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召开 青岛领衔全国当排头兵
来源:大众网 2016-10-11 07:39:00
大众网青岛10月11日讯(记者 王永强)10日上午,青岛市三秋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胶州市农机示范基地召开,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李洪文、青岛农机局局长史跃林出席本次活动。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青岛市自2006年以来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从简单实验的初级阶段,已经向系统推广阶段提升,把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容与成熟的高产配套技术、管理手段有机集成,结合建立高效的推广机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李洪文在介绍保护性耕种技术时介绍,通过“保耕人”的不断努力,青岛大约30%的保护性耕地采用的技术基本都是近几年新研究或改进的。并且保护性耕作是长期性的,是需要不断的坚持下去,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当作一项长久的可持续技术来对待。李洪文对青岛的农业给予很高的评价,希望青岛能够成为中国的典范,亚洲的典范。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在5%左右,而青岛达到了30%左右,已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并且秸秆还田以及保护性耕种对土地的有机质恢复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青岛市农机局保护性耕作办公室主任何明告诉记者,保护性工作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青岛开展保护性工作示范以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的青岛市保护性工程的规程和免耕播种的技术标准。目前青岛市的保护性面积已达近140万亩,占市级保护面积的三分之一。今天的现场会有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机械的一些先进模式。目前,前置式、后置式、中置式的秸秆还田以及复合式的深松免耕播种机、单一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之后的免耕播种机以及水浇地的免耕播种机都已成熟,通过培训把这些技术传授给农民,而且免耕播种这项技术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下步也将对经济作物以及水浇地作物开展免耕播种进行深入研究。
“‘省事、省力、环保’是保护性工作最大的作用。”这是青岛高产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杜高古采用保护性耕作后最大的感触。据了解,采用保护性耕作,使用播种机1小时就可完成4-5亩地的收割以及播种,摆脱了落后的耕用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统计,目前,全青岛市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4300多台,玉米免耕播种机2万多台,联合收割机、智能型播种机、农用无人植保机等先进农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保护性耕作转型升级。今年建设2个部级保护性耕作监测基地和27个市级示范区,实施面积达到133万亩。全市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乡镇达到30个,占全市农业乡镇的45%。今年三夏期间,通过青岛农大专家实打测产,全市保护性耕作小麦亩产426公斤,比传统耕作增长3%,每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继续引领着黄淮海一年两作区的高水平发展。
责任编辑:张文杰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