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胶州频道 > 胶州概况 > 城市建设

胶州城市建设

来源:   作者:   2017-03-10 10:41:00

关键词:

  早在5000年前,胶州就有人类聚居。西周、春秋、战国时称计、介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称黔陬县,唐设板桥镇,宋金元称胶西县,直至明清时期,始称胶州。1911年设胶县,1987年撤县设市。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胶州焕发了青春,展现出新的容颜。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高楼林立,街道宽敞,道路畅通,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一座崭新的宜居城市悄然崛起。

  从1小时到10分钟

  “以前买东西要赶集,没有交通工具,就靠两条腿,路也不好,晴时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得累个大半天;后来有了胶县一○、二○门市部,有了自行车,路也修了,可也得在路上蹬个把小时。你看现在,马路多宽多平呀,去世纪、利群、佳乐家,坐公交车十来分钟就到了,天黑了也不怕,路灯亮着呢,很方便!”说到60年我市城市道路的变化,记忆的闸门在我们面前缓缓打开--撤县设市前,城区道路狭窄,通而不畅,道路交通堵塞现象时有发生,给城区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城区有很多道路未得到硬化,晴天尘土扬,雨天泥水淌,严重影响了城区的环境面貌。那时候每年能修一条路,施工速度也不快,铺油是人工操作,又累又苦又慢。而现在,使用的是各种大型机械设备流水作业,铺出来的路宽阔平坦,工期也大大缩短了。

  近年来,胶州市修路之多令人咂舌:海尔大道、胶州路、福州路、青岛路、上海路、北京路等,以及一大批微循环道路工程。“修路即是修城”--在这一全新理念引导下,地下系统、道路系统、组织系统协调运转,系统运作出速度、出品质、出成果--地下重于地上,原本独立的电力、热力、煤气、通信的地下系统全部一次性埋入。漂亮的高楼大厦、宽敞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绿化带,使这个城市充满了现代气息。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城市道路以几何倍数的发展速度快步向前,车流、人流穿梭于宽阔的街路,个性鲜明的窗棂式公交站、交通隔离栏,传承古城悠远的文化意蕴,让这个城市变得强壮而富有活力。

  目前,胶州市城市路网格局形成了“三纵四横”为主干路、“九纵十二横”为次干路的路网结构。截至2008年底,市区道路47条,道路总长度400公里,道路总面积645万平方米,道路网密度3.78公里/平方公里(按我市建成区45平方公里计算)。目前,胶州巴士公司共有公交车辆404部,运营线路23条,线路总长度278公里,市区300米半径线网覆盖率达97%。胶州市在全省公交系统首创县级公交“二元线网模式”,冬季末班车延长至晚7:30,春秋季节末班车延长到晚8:30,夏季末班车延长到晚9:30,这种模式既考虑到上班族、购物族,又考虑到不同层次的休闲族、娱乐族,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从买煤屯煤到集中供热

  一到冬天,家家都买煤屯煤、烧煤炉子,这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胶州;各个单位都在烧锅炉,全城烟囱林立,这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胶州;冒着滚滚黑烟的烟囱不见了,集中供热面积迅速扩大,这是二十一世纪的胶州……

  在过去那个年代,每到入冬前,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买煤运煤屯煤,有很多用板车拉着蜂窝煤的人沿街叫卖。不管是粉煤、块煤还是烧炭、蜂窝煤,不仅脏,烟尘多,粉末多,而且还有煤气中毒的危险。治理环境污染,综合利用煤炭资源,成为全市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而加快发展城市集中供暖,消灭遍布全市的中小采暖锅炉和数以万计的家庭取暖小炉灶这一重点污染源,是改造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几年来胶州先后淘汰中、小燃煤锅炉323台。通过出让供热特许经营权,整体出售城建热力公司,缓解了供热矛盾,实施供热系统改造和分户控制改造,提高供热质量,全市实行集中供暖,有效的改善了城市大气环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为99.45%。冬季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

  “以前做饭是自己拾柴烧大锅,一顿饭下来,烟熏火燎还累人,后来使用液化气罐,每个月去煤气公司扛煤气罐,干净了很多,可是得算计着使,就怕快月底的时候做着做着饭就没有煤气了,怪提心吊胆的。”市民王大娘回忆说,“你看现在,管道燃气接进了家,再也不用费事巴劲的扛煤气罐了,做饭也不用担心没有煤气了,而且还安全环保,即便是有点小故障,一个电话,燃气公司的人就上门服务了,可周到呐。”据了解,新奥集团、华燊集团投资2亿余元,建设新老城区管道燃气项目,管道燃气接进千家万户,方便实惠广大百姓。

