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邓聿文:领导人“晒生活” 政治祛魅之始

来源:央视网   作者:   2012-12-27 10:11: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新华社近日刊发了政治局七常委的特稿和旧照,首次披露了他们生活工作和成长经历中的许多细节,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关注和讨论。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特稿和旧照还原了领导层“普通人”的一面,拉近了和民众的距离;一种观点认为,最高层披露自身经历和家庭状况,意在为官员的财产公开“铺路”。而更多人则从中看到了中国政治公开化和透明化的走向。

的确,国家媒体这样刊发政治局常委的特稿和旧照,不但在过去30多年,乃至在中共历史上,甚或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中,都是一个罕见的例外。

传统社会中的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传统以宫廷政治为代表,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包括家庭)信息进行严密封锁。之所以如此,根源在于有关统治者的一切都被视为关乎其安危和政权得失。因而,泄露其信息会被视为是对统治者权威的挑战,是不可容忍的。故对个人信息实施不公开化的保密处理,尤其是那些可能给统治者带来不测事件或影响民众对统治者形象的信息,把它们作为国家最高机密予以保护。

时代已经变迁,传统社会也早已进入现代社会,政治生态已有根本性转变,但传统政治的此种思维并未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得已完全清除,有关领导人的信息——特别是个人和家庭生活方面的信息多处于不报道不曝光的状态下。而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人的聚会中,一些人将打听领导人的信息作为一种消遣或谈资,传播一些捕风捉影或毫无根据的政治八卦、生活八卦、家庭八卦,权力交接班的时候更是如此,进而导致谣言满天飞。

而此次公开领导人的家庭信息,无疑是对破除领导人政治谣言市场或政治八卦市场进行政治祛魅——用信息公开的办法,打破公众对领导人的政治好奇心和政治神秘感。新华社这组特稿和旧照,就起了这方面的作用,它向政治透明和政治民主迈出了一步,值得赞赏。

这组文章,不仅让人们看到领导层“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形象,也让人们了解领导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决策方式。

如前所述,中国政治传统将统治者神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距离,一是通过隔离。正如马克思曾批判的,国家权力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权力垄断造就了专制,也制造了隐蔽性,权力垄断和权力主体的自我封闭使国家权力成为公众无法涉足的“彼岸世界”,趋向于神秘化。

但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政治中,距离感和神秘感却使民众产生好奇之心的同时,导致政府和民众间的疏离,久之就会造成权力的合法性危机。现代社会是开放社会,开放社会的政治是一种大众政治,即民众参与的政治,领导人的权力归根到底来源于民众,因此,过去宫廷政治的运作方式显然不适应今天大众政治之需。

事实上,担当公共政治人物就意味着私人生活要政治化、公开化。尤其在目前的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即时效应,使得民众参与政治的时空渠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们获得政治参与的机会成本越来越低,政治开放透明随之就应成为公众反映的最好应对办法。因此,主动公开领导人工作、生活与家庭的相关信息,既可正本清源、以正视听,又可树立亲民形象,维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治形象;当然,更重要的是,它适应了现代政治的公开和透明、参与和监督之需,是中国政治走向更加开放和民主的起始。 

吴立州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