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慈医院:肠息肉离我们有多远?

2019-09-06 16:55: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9月6日讯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今天我们来认识下:

  “已病”:大肠癌!

  2018年最新的癌症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在肺癌、胃癌之后,晋级为肿瘤死亡率前三名!!!

  消化道肿瘤的前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未病”:肠息肉!

  一般而言,肠息肉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一般认为疾病演变过程如下: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

  95%的大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一步步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需要5-10年的时间。

  有图有真相

 

  肠息肉离我们有多远?

  唐先生一次偶然的肠镜检查发现了结肠息肉,带全家人都来了一次“肠镜之旅”。结果让人意外,其母、兄姐、侄女、儿子均发现有大肠息肉!

  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至今仍不清楚。研究表明超重、肥胖、吸烟、家族史等人群发生息肉风险较高,饮食也是肠息肉不可忽视的因素,不当饮食会增加肠息肉风险,同时正确的饮食又能预防息肉发生、阻止发展、降低复发和癌变机会。

  怎样“治未病”?我们需要关注如何预防发生、提早检查。

  研究表明:少吃红肉,少吃动物脂肪,多食富含益生元、膳食纤维的食品,多吃富含姜黄素、槲皮素的食物,多食富含萝卜硫素、叶酸的食物,多食大蒜、多用生姜,多食五颜六色的蔬菜,多食富含钙、镁、硒和维生素D、维生素E的食物,对肠息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只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慢慢地会显现其防治作用。少吃动物肉类多吃植物蔬菜,少吃荤食多吃素食,择食品种是越多越好,加工的过程是越简单越好。

  电子结肠镜检查,是通过一条柔软的管状仪器,从肛门途经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最后进入大肠最深部的盲肠甚至回肠末段的一种大肠疾病专门检查仪器。电子结肠镜检查清晰、直观,如果检查中发现病变可采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确诊、拍片,镜下切除早期癌变组织并可免除开腹手术之苦。结肠镜检查的敏感性最高,是大肠疾病特别是大肠癌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哪些人群需要检查?

  肠癌是公认的最容易预防的癌症,我们能做的就是早发现,早诊断。一般人群,50岁以后应该做肠镜检查。若有结肠癌家族史,建议早做肠镜检查。

  有以下情况的人,更应该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大便带血、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的贫血;疲倦和虚弱感明显;无法解释的长期腹部或直肠疼痛等。

  有人很恐惧结肠镜检查,怕痛、怕喝泻药、怕查出问题,难下决心。事实上,目前清肠剂更加注重口感,可供选择种类较多,大部分人群可以耐受;结肠镜检查如果方法得当,尽管有腹胀不适,一般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无痛肠镜的广泛使用,为不少畏镜的朋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当发现大肠息肉,我们该如何应对?

  病理活检是第一位!

  在明确息肉性质后,肠镜下切除息肉是非常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

  不同的息肉要采取不同的切除方法:活检钳钳夹摘除、电凝凝除或APC治疗、圈套器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

  当腺瘤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某一肠段以及息肉病、腺瘤病等仅行内窥镜无法切除时,莫要仅局限于肠镜治疗上,手术治疗是首选。

  息肉切除后就一劳永逸吗?

  答案是否定的。由于息肉的发病机制及肠镜检查存在漏诊率,肠镜的随访至关重要。

  做好定期结肠镜随访,早期发现新的病变和局部复发病变,并及时处理。单发良性息肉摘除术后,建议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2-3年复查一次肠镜。多发良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总之,防“癌”于未然。往前一步是息肉,退后一步是肠癌。行肠镜检查早了,它还是一枚息肉,最多是早癌;晚了,就是进展期癌,无论是预后、治疗费用,还是生存质量都是天壤之别。

  所以,这就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挽救更多的生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