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新闻 > 青岛财经资讯

弱市下众生相:基金贱卖债券 券商呼吁救市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2013-06-26 16:00:00

  编者按: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动荡。2013年6月,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隔夜头寸拆借利率一下子飙升578个基点,达到13.44%,与此同时,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钱荒”进一步升级。随着流动性紧箍咒越念越紧,股市也出现了剧烈波动,沪指从6月3日的最高点2313.43点,到6月25日的最低点1849.65点,6月份的短短14个交易日,股指最多跌去463.78点,最大跌幅达到20%。在此期间,A股流通市值从19.55万亿元一路缩水至昨日的16.71万亿元,迅速蒸发了2.84万亿元。如此市况下,汇金、基金、社保、券商、QFII、险资、中小投资者等身处其中的各方参与主体的感受如何?他们都在干什么,又准备怎样应对呢?

  策划人语

  “钱荒”三态:慌了 退了 醒了

  ■闫立良

  对于“钱荒”,有金融机构用传统思维建议央行采用降准等方式予以化解。央行未予理会。

  于是,部分金融机构开始“逼宫”,一时间货币市场资金价格风起云涌,中小金融机构叫苦不迭。

  随后,央行出手了。6月24日,央行官网披露了央行办公厅于6月17日签发的《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

  央行所要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确,在强调当前流动性总体合理之后,要求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央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这个信号一出,股市大哗,上证综指当日下跌5.3%。

  股市慌了。

  与股市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日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大幅回落。

  6月2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种回落200.3个基点至6.489%,较6月20日的13.444%回落了695.5个基点。

  25日,该品种利率再度回落75.3个基点至5.736%。资金价格距离正常水平已不远。

  资金价格退了。

  尽管机构们预计,本轮“钱荒”要延续到7月中旬,但有了央行的惩戒,这已经是一场有准备之仗,“胜算”很大。

  在苦盼监管层救市未果之后,金融机构将注意力放在了自身资产的重新配置上,情况顿时发生了改变,银行间资金价格中枢回落。

  既然金融机构认识到了错误,央行也就出手扶了一把:25日,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央票和正回购均告“隐身”。

  25日,在没有任何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上证综指K线呈“金针探海”状,从午后最高下跌100多点拉回到收盘的负3.73点;从分时图看,上证综指则是一只翩翩飞舞的“海鸥”。这或许意味着市场赶底成功,抑或在为“七翻身”做准备。

  金融机构和股市醒了。

  他们意识到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那种动辄向监管层要政策的思维已经落伍了。

  现在的工作重心是经济转型升级,相应地金融机构和股市也要同时升级。

  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股市投资者在认知上则差距巨大。

  诸如像社保、保险、QFII等则属于先知先觉的那种,其投资策略早已成功转型。汇金则起着平准基金的作用,其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至于券商和基金等机构,在监管层的醍醐灌顶之下,其觉醒也会很快。

  最苦的就是散户投资者了。多么悲催的一个群体啊,后知后觉不说,还要被专家们忽悠,如过山车般的市场走势也不能让他们领悟:股市已成机构博弈的场所,散户在这里只能是“鱼肉”。

  退一步,买点基金、搞点定投,也许是这些不愿离场的散户投资者最明智的出路。

  慌了,退了,醒了,是我们面对“钱荒”这个从没有经历过的事物的三种态度。但背后反映的则是大家对于决策层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决心和魄力的认识上的不足。

  “钱荒”教训了那些因循守旧不注重学习的人,也将唤醒中国经济中那些沉睡许久的正能量。

  汇金:

  增持救市治标不治本

  ■本报记者 刘丽靓

  “A股这个‘熊孩子’,连汇金这样的金主出手相救都不管用了!”微博中,一位网友吐槽道。

  进入六月,汇金相继增持了光大银行、新华保险以及工、农、中、建6家公司股份,并称拟在未来6个月内继续增持。有统计显示,按各公司当天股票均价计算,此次汇金共计出手约4.76亿元。这也是汇金公司自2008年9月以来所进行的第五轮增持。

  从历年汇金的增持活动可以看出,汇金增持活动最明显的时期,往往是股市长期持续低迷的时期,例如2008年下半年的断崖式下跌和2011年4季度的股市持续低迷。因此,汇金增持往往被看作是“救市”的举措,汇金增持时股指所处的位置也被视为“政策底”。

  然而,对于此次汇金增持,股市却毫不“领情”,大盘在6月14日飘红后,重新掉头向下,24日大盘竟暴跌超过5%,重归“1”时代,创下自2009年8月31日以来近四年中最大单日跌幅,400只个股跌幅超9%,银行股更是全线下跌,汇金刚投入的4亿元资金不幸被套其中。统计数据显示,以6月25日收盘价计算,汇金账面浮亏已超3700万元。

