能,更好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服务民生发挥积极作用。这也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正能量。
5 首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投入使用
全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市北区孤山村投入使用。与这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同时投入使用的还有位于“新都心”的保儿村配套小学,据悉,这两所学校都是使用市级配套资金修建的高标准的现代化学校。
同时,我市正式启动实施市内三区小学生学校托管,6所试点学校提报了各校托管的具体实施方案。此次托管工作在实施主体、托管师资、工作机制方面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模式,并将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学校托管的范围。
点评:加大学校投入建设力度,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均衡,完善了“学有优教”的硬条件;直面学龄儿童放学后无人照料的实际困难,大胆启动小学生校内托管,这是营造“学有优教”的软环境,有了这顺应社会需要和关切的 “软硬”两手,上学难何愁无解?
6 顺昌路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启动
9月初,市北区开始签订顺昌路片区危旧房预征收补偿协议,此次顺昌路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共涉及住户1246户,住宅建筑面积共计约3.65万平方米,非住宅5处,片区总征收建筑面积约3.88万平方米。片区改造规划占地面积约2.76公顷,是今年启动的最大的危旧房改造项目。按照市办实事要求,今年我市主城区要启动1.7万户危旧房改造,其中,集中片区共有15个项目,计划启动15158户。
点评:一边是市民的殷切希望,一边是危旧房改造工作中遭遇的重重困难。我市建设部门没有退缩,迎难而上,一步一步地推动危旧房改造工作。这种脚踏实地,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全力以赴为市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举措值得肯定。
7 征集并解决市民生活“老大难”
8月底,嫩江路18号的居民陈女士家的供水问题终于解决了。同时,辽阳西路5号丁院堵塞多年的古力井被顺利疏通。市市政公用局主动征集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通过进社区、12319热线、民生在线、网络在线问政等渠道征集了包括供水、燃气、供热、排水和环卫五大方面在内的57个长期困扰市民生活的 “老大难”问题,计划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加快推进解决。
点评:敢于直接向市民征集问题,不怕繁琐地一事一议加以解决,这需要干事创业的魄力,更需要心系民生的情怀。这是市政公用部门俯下身子,近距离地了解群众需求的务实态度。只有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工作,城市管理工作才能迈上新的台阶。
8 就业扶持政策实现城乡同标
8月底,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更加积极的政策,将有就业愿望和就业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政策扶持范围,新的就业政策将失地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纳入政策扶持范围,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吸纳就业、扶持创业、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全部就业政策与城镇劳动者执行统一标准,政策调整后,青岛约有10万名城乡劳动者享受到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政策扶持。新的政策提高了补贴待遇,提升了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水平。
点评:我市在安排重大民生项目时,优先考虑就业需要,就业扶持政策城乡同标,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就业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市全面建成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体系。
9 新市民也能申请临时困难救助
7月起,在青居住非青岛市户籍的新市民,在遇有临时性、突发性家庭生活困难时,也能够跟本市居民一样申请临时困难救助了。按规定,在我市办理了居住证后连续居住3年以上、并在我市缴纳社会保险或纳税2年以上的非青岛市户籍的新市民,因遭遇火灾、水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突发事故,患大病、重病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可以申请临时困难救助,与本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点评:临时困难救助首次惠及新市民,其意义是非凡的。这使无数奔波劳苦在一线的外来务工人员摆脱了城市繁华背后的无奈与彷徨,获得了融入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相信越来越多的普惠新政将使这座城市更具发展活力。
10 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出台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7月初,《青岛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经市政府同意并正式发布。该预案按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持续的时间,将大气重污染分为重度污染Ⅱ级、严重污染Ⅰ级两个级别,并按照大气污染的程度、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划分为重度、严重两个级别。在预警的同时,有关部门将启动相应应急响应程序。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分析研判后,提出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启动建议,并向公众发布。
