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考试

原标题:研考全国177万考生论治霾 24.3万考生报考北京院校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2015-12-29 16:21:00

关键词:

  原标题:研考全国177万考生论治霾 24.3万考生报考北京院校

 

前天上午,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人民大学考点,考生们排队进入考场。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上周末,全国177万考生参加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此次研考,考生人数止跌反弹,创下历史新高。研考试题与现实结合紧密,雾霾话题也进入研考试卷,考生须就如何治霾展开论述。

  24.3万考生报考北京院校

  2014年、2015年两次研考,考生人数连续下降,此次研考,考生数止跌反弹。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研考,全国报考人数共177万人,比2015年研考增长7%。

  此次研考,全国有243420名考生报考北京硕士招生单位,比2015年增加15448名,增幅6.8%。其中,外埠考生162468名,占66.7%;应届本科毕业生为141416名,占全部报名人数的58.1%;非应届报名考生101732名,占41.8%。

  报考人数逾万人的在京招生单位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7所院校。

  近半考生报考专硕

  在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最受考生青睐。报考北京院校研究生的考生中,有13395人报考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会计专业的人数为9369名;报考法律硕士的人数为7608名;报考人数居第4位至第10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技术。

  统计显示,全国考生中,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人数达85万人,占全部报考人数的48%。报考北京院校研究生的考生中,报考学术型专业的考生为130635名,占53.7%;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为112785名,占46.3%。

  在北京林业大学考点,大四女生小展表示,专硕只需要学习两年,时间较短,而且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紧密,找工作时更有竞争力。山西考生小吴已在北京一家建筑公司工作3年,他也报考了专硕,在他看来,专硕涉及理论较少,实践知识较多,对在职人员更有吸引力。

  半个月前新闻成考题

  上周六,政治理论试题的时效性惊到了考生,11月30日的新闻竟成了考题。

  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 (SDR)货币篮子,这一新闻出现在政治试卷的单选题中。今年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也出现在试卷中,例如,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欧洲难民危机等2015年热点事件等。

  政治试题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古天竺的《百喻经》、新奇的显微摄影、古代名篇《春江花月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的辩证思维以及家风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研考试题向来讲求“接地气”,环保与治理污染的话题也进入试卷。一道10分的材料题,以某城市“休克式治霾”引发的争议为案例,让考生论述“铁腕治污”及其引发的讨论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启示,以及应如何认识经济发展同环境治理的关系。

  作弊入刑促最严监考

  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施行,明确组织作弊等4类行为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此次研考,考场监考力度升级。

  上周末,“组织作弊违法必究,充当枪手误人害己”等警示标语竖立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楼门口。北京林业大学二教门口的“考生注意事项”中也强调,组织作弊等行为将触犯刑法,考试作弊情况将记入全国统考考生诚信档案。该校还在考场中使用身份证鉴别仪、“监考大师”、金属探测仪等防作弊设备。清华大学今年则使用全信号屏蔽仪和考场技防探测器等技术设备,防范高科技作弊,该考点所有考场还启用视频监控系统,对考试过程全程录像。(记者 任敏)

  相关新闻

  今年北京院校录取研究生8万余人

  昨天,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在2015年北京硕士生招生录取工作中,除军队院校外,北京142所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共招收硕士生80799人,比2014年增加5984人,增幅8.0%。

  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36143人,比2014年增加3124人。在录取的全部新生中,高等学校录取76641人(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7980人),占录取总数94.9%;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748人,占0.9%;其他在京部属科研机构录取3011人,占3.7%。(通讯员 刘婧 记者 任敏)

  (来源:北京日报)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赵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