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调查显示六成中学生旅行花费超6千 远超大学生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安苏 林艳 董鑫   2014-08-15 14:10:00

关键词: 旅行 丰台二中 旅游攻略 人人网 自助游

  原标题:中学生暑期游花费远超大学生

  眼下正值学生暑期旅游旺季,近日人人网开展的一项2014年暑期学生旅行调查显示,在暑假旅游中,中学生旅行花费远高于大学生,62%以上的中学生暑期旅行花费在6000元以上,而76%以上的大学生暑期游花费在3000元以下。

  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北京中学生旅行目的地多为舒适、宜人的国外著名景点城市,而大学生旅游景点则多选择具有体验性和性价比高的国内景点。同时,选择国外游的中学生开销也不菲,旅行加外带礼品,十天消费一般在人均两万左右,而一名选择穷游的大学生,十天消费也仅不到两千元,差距达到近10倍之多。

  搭顺风车在快餐店蹭睡

  六成大学生1000元可以搞定一次旅行

  根据人人网的调查,全国28个大中城市的2864名大中学生中,超过六成大学生可花费1000元以内搞定一次旅行,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暑期游花费在3000元以下。

  在麦当劳等24小时快餐店蹭睡、搭不花钱的顺风车……这些零消费的旅行计划,对于穷游的大学生来说,最为实用。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出游都是选择火车硬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彭予阳,7月份完成了一趟为期15天的西藏之旅,去了拉萨、林芝、山南三个地方,总花销只有2700元。

  40多小时的硬座火车,28人一间、一晚只需35元的男女混住青年旅舍,每天只吃当地的一家15元管饱的斋饭馆,专挑免费、未被写进旅游攻略的景点……彭予阳说起这趟西藏之旅,特别乐于分享自己的省钱之道,“比如坐车,你就背着大包在路边招手,西藏旅游的人多,经常可以搭上顺风车,能省两三百块钱;再比如吃饭,可以去家庭旅店蹭饭,我有顿饭就没有花钱。”

  从北京到南京、苏州、西塘、上海,全程的花费在800元左右,刚刚结束了为期十天穷游之旅的北京建筑大学的唐同学说,像这样的穷游方式已经在大学中蔚然成风,“拿着父母的钱装阔旅游,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好羡慕的。”

  买名表住海景房

  中学生出游普遍花费在万元以上

  与大学生千元搞定一次旅游相比,中学生的旅行支出可谓是令人咋舌。根据人人网的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中学生暑期旅行花费在6000元以上。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北京中学生中,暑期旅行花费开销普遍要上万元。

  丰台二中一位高一女生,和妈妈刚结束日本七天游,去了京都、大阪和东京三个城市,总开销约36000元,其中16000元的开销全用于购物,包括带回国的日本食物、纪念品、伴手礼、门票和衣服。这位学生认为,此次日本之行的花销在正常范围,“毕竟以后再想好好玩就没什么时间了,趁着这次没作业没压力再疯一把。”同时,这位同学还给自己买了一块价值4000多元的卡西欧手表。

  海淀区某中学高二女生周同学,7月底和妈妈一起去台湾旅游,十天花费在两万元左右,“在垦丁的时候,我们住的海景房实在是太棒了,都是地中海风情的,一晚上3000多元。”

  “我们同学都组团去澳大利亚了,一个人十天38000元呢。”周同学说,像她这样每年暑假都会旅游一次的中学生不在少数,而仅这个暑假,她的同学去的旅游地点都特别令人向往,有瑞士、希腊、土耳其等地。

  大学生偏爱自助游

  中学生多选择跟团

  在人人网的调查中,九成大学生愿意选择自助游。因为这种旅游方式自由度更高,也更省钱。据统计,大学生出行一般乘坐火车、地铁、巴士,或选择搭车、骑自行车、徒步等穷游方式出行。

  “穷游和背包客,其实已经成为大学生旅游的一种标签了。”北京二外的大学生彭予阳说,假期旅游之所以如此省吃俭用,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大学生钱不多,必须省着用,另一方面是“穷游”也能体会到一些不一样的旅游感受,“都说旅游是要自己给自己营造意境的,跟团游不仅贵,而且感觉弱爆了,不能体验一些别人去不了的地方。比如当时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要500元门票,实在太贵了,我就没进去,坐在岸边欣赏风景,当时水流湍急,眼前和背后都是山,周围全是雾,虽然没去那个景点,也可以体会到同样的意境。”

  相比之下,调查显示,97.2%中学生则大多选择跟团游,中学生年纪较小,跟团游会更加安全,家长也更加放心。今年,海淀区某中学就一个班级三十多人,有近二十名同学一起组团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团费算下来为38000元。

  “跟团游大巴车有保障,还有双语导游,酒店安排得也超级棒,景点也都去到了,没什么不好。”参加此次澳大利亚十日游的尹同学说,自由行相对来说不安全,父母也不会放心。

  文/本报记者 安苏 林艳 董鑫

  制图/潘璠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