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山西登记吸毒人员约5.4万人 35岁以下占81.9%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   2013-06-26 16:55:00

  阅读提示

  毒品,曾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苦难。在新中国大地上绝迹30多年之后,这个瘟疫又一次沉渣泛起。尽管与毒品的斗争从未停歇,然而形势却日渐严峻。毒品泛滥,毒瘾难除,为了获取毒资,吸毒人员不惜违法犯罪,以贩养吸,恶性循环……毒品,离我们从来没有这么近。然而悲哀的是,很多人依然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

  1 吸毒人员增加,新型合成毒品来势迅猛;遏制毒品泛滥,必须断绝新增吸毒人员

  毒品祸国殃民,一直是政府部门严厉打击整治的重点。与周边省份相比,我省毒情发展蔓延速度相对较慢,但毒情依然严峻,新增吸毒人员增幅较快,毒品问题处于上升过程中。

  截至2013年6月,我省登记录入全国禁毒信息系统的吸毒人员约5.4万人。吸毒人员呈现低龄化趋势,35岁以下吸毒者占81.9%;存在偶吸但未成瘾的隐性吸毒者;吸食毒品多元化,仍以海洛因、鸦片等阿片类毒品为主,占吸毒总人数的67.6%,但吸食新型毒品人数上升迅速。有32.6%的吸毒人员吸食两种以上的毒品,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交叉混吸严重,吸食种类呈现复合化趋势。

  吸毒对社会、家庭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即使按照我省在册吸毒人员每人平均每星期消费一次(100元)计算,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亿元人民币。多数吸毒人员因吸毒倾家荡产,一旦成瘾,人格尊严、社会道德丧失殆尽,不但自己受害,反过来诱使他人吸毒,变本加厉地危害社会。

  遏制毒情泛滥,必须解决毒品消费市场问题,吸毒的人少了,才会减少对贩毒的刺激。因此,断绝新增吸毒人员,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人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仍存在欠缺,不少人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成瘾,往往是造成身体损害症状后才悔之晚矣。一些农村婚丧嫁娶吸食药片成风,一些老板、明星吸毒却常常在公众场合出现,似乎还生活得很风光,这些都很容易让人误解,认为吸毒也不过如此,是一种时尚,是有钱人的奢侈生活,不仅不惧怕,甚至有些好奇和渴望,这种情况下,一旦有别有用心的毒贩子勾引,就很容易加入吸毒者的行列。

  针对这种现状,亟须加大禁毒宣传力度,特别是深入有效地开展毒品危害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2人体藏毒,零包贩毒,犯罪手法不断翻新;禁毒务尽,不留蚁穴,公安社会需形成合力

  打击毒品,绝不能手软。近几年我省每年破获毒品案件都在1.4万起以上。缴获海洛因等毒品量合计4.4万克以上,咖啡因、安钠咖毒品合计在3500千克以上。公安机关对毒品犯罪保持着严打态势,但贩毒分子的涉毒犯罪手段也不断翻新。

  经过十多年持续不断的禁毒铲除,我省大面积非法种植罂粟问题基本禁绝。然而产量减少的同时,罂粟价格大幅攀升,巨额利润面前,贩毒分子铤而走险。省外甚至是境外毒源地毒品,以山西为市场或通道,多头入境,全线渗透加剧。2012年1至5月,在全省破获的19起缴获海洛因大要案件中,有17起案件的毒品来自省外,占89.5%。毒品贩运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采取随身携带、车辆藏匿、行李夹带、邮政快递、物流发送或飞机托运等方式,人货分离、钱货分离、随时变换交货地点、快速交易、快速逃离现场,给警方的打击增加难度。作为职业禁毒队伍,公安禁毒部门在与贩毒分子的较量中不断应对新挑战。

  2010年11月,一名租房客蹊跷地死在了太原市小马村村民的出租房内。尸体蜷缩着装在房间内的一个纸箱里,法医发现,死者从胃部至大肠共有43包毒品,成柱状体,其中一包已破损,死亡原因是海洛因中毒。为了逃避检查,贩毒人员将人体当成运毒工具,“人体藏毒”在我省出现。