  近年来,本市由麦捷、顺风、海能达、胶州湾四家热力公司公司保证老城新区的集中供热。热水供热管道102公里,达370多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为34%,供热普及率达到73%。胶州燃气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气种包括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少量轻烃气。截至2008年,全市共铺设燃气中压管道159公里,供气总量4135.58万立方米,用气总人数为22.95万,城市气化率达到98.4%,天然气居民用户39331户,全市天然气供气管道328306米。

  从“散兵游勇”到省建筑业十强县

  “开始的时候,就是带着十几个泥瓦匠的施工队四处揽活干,1970年成立了胶州市营海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有九十人,到1998年时有两千多人,拥有38个项目部,2005年跻身房屋建筑总承包壹级行列。”营海建设集团董事长刘远梓这样介绍胶州建筑业的成长史,他说:“在八十年代,公司年利润才300多万元,到了九十年代,公司年利润达到800万元左右,而现在,公司年利润超过2000万元,30年,我们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下一步步做大做强。”据资料统计,2008年,全市实现建安产值79.54亿元,同比增长8.9%,建筑业连同房地产业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上缴税收约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0%。

  做大做强建筑业,是胶州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定位。该市建设局先后制定实施了《胶州市建筑业企业综合考评办法》、《胶州市各类优质建筑工程和市明星企业奖励办法》,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狠抓质量、安全管理,认真做好资质就位,实现了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推广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彻底改变建筑工地“脏、乱、差”现象。07年实施“一推广、两到位、三提高”建管新模式,全市累计施工面积826.29万平方米,完成建安产值62.82亿元。在青岛地区率先推行商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公示和分户验收制度,切实保障了住户的利益。引导企业“走出去”开拓外埠建筑市场,同时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和措施,对外出施工企业在施工注册、资质升级、队伍培训和评优树先等方面给予扶持。目前,全市建筑企业已遍布全省13多个城市,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阿联酋、苏丹、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开展了工程承包、劳务合作。2007年,全市建筑业省外建安产值达到25.2亿元,获得了“山东省建筑业十强县”的殊荣,新城大厦在我市历史上首获国家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

  目前,全市有建筑施工企业共有144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44家,特级资质施工企业1家(全省特级资质5家,我市是县级市中唯一的一家),一级资质4家,二级资质25家,三级资质10家;专业总承包企业35家,劳务分包企业65家,10余家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安全、环境等体系认证;建筑业从业人员4.8万人,其中农民工3.8万人,占总人数的79.6%,在建筑工程评比中,创建11处青岛市标准化示范工地。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69家,其中二级资质企业3家、三级资质14家、四级资质23家。2008年全市

  累计施工面积1004.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5%,新开工程面积452.48平方米,竣工面积359.25平方米;实现建安产值79.54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6亿元,同比增长1.07%;新开工面积62.97万㎡,销售面积61.98㎡,同比增长27.95%。

  从小县城到宜居市

  “两条街,三个店,四袋烟功夫就逛完。小平房遍地是,三层楼房真稀罕。”这个顺口溜是对解放初期老胶县城貌的真实写照。住在老城区寺门首街的张大爷已是耄耋之年,是个老胶县。说起胶州六十年的变化,张大爷滔滔不绝:“刚解放时的胶县,就那么巴掌大小,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唯一的3层高的北大楼那可是乡下农民进城必看的一大景观呀;改革开放后,胶县的主要街道是胶州路、广州路,那时佳乐家超市还是一片庄稼地,整个市区像样点的建筑除了汽车站、老利群、小楼饭店,其他就没什么了。瞧瞧现在,路宽了,灯亮了,楼高了,变化太大了!”

