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今日头条

猪肉价格或止跌回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2013-05-16 10:12:00

    李国祥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宋向清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江少光 江西省余干县万头猪场红城光业综合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干县红城光大实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5月10日,商务部对外透露,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将启动2013年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以稳定猪肉价格,提振养殖信心。商务部称,下一步,国家有关部门将继续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动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生猪市场供求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

    受周期性、季节性因素叠加影响,今年1月以来,生猪价格明显回落。 3月6日,猪粮比价跌破6∶1盈亏平衡点。据国家缓解生猪肉市场周期性波动显示,若盈亏平衡点低于6∶1,且价格下跌持续一段时间,政府就将启动收储。

    第一轮收储猪肉效果有限扭转价格下跌效果平平 

    “经过第一轮收储,目前面临的现状是猪肉价格依旧很低。只要客户想要,我们就会卖,价格亏损很大。”江西省余干县万头猪场红城光业综合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干县红城光大实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少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猪基本亏损700元左右。小猪上半年规定的三十斤价格是460元,现在规定的三十斤价格都是300元。 ”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调查,第一轮收储猪肉依然较少。猪肉过剩比较严重,主要是输出量较少,没有改变人们的预期。“据调查,猪肉价格没有下跌仅仅维持两三天时间,之后又继续呈下跌趋势。供求过剩现象较严重,因此,第一轮收储效果不是很明显。 ”

    但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总体来讲,第一轮收储还是有一定成效的。猪肉价格走势依旧呈现常规的、相对稳定的曲线。

    “当前,主要是饲养户和市场接轨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市场供求信息在供求双方之间存在空挡,才导致目前生猪市场问题较多,如前不久出现的黄浦江死猪事件。”宋向清认为,需要对调控措施进行包括手段、力度等方面的调整,使价格走向真正的科学良性循环轨道。

    第二轮收储已展开猪肉价格或回升 

    宋向清认为,第一,要建立一个猪肉价格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使猪肉价格能够出现一种相对平稳,良性循环的状态。

    “由于国家目前没有建立猪肉价格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才造成猪肉价格一直走不出‘大起大落’的怪圈。因此,建立新的收储制度,其意义在于通过新的体系和新的收储机制,达到调节市场供求,实现市场供求平衡的目的。 ”宋向清说。

    “第二,要建立双维护机制,即一是维护养殖户利益;二是维护消费者利益。 ”宋向清认为,实施第二轮收储有效确保生猪市场供求处于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和以前相比,第二轮的收储针对性更强,实用性更强,引导性更强。

    “第二轮猪肉收储开展后效果应该会好一些。现在市场状况已经有些好转,猪肉有销路,但就是价格抬不起来。 ”江少光介绍,按照规律,随着天气转暖,价格应该会有所回升。

    “政府应该起到进一步阻止猪肉价格下跌的作用。 ”李国祥表示,但要恢复到6∶1盈亏平衡点,仅仅依靠收储还很难实现。他认为,猪肉价格短期内会开始止跌回升,但最终还是要靠市场供求力量来决定。“在应对政策方面,如果收储效果不好,按照预案,接下来就要对母猪进行补贴措施。 ”

    “一直下降的现象有利于消费者,但却伤害了养殖户利益。这不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理想状态。”宋向清说。

    第二轮收储意义多重找到利益均衡点是关键 

    宋向清分析,新一轮收储将从三方面确保相对均衡和稳定。

    第一,在保证消费者和养殖户利益矛盾之间找到相对均衡的合理平衡点,既维护养殖户利益,又维护消费者利益。

    第二,在养猪户和仓储、收储企业间找到利益均衡点。收储和生猪养殖二者间实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的收储机制将有望减少大涨大跌现象,从而使收储体系能在相对合理的区间运行。

    第三,可以找到政府和市场都可以接受的均衡点。“因为政府和市场有时往往背向而行,政府在供大于求时总希望供应小一点,使供求相对平衡。而市场往往不是按照这个轨迹走。 ”宋向清说,建立新的收储系统可以使生猪供求之间进入相对稳定区间,使政府意愿和市场走向紧密结合。

祝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