  “汇金带有‘国家队’的特殊身份,其投资行为有一定的导向功能,更多的是一种象征的意义,实际作用可能不会很大。”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股市已经穿破了去年的最低点,不少股票跌破了净资产,很多股票已经具备了投资价值,这时轻易地再去卖出是不理性的。”

  他指出,影响市场走势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从制度层面来讲,中国资本市场自身有一些问题,目前IPO暂停已经8个月了,市场比较脆弱。银行的“钱荒”对市场也有一个比较大的冲击。此外,整个宏观基本面也不容乐观,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也非常困难,多方面因素使得我国股市出现了深幅的回调。

  “现在是一个建仓的好机会。”董登新认为,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汇金增持银行股短期出现的这种账面亏损不算什么,关键看银行业的整体走势。虽然银行业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大盘从今年2月份的2400多点回调到当前的1900点左右,可以说,银行股的估值基本上又调整到去年1950点附近,投资价值已经显现,不排除汇金可能会有进一步增持的举动。

  基金:

  为应对赎回压力贱卖债券

  ■本报见习记者 徐 科

  如今,“钱荒”冲击波已从银行发酵至基金业,一向因“稳定生财”而受到投资者青睐的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赎回潮。

  为了应对赎回压力,不少货基和债基不得不贱卖手中的债券。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宋楠表示,本次流动性的空前紧张已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投资运作及收益水平。

  近期市场资金利率大幅上升,让一直将手头闲钱投资在货币基金的夏先生备感郁闷。“沪深两市的国债逆回购年化利率近期频频突破10%,6月13日,深市逆回购年化利率最高达到50%,而我买的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却从前期的3.4%下降到了2.9%。”夏先生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股市机会不多,逆回购的收益率和货币基金相差不大,他将手头的资金全部买了货币基金。没想到此后逆回购收益率节节攀升,而他买的货基收益率却不断下降。6月20日,夏先生决定将货基赎回,回到证券市场上自己进行回购交易。

  “当前资金紧张,大家担忧基金业绩下滑,因此产生赎回意愿。但事实上,货基收益最高的时候就是资金面最紧张的时候,当前不宜赎回手中货基份额。”某基金公司货币基金经理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资金面偏紧引发债券市场全面调整,基金净值下跌,基金份额集体遭遇净赎回。

  统计数据显示,6月13日至6月20日,债券基金净值平均下跌1.46%。部分债券基金配置了较多可转债和股票资产,导致净值跌幅较大。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为了应对赎回,一些基金只能抛售债券,导致收益率下降,引发新的赎回潮,进入恶性循环。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一位分析师告

  诉《证券日报》记者,最近开放式债基集体出现净赎回且情况较为严重。一方面,是因为其他资产价格飙升,机构投资者赎回债基购买其他品种。另一方面,由于债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是保险机构,也有较多的金融产品,在资金紧张情况下,保险机构也要去杠杆,因此也从债基赎回资金。

  有分析认为,考虑到此次央行没有出手救市,预计资金面的紧张还将持续,债券价格的低点还没有到,债市可能面临熊市考验。

  上述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目前由于资金面仍然紧张,短期债市下行风险大,加之今年以来债券基金持续的去杠杆操作,建议稳健投资者暂时回避杠杆债基以及持有股票转债较多的品种,待资金紧张缓解后再考虑持有。

  QFII:

  海外客户没有撤资行为

  ■本报记者 侯捷宁

  “目前我们的海外客户在行动上还没有撤出资金的行为。”在近日中国股市连续下跌的态势下,瑞银证券研究部副主管、首席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此同时,记者采访的多家QFII也纷纷表态,QFII主要还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投资A股,比较重视上市公司的中长期基本面,不会因为短期股价波动而频繁调仓。

  “股市大跌的催化剂是流动性偏紧。”陈李认为,短期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的上升是很多复杂因素造成的。他认为,货币市场资金价格高企的局面要到7月中旬才能缓解,因此,对股票市场的压制要到7月中旬结束。“在短期内,继续保持对市场的谨慎态度。”

  市场暴跌如此,在A股市场上一直作为投资风向标的QFII在想什么呢?