  在传统毒品不断流入的同时,新型毒品也来势汹汹。阳泉一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学习制冰毒技术,并通过一名四川籍制毒技术人员,制造冰毒50克。针对毒品犯罪领域的这一新动态,公安、卫生、安监、药监等部门加强了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控,但毒贩们又将目光盯在了日常使用的常见药品上,一些感冒药作为原料被大量收购后提纯,警方与“毒魔”的较量更趋白热化。

  打击毒贩如同剿灭蟑螂,稍有松懈就可能死灰复燃。但遗憾的是,还有一些贩毒线索不能追根寻源。一方面是警方办案人员自身素质所限,经营案件、深挖线索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禁毒人员特别是县级公安机关禁毒大队受到人员、经费所限,往往因高额的破案成本止步。

  为了逃避警方打击,贩毒分子在贩毒销售网络上做文章,进行零包贩毒。每包毒品只有1/15克甚至是1/30克的海洛因,仅是吸食一顿的数量,零包贩毒多为“散兵游勇”,因涉毒量小、不成规模,交易快捷、隐蔽性强,导致公安机关抓获现行难度增大。

  打击毒品违法犯罪,需要公安机关的专业力量,更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比如,特殊人群贩毒问题,这些人或者身患残疾、或者处于孕期、哺乳期,还有一些因长期吸毒患有严重疾病,利用法律无法有效处罚的漏洞,公开或半公开贩卖毒品,有的甚至强行阻扰执法工作。他们既是毒品的受害者,又在利用毒品报复和危害社会,对于这个群体,更需要社会相关部门的合力挽救。

  3毒友难断,社会难融,戒毒人员难生存;冷漠使吸毒者更边缘化,全社会应深思

  长期以来,戒断毒瘾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今年上半年,省戒毒管理局对2010年到2012年在我省劳教戒毒系统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5290名戒毒人员进行了调查回访。除无法联系和拒绝配合的外,实际调查3786人,其中戒断643人,复吸3143人,复吸率为83%。

  毒瘾为何难戒?从事戒毒工作的专业人员认为,一方面是毒品损害了人的大脑,造成反复发作的脑病,产生了顽固的病理性记忆,形成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另一个方面,家庭的不接纳、社会的不认同、生活的无着落、昔日毒友的引诱也是重要原因。

  按照《戒毒法》规定,一般吸毒成瘾人员实行社区戒毒,成瘾严重的吸毒人员接受强制隔离戒毒,他们戒断毒瘾后都需要回到社区,接受三年的社区康复,公安机关会定期对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进行尿检,实现跟踪监测、动态掌控的目标,但现实操作中常常遇到困扰。

  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由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现阶段我省这项工作仍处于推进期,往往因“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难以开展,导致戒毒人员的社会衔接出现空白区域。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要接受多重考验,不仅心瘾难断,而且回到社会后得不到关爱,甚至是受到歧视,加重了他们的焦虑紧张,更容易从毒品中寻找安慰。

  已经是第三次强制隔离戒毒的汪鹰(化名)这样描述了他的挣扎:第二次戒断毒瘾时,我发誓要重新活出个样来。我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可一旦知道我吸过毒,连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父母时刻盘问我的去处,要钱的理由,派出所民警时不时在大庭广众之下将我带走进行尿检。我想到去外地打工,就隐瞒过去来太原找到了工作。可单位要身份证到公安机关办理手续,我曾经吸毒的事情暴露了,工作也随之没有了。苦撑了半年的精神大厦坍塌了,那一晚我在汾河公园坐了一夜,喝了很多酒,哭了好几回。反复徘徊之后拨通了毒友的电话,虽然我知道下面将发生的事情,但处处碰壁的我太需要向人倾诉了。

  黑暗仍以“魔鬼”的名义肆虐,一些生命和青春正在毒品的烟雾中损失,打赢这场艰难的战争,整个社会仍然有很多事要做。

庄慧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