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启幕 具体操作方案本月揭晓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2013-03-01 08:12:00
悬念
大部门制改革走向何方?
哪些机构会被调整?
会否成立“国家改革委员会”?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在28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上通过,标志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拉开大幕。
全会不仅通过了上述“一个方案”,还通过了“两份名单”——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
核心:职能转变
对比5年前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此次通过的方案在题目中增加了“职能转变”四字。“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二中全会公报28日在谈到这个方案时说。公报强调,行政体制改革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焦点:多个“悬念”
二中全会公报释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原则性思路,但具体如何操作,诸如“大部门制改革走向何方”、“哪些机构会被调整”、“会否成立‘国家改革委员会’”等人们关注的一些悬念,都要等到3月初方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时才能揭晓。
猜测:涉及3至4个部门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说,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原则看,此次国务院进行大规模政府部门撤并的可能性不大。“此次改革应属微调,我估计将涉及3至4个部门,从而将国务院组成部门从27个减至23、24个左右,”
许耀桐说,“大部制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指望一步到位”。有媒体报道,新一轮“大部门制”改革将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民政等部门职能,整合完善铁路运输等重要领域的管理体制。
至于呼声很高的“大文化”改革,许耀桐认为也有合理性。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成立“文广新局”,合并了原先的文化、新闻出版、广电部门。
“地方再次走在了前面,地方先行试水的经验十分可贵。”他说。
针对热议的将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的“大交通”方案,有专家表示,目前铁道部身兼规划投资、行业监管和企业运营等多重角色,需要同步完成政企分离。
专家
此次改革应属微调,我估计将涉及3至4个部门,从而将国务院组成部门从27个减至23、24个左右
■“大部制”改革之我见
外媒:“撤销铁道部”内部已有口头通知
日本报纸称,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26日召开,开始就即将于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将要通过的行政改革方案及人事安排展开最终协调。领导层试图以顺应舆论的改革姿态凝聚人心。
据《日本经济新闻》2月27日报道,铁道部相关人士26日明确表示,“部内已经得到有可能撤销铁道部的口头通知”。一份可能的改革方案是将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
改革不能改出满楼“临时工”
今年两会,政府机构改革又将成为重要议题,而“精兵简政”是其中重点:有的部门会合并,有的编制将减少。但社会各界更为关注的是,机构改革后“编制内”少了,“临时工”会不会越来越多?
接受采访的政府官员、专家和“临时工”都对记者表示:政府机构改革,“临时工”不能成为盲区。更重要的是,应从“简政”“放权”入手。政府揽的事情少了,干活的人自然能相应减少。
权力不“割肉”,机构改革谈何深化?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即将拉开大幕,众所周知,此轮改革的最大阻力是调整权力,或曰权力再分配。权力再分配从来不是容易事,社会能否参与权力分享,是对此次政府机构改革成效的重要检验。
但是,一涉及“分权”,这事就难了。有些是舍不得“割肉”,担心相关编制、经费没了,不愿放权。说到底,还是对权力的恋栈与迷信。
不走出权力欲望的泥潭,不打破利益割据的格局,政府机构改革谈何成功?不在政府与社会之间进行新的权力划分,明确政府该管什么、什么要社会负责,政府机构改革谈何成功?
减少编制才是改革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就国务院机构改革这一热点问题,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行政层级调整有很大空间
记者:大部制改革怎么改比较好?
郑永年:一些部门微调一下,但这个空间已经比较有限。我觉得行政层级的调整有很大空间。比如,地级的政府能不能撤销?横向的已经到顶了,而纵向的空间很大。更重要的还是大部制改革的实质。过去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虽然在改革,人员却一直在增加。把原来几个办公室的人放在一起干活,这不叫改革。
向社会分权才能缩编
记者:怎么样才能让人员减少?
郑永年: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向社会分权。过去大部制改革比较有成效的时间,是伴随着向企业分权,很多部委取消了,如纺织工业部等都企业化了。大部制改革本意就是要建立规制性国家,政府负责制定规则,但是不插手太多,分权给社会,让社会去做。(均据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