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路电车穿越城区近一甲子 记录老青岛变迁
来源:大众网 2016-10-12 16:30:00
八十年代青岛街头的链接式电车。
大众网青岛10月12日讯(记者 王悦音 通讯员 郑健)电车5路线是青岛公交集团最早建成的电车线路之一。提起橡胶六厂、印染厂、电度表厂、自行车厂、纺织器材厂等一些公交5路沿线的老厂,在老一代青岛人的眼中非常熟悉。如今,这些老企业大部分已经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但这条电车5路线,至今仍诉说着岛城几十年来不一样的历史变迁。
1959年11月,青岛公交集团成立了电车筹备处,选派了一部分人员去北京学习整流和维修技术,一部分人去天津学习架线技术,还有一部分人员分赴北京、上海学习驾驶技术。如今已75岁的公交退休老职工杨元禄当年便有幸前往北京考取了电车驾照,而后成为了5路线第一批驾驶员。
据杨元禄介绍,1963年5路电车构建从辽宁路华阳路路口站直通四方北岭站的线路,全长只有5.36公里。随着后期的不断扩建,到了1965年5路电车线全部建成的时候,线路已经拓展为由火车站到造纸厂全长13.4公里的超长公交线路。
建线五十多年来,青岛的城市面貌在不断发生变化,5路线周边的地理环境以及风土人情也是一变再变。八十年代,5路线周边工厂林立,像印刷厂、国棉五厂、青岛造纸三厂等制造类企业数不胜数。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工厂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其中有一部分企业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倒闭;一部分企业因为污染等原因迁往了李沧、黄岛等周边城区;还有一部分企业则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如今还能见到的也只有像前身为国棉五厂的纺联集团、青岛纺织机械厂等为数不多的老企业了。
七八十年代,青岛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人们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多好,买得起私家车的市民也还在少数,所以在大街上人们的交通工具一般都是自行车。“以前公交线路少,乘车困难,马路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自行车,每次信号灯一放行的时候,骑自行车的市民脚一蹬便冲到了公交车前面。”明年即将退休的5路线老职工赵华信这样说道。
那时候电车的数量比较少,而且一天只有38个班次,每次上下班的高峰期,公交站牌那里都会围满了等车的乘客。由于当时附近开通的线路只有5路、7路和21路三条线路,公交车发车时间间隔非常大。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乘客挤上公交,公交集团的工作人员在早岗执勤的时候都会使劲把乘客往上推,在最挤的时候车里的乘客甚至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不过没有人去抱怨什么,毕竟那个时候公交车已经是最快速、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了。
在七八十年代,马路上车辆较少,5路车经过的信号灯也只有有限的十几个,所以从火车站发往胜利桥场站最多只需要38分钟。而现如今,5路线经过的信号灯已经接近40个,再加上堵车等各种原因,从始发站到终点站所花的时间已经需要用小时来计算了。
体味着这些年的变化,5路驾驶员王守金也感慨道: “1987年我取得无轨电车驾照,到现在开过六种车型。从我驾驶过的车型就不难看出青岛公交近代的发展变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王守金便驾驶大通道公交车。那时,在寒冷冬季,王守金每天清晨三点多就起床,棉衣,棉裤,棉鞋全副武装。摸着冰冷的方向盘,转盘铰接的地方、驾驶员车门窗缝隙不断的往车里灌风,车厢内的温度与外面几乎没什么区别,手脚、耳朵每年都要长冻疮。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轨电车经过升级改造,车内环境设施都有了较大改善,那段艰苦的岁月也渐渐远去了。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