  建国以来我市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不断完善老城区配套功能,建设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运河治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使城市环境与花园式、生态型城市相协调,走出加快城市建设的新路子;出台《胶州市房地产开发拆迁改造地段招标投标办法》、《胶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区(村庄)开发改造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旧村改造项目全面推进,陆续推出了阜安小区、南坦小区、云溪新村、顺德花园、东苑绿世界、韩国城、比华丽公寓、水寨花园、东关小区、市南小区等一大批“放心楼盘”。扩建了投资1.1亿元、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的向阳市场;开发建设了投资1.4亿元的21层世纪大厦和8万平方米的世纪广场;南方家园五金商城投入使用,汽车商城、服装商城建设如火如荼,西部商贸区框架基本形成;吸引香江集团投资5000万美元拆迁改造老电影院片区,建设集酒店、商业、办公、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胶州湾财富中心,一期5.6万平方米的商业主体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酒店及公寓顺利开工建设;丽达国货、利群集团、佳乐家、维客四家大型商场、超市先后落户老城区的不同地段,极大的丰富了胶州市场,方便市民,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购物的新场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成对城隍庙的修复,在城隍庙前建设“胶州历史文化长廊”,在长廊临云溪河端建半陆半水六角亭一座;市建设局牵头对市区313条背街小巷进行整治,整治面积7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208万元;同时对城中村和老旧街区实施片区式开发。2007年,免费开放包括胶州公园在内的所有公园,修建38块公园绿地,同时拆墙透绿、拆违建绿,对建筑物进行垂直绿化,还绿于民;打造了香港路、胶州路、海尔大道、胶平路四条“十里绿化长廊”;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文明卫生城、最佳人居城”的要求,“三百米建一块绿地,五百米建一个游园”,全面实施“水清柳绿路靓”工程,逐步形成了“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三河环绕、古韵悠长”的园林城市格局。2008年,市建设局在青岛地区率先对市区27座公共厕所(含各类固定、移动和生态环保公厕)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实事小事,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方便市民。

  目前,我市总面积达1210平方公里,建成区45平方公里,辖1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城市人口79万人,城市化达到54.9%,人均居住面积由八十年代的6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的35倍和50倍。2008年新增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胶州的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7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0.72%,建成区绿地率36.01%,人均公共绿地11.67平方米,绿地覆盖面积为1308公顷,绿地覆盖率为36.23%。排水管网密度2.30公里/平方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76%。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为99.45%。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秧歌之乡”、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等荣誉称号。

  从荒滩地到精品城

  从胶州市的城市规划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建国以来我市建成区面积在逐渐扩大,1986年底,城市用地是14平方公里,2001年,建成区面积24.63平方公里,而目前我市建成区面积已达45平方公里。昔日茅草荒滩,如今是错落有致的楼房、是风景如画的三里河公园、是气势恢宏的少海新城……

  胶州自2001年起开始着力建设3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壮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有力提升了胶州整体城市形象。筹集资金1.2亿元建设了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的市级机关大楼,推动了3平方公里的新城区行政文化中心的建设,实现了行政中心的顺利南迁。几年来,新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城区的承载功能进一步增强;建设了中国结式市政广场,绿化面积50余万平方米;市级机关办公大楼、行政服务中心、公安大楼、广电大楼、卫生大楼、胶州一中、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实验初中新校、老年公寓先后竣工投入使用;利群购物广场、华鲁御龙公寓楼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时代国际中心即将顺利完工,将极大的提升新城区的商气和人气;顺驰集团投资6.2亿元建设蓝水假期,映月园、浮翠园、翰林苑、水岸府邸、皇骐河滨华庭等10个小区100余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全面入住,管理村整体搬迁完毕并在原址上建设了香港花园、澳门花园等设施齐全的小区。三里河公园正在向世人展示“一心二桥三园多丘十八景”的自然山水格局,先后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亚洲最佳园林景观范例奖、青岛风景名胜区。新城区已具规模,并构筑起“一心、两轴、三区”的大发展格局,逐步成为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成为展示胶州经济、社会、文化实力的一道亮丽景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县级市当中堪称一流。

  2008年,我市提出了构筑少海新城、胶州湾产业新区、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三大发展平台”的战略,这将是胶州未来发展的“起爆点”,也是支撑胶州未来发展的着力点。按照“生活岸线、经济岸线、生态岸线”的定位,胶州湾产业新区和少海新城两大平台将把胶州市区推向大海边,打造出一个“滨海城市”。胶州湾产业新区一期启动区域已进行建设,基础设施全面开工。目前滨海新区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五通一平”。已有投资15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英国CGP公司2.46亿美元的欧式生态城项目等一批高质量项目签约落户。少海新城在已形成6.8平方公里水面的基础上,将按照“湖滨公园-旅游新地-居住新城”的思路,以“两湖、一带、两轴、三岛、多片区”为主体框架,着力打造成集滞洪防洪、历史文化、娱乐旅游、生态景观、商贸居住于一体的胶州湾北海岸新亮点。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是山东省重点发展物流园区,山东半岛最大、青岛市唯一的陆路综合物流中心。以“公铁联运、海铁联运”为依托的大型物流枢纽,构筑起整个山东半岛重要的陆路口岸。如今,物流园区内已落户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28个,总投资额达30多亿。前不久,全国18个中心站之一、投资7亿元的青岛中铁联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建。在不久的的将来,一座现代的、崭新的、宜居的精品海滨城市崛起在青岛西海岸。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潘文强

更多新闻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