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拾手机委托的哥找失主 与儿子打“诚信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09-24 14:23:00
拾手机的乘客和儿子打了个诚信的赌
如果司机最终没有将手机交给失主,那就给儿子买一个iPhone5s;如果司机最终将手机交给失主了,那以后儿子不管捡到什么都要交还他人。准备交还手机的司机对记者提出了一个要求
请你们在报纸上写一下,掉手机的应该是个在西南财大温江校区读书的外国学生,从丢手机至今他都没有打来过电话,请他给我们公司联系。
9月21日晚上,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接到了读者买先生打来的电话。当天凌晨时分,他乘坐一辆成都出租车时,把拾到的一个iPhone5s交给出租车司机寻找失主。下车后,周围人的怀疑和儿子的责怪让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当时的选择。他和儿子打了个赌:如果司机没有交还手机,那他给儿子买新手机,如果司机交还了手机,那么儿子以后捡到东西也要交还给别人。
这个诚信的结,系在了成都出租车司机何师傅的身上,为了解开这个结,9月22日,记者联系上了何师傅。还在开车的他一口承认保管了一个乘客捡到的手机。奇怪的是,失主一直没有给这部手机打电话。由于公司在三环外,何师傅原打算在本周三回公司时顺便上交。知道事情引起了大动静,他也很淡定:“放心嘛,我捡到东西每次都要交公司的。”
A
拾手机的人
不放心
凌晨打车他捡到iPhone
凌晨时分的一次乘车经历,拉开了买先生一家对于诚信的体验。9月21日,40岁的买先生从西昌带15岁的儿子来成都看病。凌晨5点40分左右,他俩在火车北站停车场上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华西医院门诊部。
在车上,买先生曾与司机师傅发生了分歧。“本来从火车北站出来就可以上人民北路,但是司机没有上,理由是那边红灯多。后来从人民南路下来的时候,走到华西口腔医院附近本来可以右拐就到医院门诊部,结果他拉着我们走到华西儿童医院方向的一个路口才绕回来。”买先生认为司机何师傅是在故意绕路。
下车时,计价器显示为30多元,买先生正准备掏钱时,司机师傅说:“你就给30元就行。”付完钱,买先生和儿子下车时,才发现后座上有一个灰色的手机。儿子拿起来一看,是时下流行的iPhone5s,深灰色的机身看起来还比较新。“这是哪个乘客掉下的手机噢?”买先生拿起手机问司机师傅,并提出打开手机搜索信息,联系失主。没想到儿子打开手机,发现里面全是英文,他们也不会操作,更别提查询与失主相关的信息了。
交给司机后
却受质疑“他不会还的”
这时,司机师傅提出:“你把手机给我,由我来还给他们。毕竟他们之前都有开发票,能够凭票联系上我,到时候我还给他们就是了。”买先生想了下,觉得乘客肯定会先找出租车,便把手机递给了何师傅。他特别留意了一下司机的姓名,并记下了出租车牌号的末尾三位数。
由于在车上耽误了一段时间,下了车的买先生父子,立即受到周围人的议论。“你交给司机,他咋个可能会还嘛!他肯定是自己拿了,你要交就应该自己交!”儿子一听也不乐意了:“爸爸,你看别人都这么说了,司机是不会归还的,还不如我们自己拿了。况且我们两个用的手机都不好。”
儿子的埋怨和周围人的质疑让买先生有些动摇,又联想到司机的“绕路”,他思索再三,打110说明了情况,当天下午又联系警方,警方称事情还没有进展。买先生心里又紧了一下,“难道自己真的不该信任司机?”
看着一旁沮丧的儿子,买先生觉得这件事是一次诚信的考验,对儿子成长有深远的影响。他和儿子打了个赌:如果司机最终没有将手机交给失主,那就给儿子买一个iphone5s;如果司机最终将手机交给失主了,那以后儿子不管捡到什么都要交还他人。“我自己也在法院工作,这次就要较真看看,人和人到底能不能信任。”买先生说,这件事情虽然很小,但是“一滴水可以见太阳”,能够折射出更多的东西。
出租车司机
请放心
遗失物品都是周三交公司
根据买先生提供的司机姓名,昨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司机所在的绿舟出租车公司。在说明来意后,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此事,不过他说:“一般出租车司机捡到东西不会通知公司,要等到周三才会交还。”
原来,该公司位于成都三环路外,比较偏僻,于是每周三出租车司机回公司打卡时,公司才会集中收到司机们拾到的乘客们的遗失物品。这一点得到了门卫的证实:“周三最忙啦,平时有时候出租车司机路过,就把捡到的东西交给我们就走了。”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司机何师傅,说明来意后,何师傅有点意外,他回应:“对的啊!是有人交给我一个iphone5s,现在还在车子上放起的,放心嘛,我准备周三拿回公司。”
面对“绕路”的质疑,何师傅说,当时买先生说要看病,他觉得需要赶时间,本打算不走“一路红灯”的人民南路,但是买先生不同意,他就又调头按买先生的要求走。“调头多走了近1公里,下车的时候我就没有收零头。”
失主是外国人请记者帮忙联系
何师傅不仅对买先生父子印象深刻,对他们之前的乘客,也就是可能的失主更加印象深刻。“是两个外国小伙子,只会说一点点中文。”何师傅说,那天两个小伙子是从四川师范大学的南门上车,到温江的西南财经大学。当时何师傅还出于好奇,问他们:“你们是财大的学生呀?”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在送完这两个小伙子后的两个小时以后,何师傅才遇到了买先生父子。
何师傅对于自己被质疑一事并不介意,表示“这个没啥子”。刚刚开车半年,何师傅就常常遇到马大哈,此前也见过手机、行李箱、婴儿车等物品,每次都是等到周三才送回公司。“没办法,公司太远了,专门跑一趟花时间得嘛!”
