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投资范围乱象 监管部门剑指“资金池”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3-03-20 10:31:00
大众网3月14日讯(记者 何泉峰)眼下,金融理财工具日益复杂化、专业化,风险等级也是天差地别。在投资者看来,投资方向决定了一款产品风险的大小和预期收益率实现概率的大小。近日,记者走访济南市多家银行却发现,有的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投向较为概括,方式、目标、范围、比例都较为含混,让人琢磨不透。
银行人士:“到底投向哪,我也不知道”
3月13日,在经七路上某股份制银行网点里,一位理财经理在向记者介绍一款预期年收益4.5%的理财产品后,当记者想进一步了解这些资金流向什么渠道、买什么债券、投资比例如何分配时,该客户经理却称:“产品是组合投资,以前也推出过类似产品,都能达到预期收益。”对于如何保证本金的安全,该客户经理也表达的含混其词:“对于您的钱具体投向哪种资产,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我们之前的产品都没有亏过钱。”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一些银行工作人员要么是不主动陈述,要么是含糊带过,只重点谈预期收益,而且基本都会强调“最高预期收益”。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对当下风险避而不谈、转而强调产品过往业绩表现良好,基本成了银行工作人员在推荐理财产品时的惯用技巧。
投资者自述:投资范围看不懂 ,只能看收益率
“你看,这一款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上说的投资方向和范围是‘中国市场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市场工具,包括不限于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债券回购以及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市民张先生手持一份理财产品说明书告诉记者,这么多的投资对象,自己根本不了解,对于投资比例也是用一些不低于、不超过等字眼或者是用0—90%、0—60%等含糊数据表述,所以看得懂的只剩下收益率了。
“去年华夏银行上海某支行向客户卖收益率达11%的投资产品,但是到期后投资者不但一分钱利息没赚到连本金也没有收回的事件,让我很震惊。”在随机采访中,家住历城区的李先生回忆道,平时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赎回时也会出现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的情况,但幸亏购买的是保本型,所以本金还没损失过。“我也想更多的了解产品,尤其是投资范围、投资比例,但始终是看不懂。”李先生告诉记者,产品说明书笼统含糊的表述让他很无奈。
专家观点:表述不明确,属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山东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蔡卫忠表示,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就与银行构成了合同关系,有相应的知情权。至少对投资者来说,资金运行情况不算商业机密,应当向其公开。否则,合同双方会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可能遭到损害。
某业内人士认为,一些产品在描述投资方向时,既没有列出所有可能采用的投资品种,对投资标的的配置比例也没有明确说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银行理财产品研究部门内部的保密机制。目前多数银行对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的披露不够透明,投资者很难得知资金的具体去向,也就无从衡量产品的收益及风险情况。“即使理财产品投资失利,银行一般也不会告诉投资者,具体是哪些投资标的导致亏损,这显然侵犯了投资者的知情权。”
业内人士:是表述不清楚,还是另有其因
近日, 记者从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发博文上看到,不规范的理财产品已经陷入高风险区域。在博文中,她还引用中行董事长肖钢的观点,认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本质上是“庞氏骗局”,呼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记者随机查阅了某银行2月以来发行的20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发现,这些产品的投资期限从35-305天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3%-4.65%之间。虽然期限长短、收益率高低均不相同,但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地都属于资金池种类产品,其投资方向包括逆回购、银行存款等货币市场类金融工具、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企业短期融资券、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公司债、企业债等债券类资产,部分产品还掺入了股权类资产等风险等级较高的投资标的。
据相关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2年组合投资类产品共发行11226款,较2011年增加4838款,发行量是2011年的1.76倍。而同期,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信贷类、票据资产类等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均呈现下滑局面,市场占比也出现不同幅度下降。
“ 在如今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资金池运作模式已成为主流。”一位股份制银行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建立一个‘资产池’,银行采购股票、货币市场工具、债券、信贷资产等,将其虚拟地置入一个池子,把客户募集的资金放入该池中对接采购来的资产,正常来讲,每款产品的资金应该和资产池内产品相对应,但现在完全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存在较为明显的期限错配问题。
“其实期限错配是为了将新募集资金用来支付投资者在赎回产品时的收益,每到一个产品募集期,随后就会紧跟一个产品赎回期,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眼光,银行内部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操作。”该人士还向记者透露,这种运作手法类似于传统的“庞氏骗局”或者叫“影子银行”。 另外,该人士还表示,部分资金池产品的实际投资方向可能和说明书中看到的不一样,比如说投资于债券等,其实是投资到收益较高的信托,由信托打通资产,将信贷资产放入银行的资金池,再转为表外,这部分资产就被腾挪出来。如此做法对银行来说可以腾出中长期的信贷额度,缓释了存贷比的压力,也将信贷资产的风险转嫁到信托。
监管部门:4月底前各家银行必须对理财产品自查整改
中国银监会要求银行在4月底之前对其理财产品完成所谓的“资金池”运作调查,希望借此打压因为缺乏透明度而对投资者构成较高风险的产品。 据了解,银监会相关领导在今年1月下旬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要求商业银行在随后三个月内进行自查整改,三个月内无法完成整改需向银监会报告。“今后如果仍违规开展此类业务,一经发现,将考虑停止其从事理财业务的资格。”银监会相关领导警告银行。
不规范的“资金池”理财业务是指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多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多笔资产,无法做到每只理财产品的单独核算和规范管理,银行通过滚动发行、期限错配、信息不透明的资金运作方式做高产品收益,但当后续资金不足时,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
在这次座谈会上,银监会相关领导明确要求,对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不得采用多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多笔资产的资金池操作模式;如果有不能单独核算的理财产品,要求加强市场风险管控,高度关注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由风险管理部门开展相应的压力测试,按公允价格做好对理财资金投资资产的客观估值及验证,并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在三个月内进行整改。
“如在4月底前,银行自查与整改毫无效果,资金池现象依然泛滥,银监会将考虑停止银行从事理财业务资格。”一位接近银监会人士表示,如银行确实存在困难,无法按规定期限达标,必须要上报公司董事会和银监会备案。
“目前,资金池操作模式已被列为银监会2013年现场检查重点。”这位人士表示,从去年底以来,银监会及各地银监局已对各银行资金池理财产品进行数轮排查。
《相关链接》
关键词解释
资金池理财产品:
资金池理财产品,是以债券、回购、信托融资计划、存款等多元化投资的集合性资产包作为统一资金运用,通过滚动发售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持续募集资金,以动态管理模式保持理财资金来源和理财资金运用平衡,从中获取收益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
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旁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相关政策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条 理财产品销售文件应当载明投资范围、投资资产种类和各投资资产种类的投资比例,并确保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按照销售文件约定比例合理浮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投资比例暂时超出浮动区间且可能对客户预期收益产生重大影响的,应当及时向客户进行信息披露。商业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投资范围、投资品种或投资比例,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后方可调整;客户不接受的,应当允许客户按照销售文件的约定提前赎回理财产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