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慈医院:宝宝黄疸,当心是新生儿溶血病!

2019-09-04 15:31: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9月4日讯 一个医生的帖子,描述了他在春节值班期间抢救了一个婴儿的案例:孩子来院时,皮肤金灿灿,胆红素已经高到测不出,入院检查后确诊为胎儿新生儿溶血病,所幸发现及时,为孩子进行了换血治疗,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

  看完这个帖子,内心五味杂陈,为这个小生命而感动,又不免感到担忧。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家长没有及时带孩子来院就医,或者没能及时找到适合孩子的血源进行换血治疗,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令人担忧的是现在真正了解胎儿新生儿溶血病的人群却很少,甚至很多人都说小孩子生下来总会有些黄疸(生理性黄疸)过几天就好了,继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随着医学的发展胎儿、新生儿溶血病是完全可以在孕期和孕前检测得到预防,从而减轻甚至避免对胎儿造成伤害。因此,想在本文中与大家分享一下有关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HDFN)是指母胎血型不合所致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简单来说,准妈妈与宝宝血型不同,相互之间刺激产生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大多数,Rh血型不合比较少见,此外还有MNS、Kell、Duffy血型系统等但更为少见,因此可简单分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表现也有轻重缓急之分,但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黄疸!尤其是ABO溶血者,ABO血型不合溶血者常常表现较轻,且易与生理性黄疸混淆;相反Rh血型不合者虽然发生率比较低但往往比较重。

  ABO血型不合常常发生在O型血的母亲和非O型血宝宝之间,这主要与血型抗体的性质有关:O型血人群中的ABO抗体是能够通过胎盘屏障的小分子抗体IgG,而非O型血人群中的ABO抗体是不能通过胎盘的大分子抗体IgM。ABO溶血病可发生在第一胎,分娩次数越多(包括有流产史者),发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Rh血型不合通常发生在母亲RhD抗原阴性,也就是常常被大家称作的熊猫血型的母亲与RhD抗原阳性宝宝之间。一般第一胎不发病,而从第二胎起发病(包括流产史者)。因为初次刺激产生IgM抗体需要2~6个月,不能通过胎盘且较弱,而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多数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故第一胎常处于潜伏阶段。当再次妊娠时仅需数天,微量胎儿血进入母体就可出现,主要为IgG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并能迅速增多,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值得注意的是,若母亲有RhD抗原不合输血史或流产,则第一胎也可发病。

  那么新生儿溶血病除了黄疸,还会出现肝脾肿大、贫血、水肿等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虽然讲了那么多,但大家真正想了解的还是在怀孕期间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以及新生儿溶血病应该如何治疗。首先,在孕期除了妈妈要进行例行的常规产检外,父母双方还要做血型鉴定;其次,准妈妈还要格外注意去做抗体筛查!筛查结果为阴性,便可长舒一口气;若为阳性,还要进一步去做抗体鉴定,鉴定出具体产生的是哪种抗体,而后定期去进行抗体效价测定,以判断发生胎儿新生儿溶血病的概率。根据抗体筛查和效价等一系列检测,可帮助医生尽早发现问题。

  当可能出现新生儿溶血病后,可进行宫内干预甚至提前娩出胎儿,减轻胎儿的宫内受迫情况,留时间给医生准备合适婴儿的血源,密切观察,可及时为患儿进行换血治疗,挽救患儿的生命。

  人体就是这么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体系,虽然O型血的母亲怀上非O型血宝宝的概率很高,但ABO血型不合发病率只有2.5%。而我国Rh阴性熊猫血的人只有0.3%左右,且Rh血型不合一般发生在二胎。此外Rh阴性没有产生抗体者可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

  虽然胎儿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并不算高,但近些年呈上升趋势,不可轻视。因此,孕妈在怀孕期务必去正规大型医院进行血型鉴定+抗议筛查的检测,这也是科普知识所在。当孩子出生后,出现黄疸,如有母婴血型不合一定要考虑是否为新生儿溶血病,及时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健康长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