前一次捡到手机,失主很快打来电话电话,,他专程送还他专程送还,,失主还给了他30元的打车费元的打车费。。但从9月21日到昨日傍晚,iphoneiphone55s 一直没有来电一直没有来电。。何先生也委托我也委托我们:请你们在报纸上写一下,请那个外国留学生给我们公司联系。
◎最新消息
乘客表示有所误会希望“较真”善始善终
记者将司机的意思转达给买先生,买先生表示,自己之前可能对司机有所误会,现在不会担心司机将手机据为己有了。他说他会继续关注手机的下落,希望出租车公司能够最终联系上失主,手机能够物归原主。“做好事就要做到底,失主找回手机就是最圆满的结果。”买先生希望自己这次“较真”能够善始善终。◎立即评
“习惯性怀疑”该怨谁?
□李逢春
好心乘客拾金不昧,热心司机承诺归还。拾主又打110又打媒体报料,动静是不是整得大了些?
但仔细梳理这件身边平凡琐事,发现买先生的反应完全应景,正是当下社会诚信体系的尴尬现状。
这件事涉及到一个社会学定义:“习惯性怀疑”。前两天媒体刚刚报道当今的“十大社会病态”,“习惯性怀疑”和“信仰缺失”、“看客心态”等一起名列其中。社会学家给了“习惯性怀疑”的艰涩定义:“怀疑”用“习惯性”来修饰时,说明这种“怀疑”的频次过于经常,更说明这种“怀疑”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思考的行为属性变成了思考本身。其实换成简单的理解,就是你不管说什么做什么,我都不相信你,习惯性地认为你在说谎和掩饰。
买先生的反应就有“习惯性怀疑”的感觉,从心里就定义了出租车师傅会私吞了手机,他肯定说了谎,然后占了便宜坑了自己。“现在很多人不讲诚信,我和他又是陌生人,凭啥他就乖乖把手机上交呢?”真不知道,买先生心里有没有这样想。
怀疑只是思考的一种功能,探究、明辨、寻定也是思考的功能,怀疑侵蚀了其他功能后,不信任和猜疑一定占据上风。有人说过,社会诚信体系像一个链子,或者更准确说像一张网,千丝万缕、环环嵌扣,买先生捡到手机后转交出租车师傅,他扣好了自己的诚信链条,当然有理由关心下一链条有没有接着扣紧。
我注意到几个细节,一是买先生在捡到手机前怀疑了的哥绕了路,清晨从火车北站到华西打表30多元;二是医院病友七嘴八舌说的哥肯定要吞了手机,哪有那么实诚的人给你转交;三是出租车师傅说周三才把手机拿回公司办公室。这件琐事中,这几个因素激发了买先生的“习惯性怀疑”。
那么“习惯性怀疑”该怨谁呢?的哥接过了手机,应该尽快给买先生回个话,告知手机转交公司或警方没有,没按时转交的原因是什么,但他没有这么做,让本对其绕路有看法的买先生“习惯性怀疑”了;病友们更是不相信有什么善人义举,“习惯性怀疑”是脱口而出的。
“习惯性怀疑”怨不了谁,这件小事真实反映了我们所处的社会。“习惯性怀疑”将传统的人际关系从整体、亲密、信任、依赖,转变到分离、反感、疏远、独立,彼此间充斥着互不信任,但这种情绪的普遍蔓延又是诚信体系巨大网中的每个人某一件小事触动的,这样说来,“习惯性怀疑”又怨我们自己。这件事中,即使最终出租车师傅上交了手机,但整个过程也显得不利索,这一关键的链条扣得不好。究竟怎么样重构彼此信任的诚信体系,这个话题就比较大,但我们每个个体,实实在在做好人际关系中的一件件小事,这个话题也就小了许多。延伸阅读
8月出租失物登记千条 认领百余件
出租车司机拾到乘客遗失的物品,通常如何寻找失主?成都市出租车协会的工作人员说,一般来说,司机应该交还给自己的公司,公司再集中上报给协会,登记相关信息。市民如有遗失物品,可以登录成都出租车网(www.cdtaxi.cn)在失误登记一栏留下自己的遗失物,时间,出租车信息等。“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拿发票,否则出租车信息缺失,我们很难找到遗失物。”
该工作人员说,也不排除出租车司机将遗失物据为己有的情况,一旦查实司机将面临处罚。但是一般遗失物品都只有失主单方面说法,无法取证,只能通过GPS确定失主确实上了出租车,协会也很难替失主维权。
根据成都市出租车协会的统计,协会失物咨询热线今年8月共接电话2008次;受理失物登记1183条;发布失物招领信息105条。从6月到8月,失主成功认领遗失物的数量分别是:153件、155件、146件。
责任编辑:刘宇昕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