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网络遗嘱:起步价一年59元 最长保管时间20年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2014-04-14 09:06:00

关键词: 遗嘱 保管期限 保管箱 网络 起步价

  原标题:一年花59元立网络遗嘱这事儿靠谱吗

  近段时间,网络一个名为“遗嘱网”的网站突然热了起来。网友们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在网站上注册相应的账号,将自己的心愿和想法存在里面,并且可以委托网站在自己死后将内容发送给指定的人员。

  不过网站提供的服务是需要收费的,根据保管年限的不同,收费也有很大差异。最便宜的起步收费是59元,保管期限为1年;最长的保管年限是20年,收费1180元。

  在台州,已有1300多人购买这项特殊服务,不过记者采访了相关律师后得知,其实这种网络遗嘱与现实当中的遗嘱有差别,并不具备法律效应。

  网上设立遗嘱只需注册帐号并缴纳年费

  网站称资料经加密处理,他人无法查阅

  这个遗嘱网站并不算一个新的网站,它在2009年就成立了,不过因为马航失踪的意外,突然红火起来。许多网友表示:“我要未雨绸缪把想说的话留住。”

  遗嘱网站并不复杂,记者登录这个名为“您的人生黑匣子”的遗嘱网站,根据提示,先注册一个个人账号,随后就会提示您选择需要的服务。

  记者看到,这个网站所提供的服务是需要收费的,类似你要在这里保存东西,享受服务,你得先买个保管箱。保管箱根据保管年限的不同,收费也有很大差异。最便宜的起步收费是59元,保管期限为1年;最长的保管年限是20年,收费1180元。

  购买保管箱并且登录后,就可以上传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内容,也可以记录财务信息,还可以存取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箱等虚拟信息,整体感觉就好像之前流行一时的博客。

  记者拨打了网站的热线电话,一名姓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用户个人信息和上传到网络遗嘱保管箱内的资料全部会经过高级加密处理,可以保障除用户本人与其指定联系人外,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查看保管箱内的信息。

  “我们根据你们设定的登录网站的期限来操作,比如你选择一个月内至少登录我们的网站一次,那就类似重新激活了一下,如果超过一个月没登录,我们就会启动核实程序,给你发邮件、短信甚至打电话。如果这些方式都联系不上你,我们会联系你当时预设的指定联系人来确认你的情况。一旦确认你已经死亡,那么我们就会把你留在保管箱内的资料发给你指定的人员。”

  网上遗嘱趣味性大于功能

  多个保障总比没有好

  据网站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在遗嘱网上注册的用户已经超过10万,单单台州就已经有1300多人购买了他们的服务。“大多数的用户购买的都是59元1年期限服务。”

  记者在网上联系到了一位台州的网友“小庄”,他表示自己在马航出事后,购买了1年的遗嘱服务。“当时也是看群里的朋友们在议论这个事情,觉得挺新鲜,所以就登录网站想了解一下。”

  “小庄”告诉记者,马航出事后,让他觉得人生处处潜在着危险,太多的意外可能导致生命戛然而止。“虽然对这个网站的权威性存在质疑,不过觉得费用也不高,而且操作起来也不算麻烦,所以就申请了一个,多个保障没什么不好。平时有空就上去留些愿望、感触和文字,就当是一个私人的心情垃圾箱吧。”

  当问及为什么不考虑现实中立个遗嘱,“小庄”呵呵一笑。“那个也太正式太复杂了吧,我有查询过,似乎要本人到公证处,带着身份证户口本等很多资料,还要提交申请,总之程序很繁琐。更何况我现在才20多岁,有多少身家需要立遗嘱来分配的呢?”

  “小庄”觉得,遗嘱网站本身的趣味性要大于它的功能本身。“感觉就像玩真心话大冒险一样,我把最想说的话留给最想对方知道的那个人。”

  网站工作人员说,目前在网站注册的主要以年轻人为多,“可能年轻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另外,发达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多,他们缺乏安全感,希望通过网络遗嘱来为人生做一份补充。”

  网络遗嘱只是备份传递

  暂时还不具备法律效应

  对于遗嘱网站,浙江时空律师事务所的王优飞律师认为,如果网友只是觉得好玩,那也无可厚非。如果真的把它当成“遗嘱”那么重要的内容来对待,那么还是要慎重的。“鉴于目前网络电子遗嘱并不符合《继承法》上所确定的遗嘱的形式,因此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王优飞认为,网络遗嘱与传统遗嘱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网络遗嘱本身只是一个备份和传递的工具,因此并不存在具不具备法律效力的问题。这里的遗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遗嘱,而是用户可以把遗嘱和重要文件以扫描或者拍照的形式备份,对用户来说,它更多的是情感的寄托,除了财产遗嘱外,用户保管其他的信息对用户的亲人还是有重要的价值的。

  “网络毕竟是虚拟空间,我们无法确定网络遗嘱是当事人真实意愿,因为网络上的内容还是非常容易被篡改的,即便加密也不能排除被黑客破解的可能。对于网络遗嘱这种新型的方式,也许会在今后的法律实践中不断完善,或许有一天可以推进它的合法化。”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李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