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金融资讯 > 青岛银行资讯

招行、OPPO跨界合作开启拇指银行时代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3-11-14 14:19:00

关键词:

  得益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场金融领域的科技革命悄然来临。而一直强调“银行业的IT属性”观点的招商银行,再次走在了行业的最前端。招商银行率先携手国内著名手机品牌OPPO的深度合作,将可能开启一个“拇指银行”时代……  

  2013年9月23日,OPPO在其全新旗舰智能机型N1的发布会上,再次确认了与招商银行就NFC支付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OPPO N1正是国内品牌智能手机厂商首款支持NFC支付功能的手机产品。这一合作被认为是招商银行去卡化创新和OPPO寻求突围的关键信号,也为银行与智能手机企业跨界合作的商业模式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移动支付,从早前运营商挑头的一头热,到如今银行业的热情拥抱,再次成为2013年金融行业的焦点话题。以金融政策和技术标准为基础,移动支付尤其是近场支付的兴起,将成为银行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下一个蓝海,而银行将在其中扮演引领市场趋势的主导者的角色。 

  2012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其中近场支付占比仅为2.6%。而在央行下发磁条银行卡在2015年前全部更换为芯片银行卡的指令,并最终明确我国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为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后,以NFC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业务将迎来真正的春天。数据显示,全国各地的POS机正在大面积升级为支持NFC支付功能的新机,2012年全国已有130万部POS机完成更换(只要POS机正面有“闪付”的标志,即可刷NFC手机实现交易),覆盖POS机总量的26.7%,并且预计今年更换比例将可达到50%左右。此外,银联在2013年的中国金融展上表示,明年基于NFC的SWP-SIM出货将超过1亿张。而在消费端,NFC在中国的支付环境也逐步趋于成熟,目前国内不少大型商场、超市、影院等都逐渐增加对NFC支付功能的支持,诸如星巴克、海底捞等商家均已支持NFC支付。这也无怪乎银行业提出2013年将是NFC元年的说法。 

  在银行业和移动互联行业的协作下,移动支付生态环境日趋成熟,其中最具看点的就是此次招商银行与OPPO的战略合作。 

  曾经率先提出了“水泥+鼠标”的发展模式,推出了国内第一个网上银行“一网通”的招商银行,也早已认识到,未来在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消费方式的变革下,移动支付产业一定会出现一个爆炸式的增长。招商银行相关领导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将信用卡功能所附着的载体,从传统的实体卡片转移到手机等移动终端。所以信用卡的功能在加强,但是信用卡的实体作用却在减弱。我们要消灭的恰恰是实体信用卡。” 

  2013年,招行携手中国移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基于SWP-SIM卡模式的“中国移动招行手机钱包”的手机支付产品,将移动支付芯片加载在SIM卡中,出门购物只要带上手机,就可完成信用卡付款。 

  在此基础上,招商银行与OPPO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合作成果即实现了以手机NFC功能与银行卡完美结合的“手机钱包”。与SWP-SIM卡模式采取的将银行卡功能置于特定SIM内的模式不同,招商银行的“手机钱包”选择了一步到位,即将银行卡功能直接加载在内置了安全芯片的如OPPO N1这样的3G 手机上,无需更换特定的SIM卡,从而实现手机与银行卡的“合二为一”。OPPO N1出厂将内置招商银行电子钱包,用户开启手机钱包应用后,按照提示进行相关认证操作后,即可使用NFC支付。招商银行电子钱包支持空中开卡、空中充值等便利功能,再也无需拿到手机和卡片到招行营业柜台去绑定银行业务,非常简单方便。 

  招行手机钱包支持1000元以内的小额脱机交易,消费时不用输密码,不用签字,把手机在支持闪付的POS机上简单“嘀”一下即可完成交易,手机钱包内的资金使用完毕后可反复进行充值。境内所有支持非接触支付的闪付POS机,都可以使用OPPO N1中的招行手机钱包完成支付。不仅如此,招行手机钱包还支持查询当地的闪付商户名单和最新优惠活动的功能,N1用户无需携带招行实体卡,即可享受到招行的优惠服务。 

  如今,国内各市场调研机构和金融专业人士一致认为,手机支付既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创新,也是金融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创新。因此,移动支付已成为产业链各方整体发展的战略性组成部分。而一直将坚持创新植入自身基因的招商银行与OPPO的此次合作,显然将会成为金融和IT两大领域跨界合作模式的典范。相信招商银行和OPPO的抢先布局,足以给业内同行带来足够的刺激,NFC支付或将因此逐步成为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祝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