  “最近我们也接到很多客户的电话,问我们A股市场怎么了?”一家老牌美资QFII的高管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给客户分析了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后,很多客户就安心了很多,“目前还没接到要抛出A股的指令”。

  陈李则指出,一些海外客户担心,如果短期的流动性风险持续发挥作用,持续蔓延,引发中长期资金价格上升,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伤害企业盈利,进而导致信贷在下半年萎缩、放缓,进而再导致整个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中国经济有可能会硬着陆。

  高盛资深中国经济学家崔历则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流动性收紧也说明政府将解决结构性问题视为首要问题。这些政策有助于支持更具可持续性的中期增长,但是将考验政府对经济周期性放缓的容忍程度。”。

  此外,记者发现,QFII在大宗交易平台上频频现身。素有QFII大本营之称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金融大街证券营业部”这3家营业部在5月份共计出现在大宗交易买方113次,买入76只A股个股,累计买入金额达33.8亿元。而这3家营业部出现在卖方仅为34次,累计卖出金额10.35亿元。6月份以来,尽管上述三家营业部现身大宗交易的次数减少,但出现在买方榜上的次数为8次,在卖方出现仅1次。

  对此,一家QFII证券部负责人表示,QFII比较看重长线收益,一般从三到五年的中长线投资角度来选择股票,这样可以一直坚持自己的价值投资理念,不用太担心短期的业绩起伏。

  券商:

  悲观居多 呼吁救市

  ■本报记者 夏 青

  “这股指已经跌出一个悲惨世界了,今年奖金是不用指望了。真是央行不放水,干了小池塘,吐槽无力了。”面对近两天市场的表现,任职于某券商资产管理部门的沈先生表示,“就现在的情况看,如果不采取措施,短时间内都好不了。”

  沈先生的悲观心理代表了绝大多数券商人士对市场的看法。

  对于此轮市场深跌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是央行收紧流动性造成的“钱荒”所致。

  而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流动性偏紧,年中市场银行间拆借利率飙升造成市场过度恐慌,政策未释放宽松信号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QE退出日程表已造成全球市场股市暴跌,A股联动,二是中国经济复苏进程相对缓慢。

  实际上,证券公司此前的研究报告就不看好6月最后一周的市场走势。

  申银万国表示,6月份的最后交易周,由于本轮下跌“力大势沉”,即便出现短暂的技术性企稳反弹,力度也相对有限。华泰证券认为,市场在经历连续大幅度下跌之后,有可能出现一定休整,但弱势格局短期内恐难改变。新时代证券也表示,由于基本面、资金面等诸多因素的困扰,目前还很难改变市场的弱市格局,预计后市即使有反弹高度也有限。

  不过,李大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虽然语气凝重,但态度乐观。他认为,昨日,央行、证监会都已经出来表态,对市场有很大的稳定作用。并且有救市资金进场,不然股指不会从一度下跌5%到最后仅下跌0.19%。

  股指深跌,不少券商人士认为应该救市。

  李大霄就认为政府此时当出手救市。他提出八条建议,汇金加大增持力度;优质蓝筹股大股东集体增持;上市公司回购;高管及员工持股计划;养老金、住房公积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买股减免个税及印花税红利税;采取有力措施保持市场流动性及资金价格稳定;出台提振市场信心的政策安抚投资者情绪。

  社保:

  加快开户 暗中吸筹

  ■本报记者 刘丽靓

  “我可以抄底吗,股市?让我最后一次这样问你,你却不搭理,暴跌那样的彻底……”一首被改编的歌曲最近在网络疯狂转发,娱乐之余,也表达了暴跌中股民们心中的忧虑。然而,今年以来,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行动却似乎给出了答案。

  据报道,近日,社保基金在北京召开了境内投资管理人2013年上半年座谈会,18家全国社保基金管理人在座谈会上对大盘股、中小成长股的价值展开讨论,最终未分胜负,但达成一致的看法是:大盘蓝筹或被低估,下半年存在一定机会。

  从社保基金开户情况来看,据中国结算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前的54个月内,社保基金在沪深两市新开账户总数为87个,而今年仅前5个月,社保基金新开账户总数就达到了34个,占此前4年半开户数总量的五分之二。此外,有监测显示,在近期暴跌中有218只个股被社保、QFII暗中吸筹。

  “社保基金今年开户热情总体而言高于往年同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社保基金对于中国A股后市的信心。”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社保基金投资的特点是逆向操作,低位入市高位退出,这也是社保基金收益能屡屡创出佳绩的重要原因。而在今年,社保基金动作异常,说明了当前就是一个很好的底部区域,现在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低的。目前估值向下、政策向上,社保动作频频,投资者对于大盘近期的下跌,并不应过度的恐慌。

  “从目前的市场投资价值来看,社保基金在这样一个相对低位入市的话,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可以发挥‘国家队’的平准基金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拿到低位筹码,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目前这个点位,对于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来讲,是可以考虑入市的时间窗口。”财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剑峰对记者表示,虽然不能判断目前的点位是不是最低点,但从中期来看应该是一个底部区域,对这些长期资金来看入市风险应该不会太大,在目前时间点上进行一个左侧交易也是合理的。

