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大众日报:人气、名气与“财气”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2013-11-27 10:59:00

关键词: 青岛;最美乡村
  □记者 张晓帆 报道  11月19日,游客在城阳夏庄街道东宅子头社区玉皇花港采摘鲜花。该社区发展花卉旅游,游客可在园区自助采摘鲜花。

  ◆核心提示

  11月19日至22日,由青岛市委宣传部、市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指导,大众网等单位组织的“聚焦青岛美丽乡村”大型采访活动举行,媒体记者深入崂山区、城阳区等七个区市的街道乡村采访,聚焦美丽乡村在产业发展、村容景致、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新气象、新变化。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吃渔家宴,住渔家院

  渔港海湾、青山梯田、茶园村落……坐落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东南沿海的的青山旅游特色渔村,依山傍海,相互辉映,共同形成了一道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优美渔村风景。

  “青山以前是渔、农结合村,由于地形陡峭,村民靠天吃饭。村里大都以打渔为生,现在打渔的很少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村经营渔家宴,年纪大些的种些崂山茶。我和妻子经营的渔家宴年纯收入五六万元。”11月19日,村里刘家旅馆农家宴的老板刘同忠说,现在村民大部分都从事与旅游有关的第三产业,村里光农家宴就有100多家,旺季时一天可以接待600多人。

  有着600多年传统渔村历史的青山特色渔村于2011年开村纳客,全面转型为以渔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社区,并在2012年被评为中国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渔村在对古村落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由区、街两级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以旅游业、休闲渔业、农家宴等彰显渔乡风俗,打造长约300米的餐饮及饭馆一条街,推出码头周边垂钓的互动体验活动。

  在青山社区居委会主任姜兆阳看来,青山特色渔村要实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必须加强整体规划。由于分散的经营、农家宴内容的同质化以及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的限制,农家宴并未形成整体竞争优势,整体档次偏低。

  姜兆阳说:“其实,村民们都有一个梦,那就是当老板,发家致富。乡村旅游帮助大伙实现了梦想,村里好多人买上了小汽车。青山村也有一个梦,那就是力争成为高端乡村休闲度假地。”

  他说,村里拟成立一个居民持股的村办公司,用于旅游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从运作模式上率先实现市场化转型。

  农产品观光采摘旅游升级

  “种了两亩葡萄园,毛收入6万多元。”谈起今年葡萄节上的收获,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宫家村果农陈建国很是开心。今年雨水充足,葡萄产量获得大丰收,亩产达2000公斤以上。

  宫家村种植千亩葡萄,品种有巨峰、玫瑰香、黑美人等近10个,其中又以巨峰葡萄为主。2006年,这里建立了优质无公害巨峰葡萄示范基地。“宫家村葡萄节”一般于每年的8月中下旬举办,历时两个月左右,葡萄节迄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举办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今年在巨峰葡萄采摘的基础上,新增了全长约500米的采摘街和玫瑰香采摘区。

  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在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受到人们的青睐,农产品观光采摘旅游应运而生。城阳特色社区主打“特色旅游产品”牌,举办了樱桃、红杏、葡萄等水果采摘节庆活动,知名度大幅提升,不仅打出了名气,也带来了人气,更为社区居民凝聚了“财气”。

  自2000年起,平度市明村镇大黄埠村发展现代特色名牌农业,全村种植的4000余亩樱桃番茄、西瓜远销全国各地,这个只有304户居民的小村庄,拥有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近年来,大黄埠村示范推广了“四位一体”大棚生态模式,通过“12316”平台和二维码等技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追溯机制,使消费者能及时了解产品信息,确保产品安全、放心。“大黄埠”牌西瓜和樱桃番茄先后荣获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直供青岛奥帆赛、残奥帆赛,搭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并通过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登记。

  不少游客冲着奥帆赛生产基地和太空育种试验的口碑来大黄埠村观光采摘,不少村民直言村党支部书记范再森“有先见之明”。范再森说:“我们村今年的人均纯收入将达3万元。不少人担心农村会消失,‘空壳化’现象会愈演愈烈,但我相信,只要农村有产业化支柱,并积极寻求自我发展,成长为新型农民,我们就会建设更美的村庄。”

  村级蔬菜市场向国外批发

  莱西市店埠镇东庄头村当初只有5亩地、用来缓解农民“卖菜难”的市场,已是今非昔比:占地480亩,年交易量达13.6亿公斤、交易额达13.2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村级蔬菜批发市场,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60万元。在之后的几年,市场将继续嬗变:升级为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占地总面积约3500亩,总投资约33亿元,建成后将成为胶东半岛第一大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年交易额可达100亿元以上。

  11月20日傍晚,在市场上收拾打烊的村民于用志告诉记者,自己种菜已经种了20多年了,在1992年市场没建起来之前,村民都推着小车、带着干粮去镇上赶集,风餐露宿的,一去就是一整天。由于竞争不规范,村民当时都没有市场意识,菜价都便宜得很。

  如今,村民的生活随着市场的建立发生了太多变化。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卖菜,由于市场规范,菜价和规模都随之提了上去。现在,全国的一些蔬菜都在这里集散,人流量能达到每天3万人,菜也卖得越来越远——销往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

  在村党支部书记于永浩眼中,东庄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有蔬菜,还有水果、粮油、农用物资,发展农产品物流和服务业,把东庄头市场发展成为胶东半岛农副产品集散地。

    原标题:人气、名气与“财气”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