青岛2013第三季度10大经济事件
在确立了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之后,青岛就在调整、升级中不断向前跃升。
盘点刚刚过去的三季度经济事件,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付出,触碰到它前行的坚实足印。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出台,调整着城乡既有的二元结构;全球最大影视产业园的落户,用强势的文化产业重塑城市的产业版图;中美科技创新园的启动,则力图在源头上激活城市的创新活力;新机场完成选址,则为城市空间的重塑提供着新的动力……
“调结构”充满挑战,但正是在这种涅槃般的重塑中,这座城市拥有着更为阔大的未来。
1 《青岛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出台
7月,《青岛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出台。
根据该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16年,青岛将在农村土地、产权、户籍、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公共财政、农业经营体制、基本公共服务等关键环节,建立起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建成我国东部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县域生产总值较2011年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翻一番,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
点评:在当下的中国经济中,城乡二元结构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它困扰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也蕴含着爆发式增长的巨大能量。其间的转换,考验着城市的智慧。
“方案”的出台,展示了青岛的思路。那就是用改革的举措,拆除樊篱、一体发展。相信随着这些涉及产权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众多领域的改革,扎实推进,城市会释放出更多的发展活力。
2 青岛新机场选址落定胶东
9月,青岛新机场选址报告正式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复。根据该批复,新机场选址落定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距青岛市中心约39公里。
新机场运行等级为4F,主跑道长3600米,次跑道长3200米。近期将建设2条独立运行的平行远距跑道,跑道间距2200米,航站楼面积45万平方米;远期再建设2条近距跑道,航站楼面积60万平方米。
点评:“全球化”的时代,机场是城市连接世界最重要的枢纽和门户。因此,新机场某种意义上,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新希望。
按照规划,青岛新机场近期(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04架次;远期(2045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5500万人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36架次。
如此繁忙的机场,随之“起飞”的一定会是这座城市的新未来。
3 全球最大规模影视产业园落户青岛
9月22日,由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项目——青岛影视产业园正式启动。
该园区是一个以影视产业为核心,涵盖旅游、商业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按照计划,2016年6月项目一期开业,2017年6月影视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开业。青岛影视产业园建成之后,每年将有30部左右外国电影和不少于100部的国产影视作品在此拍摄制作,并引进50家以上的国内影视制作公司。
点评:来自好莱坞的超豪华明星阵容,让影视产业园的开业赚足了眼球,以至于那些本土的大腕不得不成为璀璨星光下的陪衬。投资方的意图表达得十分直白,那就是借此向青岛乃至全球传递出打造“影视梦工场”的雄心。
这是一件以前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它的发生只有放置在中国的语境下才能得到准确解读——这片神奇的土地,已经在制造领域创造出了世界工厂的奇迹,有什么理由怀疑,它在文化产业上的一鸣惊人?!
4 青岛首次发布企业环境绩效“排行榜”
8月21日,市环保局发布《青岛市重点企业环境绩效2012年度报告》,这是我市首次发布企业环境表现综合评价报告。
报告通过百分制量化评价体系,以能够反映企业环境绩效的相关信息为基础,对全市省控以上93家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了量化评价,覆盖全市所辖六区四市,涉及热电、食品、水处理、纺织印染、化工等11个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占全市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80%以上。
点评:就像正在走出对GDP的崇拜一样,人们看待企业的发展,也不再是用单纯的经济效益。社会责任、诚信、环境……都在成为重要的维度。
但是,与具体、直观、数字化的经济效益相比,这些视角大多是感性的,有些模糊、难以量化。企业环境绩效“排行榜”的发布,就是青岛在评价体系标准化的一种努力。
只有这种努力越来越多,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定义一个企业的行为。“企业公民”的形象才会被准确地勾勒出来。
5 胶州湾岸线整理保护行动启动
7月16日,胶州湾岸线整理保护行动正式启动。
主要任务包括胶州湾岸线整理工程、实施退池还海、清理违法填海用海项目及陆域建设、完成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环胶州湾慢行系统(绿道)和道路系统,提升环胶州湾城市景观,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将环胶州湾区域建设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海湾、旅游设施完善的休闲海湾、蓝色高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达的经济海湾、城市与海洋和谐共融的美丽海湾。
