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十三五"规划出炉: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6-12-20 10:33:00
半岛记者 李峰
近日,青岛市民政局印发《青岛市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建成《规划》)。《规划》系统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岛城民政事业取得的成就,同时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岛城民政事业的发展目标。
特困人员供养率将达70%
《规划》指出,改革农村五保供养体制,落实国务院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到2020年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特困人员供养率达到70%。
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建立民政对象医疗救助即时结算服务系统,实现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在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使“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能够得到及时性救助。
成立“青岛市减灾中心”,与国家减灾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减灾救灾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规划》指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机构的建设标准和管理水平,解决养老床位总量不足与空置率较高的矛盾,2020年全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50张,全面建立本市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打造“颐养青岛”养老服务品牌。
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改革。加快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成立青岛市养老集团,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完善落实规划约束、土地保障、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融资支持等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注重政策引导,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准入门槛。
社会组织将设“黑名单”
《规划》指出,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社区办公综合服务用房全部达到600平米以上,农村社区办公综合服务用房不少于500平米,形成以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到2020年实现本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设施全覆盖、人群全覆盖与服务精细化的目标。同时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
加强对社会组织活动的管理,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将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情况与社会组织享受税收优惠、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等挂钩。
退役士兵“订单式”培训
《规划》中提到,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重大改革及裁军30万重大决策,加快形成“经济补偿、扶持就业、重点安置、城乡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新制度。适应义务兵自主就业的新情况,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新模式,建立城乡一体的退役士兵教育培训体系,为退役士兵提供“订单式”培训服务,扩大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服务范围,完善资金管理与教学管理制度。确保自主就业和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建设“海葬”纪念墙
到2020年,全市公益性殡葬设施占70%,经营性殡葬设施占30%,其中节地生态葬式达到30%以上。对农村现有的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进行整体改造。规划建设“海葬”或“遗体捐献者”纪念墙,为亲属提供基本的祭奠、悼念场所。与此同时,继续执行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免费政策和骨灰撒海免费政策,切实减轻群众殡葬负担,建设零收费墓区,对选择不留姓名的丧主,免费将骨灰安(撒)放在统一的墓区里,公益性怀念堂对本辖区居民实行免费。
民生投入递增不少于20%
《规划》中提到,建立以市、区(市)财政投入为主的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各级民政事业经费投入原则上每年递增不少于20%。重点在脱贫兜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专业社会工作等领域经费加大投入。
实施青岛民政“标准化+”行动计划,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提高标准制定的数量和质量。组织标准化建设专业培训,培养专门人才。全面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公安等各个部门的信息对接,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民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市民政“十二五”成绩单
民生保障水平:
●城乡低保标准增幅分别达77%和180%,城乡差别比由2.33缩小至1.48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90%和172%
●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实现城乡一体
●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净增养老床位3.1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由20张增至37张
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
●市北区成为“全国社区治理和创新实验区”
●城市区划更加科学,完成了原市北、四方、黄岛区和胶南市的区划调整
●双拥优抚安置已形成更加科学完整的体系,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社会组织改革管理:
●全市登记社会组织由6020家增加到7715家,增长28.2%
●社会团体由1366家增加到1977家,增长44.7%,民办非企业单位由4654家增加到5734家,增长23.2%
●新设立基金会4家,实现了零的突破
●福彩销售完成销售额111亿元,筹集公益金31亿元,为助老救孤济困做出了重要贡献
●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募集善款8.58亿元,救助63.2万余人次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