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讯(通讯员 李均雁)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夏天正式开始。立夏之后,气温开始升高,炎热降临,雷雨增多,昆虫愈发活跃,植物开始迅猛生长。海慈医疗集团肺病诊疗中心主任王燕青主任医师提醒市民,此时人的阳气开始逐渐旺盛,新陈代谢也开始增强。对应立夏之后的气候变化,立夏养生要先养心,平和过渡。
平和过渡
立夏时节,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重视“静养”,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
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立夏养生先养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1、天热宜戒怒 多做安静的事情
中医认为,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做好自我调节,重点关注心脏保养。我们要做到戒燥戒怒,保持心境的平衡。在饮食方面要少吃辛辣上火的食物,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如山药、海产品等食物,既能清热防暑,又能增进食欲。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
2、起居有度增加午睡 不可贪凉伤身
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相对于冬春季节,可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正午1点到3点时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因此应增加午休,以调养精神。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不能午休时,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3、春夏养阳,饮食宜清淡
中医认为从立夏开始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如果此时人们还多吃油腻、易上火的食物,就会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可以多吃些稀食,比如喝粥,既能清凉解暑又能止渴。立夏之后,正是各种瓜果成熟的季节,水果种类繁多,可以适当进食。但素体脾胃虚寒、常年大便稀溏的人要避免过食生冷瓜果。血糖偏高者也要有选择、有控制的进食水果。
立夏之后,气温升高,新陈代谢加快,人要养心安神,戒躁戒怒,平肝去火,消食开胃,适当温补,早起锻炼。打好身体基础,迎接即将到来的酷暑长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记者 应妮)记者5日从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办获悉,即日起,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并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虽...[详细]
《公报》显示,我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提前达到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要求,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能耗方面,2019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2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29%,规模以上...[详细]
预计6月6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海南岛中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5~36℃,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山东西部、河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详细]
5日,福建、山东、湖南三省份密集公布了2020年度公务员招录的考试时间。山东、福建省考大幅扩招 观察今年公务员的招录规模,去年11月举行笔试的2020年度国考,计划招录2.4万人,相比于上年度1.45万余人的招录计划,有较大幅度增加。[详细]
通过查看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地图可知,这条近170公里的内河水运通道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贯穿了我省中部的工业走廊。可以期待,一旦深入我省内陆腹地的内河港与沿海港实现顺畅联通,河海联运带来的长期价值不可估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