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后 “体育老师教数学”从调侃变为现实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2014-04-14 09:11:00
原标题:当“体育老师教数学”从调侃变为现实
“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小梅花课改上了《新闻联播》的头条”、“常州市天宁区5所小学进行全课程改革”,最近,关于小学课程改革的话题成为焦点,其中,最引发热议的就是改革将“体育老师教数学”从一句调侃变成了现实。
今年1月初,在重庆谢家湾小学某校区门口,一群家长向前来接送孩子的其他家长散发传单,传单的内容是反对学校的“小梅花”课程改革。这项将学生原有的10多门课程重新整合为5门、主张老师跨学科教学且实行包班制的“实验”,遭到300多位家长的反对,而争议最集中的就是老师跨学科教学一项。有家长表示,“改革的理念可以接受,但以往没有成功经验,孩子就成了学校做改革实验的‘小白鼠’,这让我们很难接受。”而据校方说,在与家长一对一沟通并让其旁听改革课程后,很多家长都认可了学校的改革。“在这样的课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的跟踪质量监测所得出的结论是‘质量高,负担轻’。”谢家湾小学副校长杨永财对本报记者表示。
去年下半年,谢家湾小学开始着手为“小梅花”整合课程,重新设置教师岗位时,体育老师郭旗率先递交申请,希望教2年级6班的数学课,但遭到家长质疑,“虽然我满怀热情,通过跟孩子沟通交流,跟家长短信、QQ聊天、电话沟通、见面交流等方式去尽量争取,但家长还是没有接受我。”
在郭旗看来,没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是家长对她缺乏信任的原因。“学校事先会慎重考察我的教学能力,并且让我跟着数学组的老师一起参与教研和跟班学习,再加上我自己本身就喜欢数学,读书时数学成绩很好,所以,我才能够参与这次课程改革。”郭旗表示,“最近,我在大量学习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案例,我惊讶地发现,很多大师原本也不是最初就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经过再三争取,郭旗终于成为一年级16班的班主任,以及《数学与实践》和《运动与健康》的任课老师。
“体育老师通常很有个人魅力,阳光健康,活泼开朗,很受学生欢迎。”郭旗表示,除了对学生品质的影响,体育知识可以在其他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与补充,“体育与数学就有很多互相融合的知识点。”郭旗以6年级上册数学“确定起跑线”和体育“学校场地设置”的内容为例,“就涉及到前伸数,需要用数学的半径知识和公式解决”,此外,“数学课上,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可以和体育课1分钟跳绳、定时拍皮球和测脉搏等相融合。”
面对课改,郭旗表示,“暂时还没有遇到困难”,但最大的变化是她面对的学生,从以前最多时8个班400多个学生,变为一个班38个学生,“以前很多孩子我都叫不上名,现在我每天就围着这38个孩子转,能更多地了解他们课外锻炼的情况,选择他们感兴趣或薄弱的体育项目来增强他们的体质。”
“对于老师跨学科整合,我觉得因人而异,因学校而异,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学识背景、情感态度和职业生活状态,不能因为他曾经是体育老师就否定他的潜力。”同样是体育老师出身的杨永财表示,“我校的李葵老师以前就是体育老师,现在教了多年的语文,还当班主任,她同样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但一位同样经历过跨学科教学改革的资深教师,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样的改革与老师个人素质的关系很密切,“我去听过一些体育老师上的数学课,与纯粹的数学老师相比,思维含量等方面确实还有差距,这容易引起家长质疑。毕竟,认为术业有专攻的家长还是大多数,尤其涉及语数外等主科。”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表示,“家长诟病体育老师可以理解,大多数体育老师的学科背景都与体育有关,最起码与文化课相比,一定是在体育方面花费的时间更多。”
“这种全科教学不但是可行的,而且很多国家还在进行,这对老师的思维发展有利。”毛振明对这样的改革并不反对,但他却从体育教学的层面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这样的改革有可能淡化体育课,如果换作对体育规律把握不好的语文或数学老师来教的话,反而难以让学生的体育课上得更科学。”关于体育课被淡化,杨永财说,“这次课程整合,除了保证体育的课时不减外,我们下午开设的社团选修就包括体育社团,学校有特长的老师和社会及家长中的志愿者一起开设了跆拳道、武术、攀岩、足球和传统体育等13个项目,供学生选择。”
在网络搜索相关话题,被大家更为关注还是“体育老师能否教得了数学、语文”,而却很少有人关注其他学科的老师能否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这也是毛振明担心的事情,“突然让没有体育教学经验的老师教体育,可能会出危险,体育教学的动作需要很规范,比如前滚翻这个动作,是需要注意掌握很多要领的,动作变形了就容易受伤。体育课也不是什么老师都能教,至少得经过一段非常专业的培训。” 毛振明说,“往这个方向发展也是对的,但应该有个过程,需要师资全科化,如果现在老师和教材不具备,只为了全科化而全科化,就一定要谨慎实行。没有条件,煮出来的饭就很可能夹生。”
本报北京4月13日电
责任编辑:李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