点评:从攫取到回馈,高速发展的青岛,对于胶州湾的态度正在发生戏剧性的反转。而这种反转其实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的升级。只有将青岛的定义从“海滨城市”升级为“海湾型大都市”,人们才会重新发现着胶州湾的价值,才会重新调整与胶州湾的相处方式。
三年行动计划开始实施就是这种反转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退池还海、清理违法建设、修复坝体、入湾河道治理……这些举措无疑将有力地改善胶州湾脆弱的生态体系。
6 海尔携手法格集团在波兰建立新工厂
9月6日,海尔集团宣布与欧洲领先的家电制造商之一的法格家电成立合资公司,在波兰西南部城市弗罗茨瓦夫建立新工厂,生产电冰箱。海尔在新的合资公司中持股51%,法格持有余下49%股权。双方共同出资5600万欧元。
新工厂位于法格波兰工业园,占地7万平方米,将于今年9月奠基,预计于2014年6月投产,计划产能为每年50万台,于五年内产能将扩展至每年100万台。
点评:虽然互联网在颠覆世界,但经济规律依然不容“挑战”。规模的扩张、资本的合纵连横依然是这个经济世界中最重要的戏码。
海尔透过与法格的合作将提升其在欧洲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在欧洲推进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使得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更贴近终端消费者,同时更具备成本优势。而法格将借此提升品牌的国际形象,改进在全球市场特别是亚太地区的竞争定位。
7 青岛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复
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青岛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我市去年年底被国家确定为低碳城市试点以后,适时提出开展一个行业、一个园区、一个企业、一个乡镇 “四个一”低碳试点。其中,一个行业为交通行业,一个园区为中德生态园,一个企业为海尔集团,一个乡镇为平度市南村镇。围绕“四个一”低碳试点,我市将加快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探索建设具有国际化示范意义的高端生态示范区。
点评:无论从经济内在可持续的角度,还是在外部减少碳排放的刚性压力面前,低碳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国家试点城市,青岛扎实推进这项工作的努力值得关注。行业、园区、企业、乡镇四个试点,有点、有面,显然在为全市推进积累经验。如果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能够率先 “抢跑”,那么无疑将为这座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上确立更好的位置。
8 高新区携手美国硅谷筑造中美科技创新园
8月15日,在“青岛·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国际创新对话”活动上,青岛高新区旨在对接硅谷创新资源的《中美(青岛)科技创新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
该园区将以位于高新区的科创慧谷(青岛)科技园为主要载体,充分借鉴美国先进科技园区成功发展模式及管理经验,围绕软件、生物医药、现代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引进、孵化、转化、示范一批中美研发机构、高科技企业和新技术成果。
点评:硅谷对所有中国高新区而言,都是榜样般的存在。但在学习、探究之后,大多又都发出硅谷太独特了,没法学的慨叹。
青岛高新区独辟蹊径,试图通过与美国硅谷携手筑造中美科技创新园的方式,借鉴硅谷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这种全新的尝试值得高度赞叹,某种意义上,尝试去把握不确定的未来,不正是硅谷的特质?
9 青岛旧金山航线正式开通
8月8日,青岛—旧金山航线正式开通。这是青岛市乃至山东省首次开通飞往美洲的“一机到底”国际定期航线。
该航线每周一、周三共执行两班,从青岛飞往旧金山全程只需要不到13个小时,与目前青岛飞往北美旅客大都需经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转机相比,大幅缩短了青岛及周边旅客飞往美国的运行时间。
点评:旧金山航线的开通,让青岛更加紧密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正如相关官员所言,该航线的开通将进一步拉近青岛与美国的距离,极大地方便我市乃至山东和美国西海岸地区在经贸、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旅客抵达旧金山后可通过航空、陆路、高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便捷前往美国各大城市以及加拿大、墨西哥乃至南美洲等各个城市,轻松畅享洲际之旅。
10 世界最大集装箱船首航青岛港
9月18日,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舶“美瑞马士基”号首航仪式在青岛前湾四期集装箱码头举行。该船舶总吨位超过19万吨、船长400米、船宽59米、船高73米,载箱量18000标准箱,代表了世界能源效率、规模效益和环保性能的顶尖水平。
该船舶比业界同类船舶的能源效率高出30%。该船露天甲板可以排放23列集装箱,载箱量18000标准箱,如果将这些集装箱头尾相连,长度相当于从青岛到潍坊的距离。
点评:“长度相当于从青岛到潍坊的距离”,这样的描述挑战着人们的想像力。
透过这些震撼的视觉冲击。“首航”还有更多的解读方式:它在这个港口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是否再一次印证着青岛的枢纽地位?在长久的低迷之后,它的出现是在传递着航运业正在悄然复苏的信息?
巨轮驶来,会是一个新的开始吗?人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2013第三季度10大民生事件
责任编辑:孙亚楠
更多新闻
- 青岛2013第三季度十大民生事件 十大经济事件
- 黄金周青岛游客增一成 西海岸旅游收入近十亿
- 青岛买房又现排队摇号 近50个新盘扎堆抢客源
- 青岛六大水源地水质不乐观 饮用水多二次污染
- 青岛市民看旅游法实施后变化 自由行最划算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