  险资:

  影响不大 投资更谨慎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近期资金面告急的情况已经从银行间市场蔓延到股票市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股市不是险资唯一的投资渠道,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在宏观经济波动较大的背景下,险资未来在权益类的投资上会更趋谨慎。

  保监会最新披露的前五月保险数据显示,保险资金运用余额70898.15亿元,较年初增长3.44%。其中,银行存款21970.25亿元,占比30.99%;债券31934.56亿元,占比45.04%;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8664.64亿元,占比12.22%;其他投资8328.7亿元,占比11.75%。

  其中,股票占比7%左右、基金占比5%左右,基本成为险资二季度的基调。其中有短时间的交易性买卖出现,但总体占比没有大的变化,仓位占比维持相对稳定。

  中信建投保险行业分析师缴文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1-2年的时间内,险资仍会以定存、债市、股市三足鼎立的投资结构为主。由于险资有其自身的风控评估体系,因此,市场流动性收紧对险资影响不大。

  “股市下跌对险资投资会有一定影响,但是非常有限,一是因为险资只是部分投入股市,二是股市近期的下跌只是暂时现象,可以说,股市已见底。”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显得更为乐观。

  王绪瑾认为,银行间流动性趋紧只是结构上的紧张,为了加快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可通过加快银行利率市场化来改善这一现状。而保险方面,可通过加快保险条款费率和预定费率的市场化,后者可增加保费收入规模,提高险资的投资能力,有利于险资入市进行长期投资。

  在缴文超看来,近期流动性的收紧对债市影响很大,不仅造成买卖债券的资金变少,还体现出发债成本的上升以及在政策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之下,可能导致债券违约风险增加。

  “债市下跌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主要是债券公允价值下降给保险公司净资产、内含价值和偿付能力带来的影响。”缴文超指出。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前的乐观预期彻底破灭,国内经济形势向下,股债双跌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他很肯定地说:“目前情况下,一定要减持仓位。即使乐观情况下,先跌后反弹,但之后仍有直接下跌的可能,毕竟还没有跌到位。”

  小散:

  不到1664点不进场

  ■本报见习记者 丁 鑫

  在“钱荒”蔓延的情况下,沪指呈现出了暴跌的情况,重新回到“1”时代,股市持续下跌所产生的影响也体现在了空荡荡的交易大厅内。

  “哎,今天怎么跌成这样了,我都有点儿看不下去了!”

  “是啊,再跌下去的话钱就全赔进去了,还不如前几天听老伴儿的话卖点儿出去呢。”

  当记者步入回归“1”时代后的交易大厅时,身边的两位大妈正在彼此交谈中,而从两位大妈的谈话中可以感受到股市的下跌对她们来说是一种创伤。

  与大妈们谈话相对应的场景就是空荡荡的交易大厅,两排交易设备前只有四五个人依然关注着当天的股市走势,为散户投资者准备的休息区更是空无一人,这与股票上涨时熙熙攘攘、人们脸上笑容满面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爷,现在股市跌成这样了,您对接下来的股市走势抱有什么心态?”记者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正紧盯着眼前的显示器,便上前向他询问。

  “哎!”老大爷先是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说,“跌成现在这样我也没想到,不过跌都跌了还是继续再观望吧。”

  就在记者与大爷交谈的过程中,旁边一位大妈也凑过来发起了牢骚。“这股票没法看了,国家政策一收紧,钱都跑出股市,估计还没见底呢,我已经抛了手头的股票,9月份以前都不会再考虑了。”

  “市场问题的形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解决起来也会有很多波折,所以解决股市的问题是个长时间的过程,你也不要那么激动,未来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大爷理性的回答让大妈激动的心情稍微有些平复。

  虽然面对持续下跌的股市让老大爷感到些许失落,不过老大爷紧接着说:“虽然股市还在下跌,不过我对未来的市场还是有信心的。目前是政府在调控解决银行的信贷问题,致使资金面紧张所导致的股市下跌,但目前的基本面并不坏,等到下个月如果有缓和和放松的迹象,那么我相信股市会出现企稳迹象的,现在应该继续等待低点,不能盲目的抄底。”

  大爷的一席话让记者体会到了虽然目前股市呈现出持续下跌的态势,但很多投资者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来炒股,并没有一味地只注重利益,毕竟在炒股的过程中也是投资者一个学习的过程。

  “哎,你继续等吧,反正不到1664点,我是不考虑进场了。”当记者正准备走出交易大厅时,身后传来了这样一句话,还是刚才那位对股市下跌显露出激动心情的大妈。可能大妈的话语有些过激,但是从她的话语中,我们不难体会到目前股市的持续下跌已经让她品尝到了失落的滋味。(证券日报)

祝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