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高考“一考定终身”将成明日黄花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朱波   2014-09-23 16:29:00

关键词: 考试招生 高校招生 科目 考生可 一考定终身

  9月19日,作为全国两个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的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上海高考招生从2017年起不再是“一考定终身”,将采用语数外“3+3”的学业水平,外语将在每年1月增加一次考试机会并加试口语;此外,从2016年起,高校招生将取消本科第一、第二批次之分。而浙江统一高考招生考试也将不再分文理,并且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均为3门,考生可自主确定选考科目,外语和选考科目“一年两考”,选其中一次成绩;高校可自主确定专业选考科目范围和其他选拔条件;录取时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9月20日《人民日报》)

  教育改革是一项涉及千家户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和“系统工程”,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偏差或造成不应有的失误。特别是目前“一锤定音”的一次性考试就决定着一个人的终生。大家知道,高三期间,有的孩子平时考试考得非常好,但一到高考就会出现失误;有的孩子平时考试考得并不理想,但高考时他发挥得很正常。因此,一次考试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终生,高考综合改革不仅要看一次高考考试的成绩,也要看平时的学习情况,还要看学业水平测试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就是综合性评价。

  欣闻上海、浙江两地从2017年起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炉,点赞之余,忍不住还想多说两句。

  目前,从全国教育形势看,部分地区已初步形成结构较合理,运行较灵活,功能较完善,教育资源配置较为合理的教育体系。但也应看到,教育过去很大精力都放在铺摊子、上规模上,孰不知“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有大师之谓也?”办学效益不够理想,政府包揽办学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教育收费制度、招生分配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等,还没有完全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因此,目前的教育体制改革不仅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体制转变;二是要下大力气“苦练内功”,使教育发展走出一条靠挖掘教育内部潜力、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之路。简而言之,各高校辛苦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要有业可就,有饭可吃,不能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同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加大对偏僻农村学校硬件建设,再也不能让“3个老师教5个学生”、“13个老师教7个学生”的现象重演。基础教育要通过不断扩建学校,解决“入学难”的矛盾,逐步使办学条件现代化;高等教育要幅度增加在校大学生数量;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通过调动企业、行业和部门办学的积极性,扩大职前职中职后的培训量。

  为促使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要从办学体制、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收费制度、招生和分配制度、教育结构、内容、方法、经费、师资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配套改革。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教育的发展不能单纯追求速度的增长、偏重数量的扩大,更要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作为工作重心,通过深化改革,尤其是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运行机制,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职工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发展教育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加强重点学校建设,适当加大投入,力争短期内建成一批“教育示范工程”,使其起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体制改革在改变教育模式单一、国家包揽办学、教育缺乏活力的同时,还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但教育发展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教育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把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遵循教育规律结合起来。另外,还要加大教育立法,实行依法治教、依德育人。

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922/c241220-25710766.html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