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3号线高架车站炫酷亮相 5日-12日将公示
来源:青岛早报 2016-07-04 06:43:00
地铁13号线目前还在紧张施工中,地下车站的样子市民基本见识过了,不过对于高架车站长啥样,市民倒是充满了好奇。记者昨日采访获悉,7月5日-12日,青岛地铁集团将在青岛规划展览馆(青岛市崂山区东海东路78号),对地铁13号线车站建筑方案进行公示,欢迎市民前往参观并提出宝贵意见。据悉,地铁13号线共设有车站23座,其中高架站就有14座。
概况
全线设23座车站
地铁13号线起于开发区的嘉陵江路站,经由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海洋高新区(含新区核心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终点到董家口火车站。正线全长70公里,设车站23座(地下站9座,高架站14座),全线设1座车辆基地和2座停车场,分别为古镇口车辆基地、灵山卫停车场和董家口停车场。通过与地铁1号线、6号线等线路的换乘,实现与轨道交通全线网的有机结合。青岛地铁13号线是目前新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更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民心工程。
特色
设计定位为“古港新航”
记者在采访时获悉,青岛地铁13号线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是贯穿西海岸新区的一条轨道交通骨干线。本次展示的设计方案遵照全线统一的风格,体现了国家级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等特色,依据青岛地铁全网艺术规划导则,以“古港新航”为定位,从挖掘远古海上丝绸之路航海文化的历史积淀着手,延伸至现代青岛奥运帆船之都的美誉传承,展现出航海文化与“一带一路”一脉相承的综合枢纽城市的城市特质,从中提炼了三角形风帆形状、醒目清爽的灰白色帆船主体色彩以及乘风破浪的帆船船队三个经典元素来构筑艺术设计内涵。
本次设计方案公示,力求充分体现出地铁建筑艺术与国家级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风貌高度融合,同时追求创新、与时俱进,力争打造绿色环保、简洁明快、标志性的城市交通精品工程。
思路
依据所处空间环境而设计
西海岸新区与青岛老城区隔海相望,依山傍海,景色雄壮秀丽,是世界旅游组织公认的 “中国北方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度假地之一”,拥有山、海、湾、沙滩、岛屿等,风光独具特色,海岸线长282公里,约占青岛海岸线40%,沿海分布着“亚洲第一滩”金沙滩及银沙滩、灵山湾城市阳台、龙湾海水浴场等青岛最优质的海滨沙滩,拥有“海上西湖”唐岛湾、“岸海名山”大珠山、“海疆名山”小珠山、“天下第一古台”琅琊台、“中国北方第一高岛”灵山岛、亚洲大型贝壳博物馆——青岛贝壳博物馆、我国纬度最高的绿茶生产基地——海青茶园等众多景区景点及蓝莓、绿茶、油菜花、香草等特色乡村休闲资源,以及藏马大鼓、胶州茂腔、黄海渔家民俗等众多民俗文化资源。
地铁13号线所处的区域空间及周边环境,特别是书写在文史资料中丰富的历史内涵,明确了线路文化艺术创意应定位在胶州湾航海文化的古今交汇与未来前瞻以及山水人文、如诗画卷的活力新区发展建设上,既源远流长又一脉相承。琅琊古港远自春秋时期就作为中国大航海时代的出发地;秦汉时期,伴随着大规模的海上寻仙活动,徐福由此启航东渡,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最东线;两千多年之后,随着全球海洋经济新世纪的到来,董家口——第四代国际深水大港,成为青岛实现“蓝色跨越”的重要战略举措,一座集港区、产业、城市、旅游四位一体的新港城拔地而起。在既具有历史纵深又有明晰的时空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地铁13号线的艺术呈现既充盈、厚重,又极富时代感,与相对浓缩于站点中的空间与艺术呈现方式相互协调、适应,是线路艺术设计需着重把握的关键环节。整条线路外立面(包含地下车站出入口)采用明快、简洁、统一的立面风格,充分体现线路的交通特色,车站内也采用同样鲜明风格。
设计:
达成城市标志性建筑效果
地铁13号线车站在外立面结构主材方面,将主要采用钢结构、金属面板、玻璃等材料。采用折板型屋盖与船帆型立面结合的形式,左右各设置呈一定角度向外倾斜的整体铝板,站体侧墙设置玻璃百叶围护。竖向线条有交错排列,体面出现代交通建筑所具有的速度之美。
在顶盖和幕墙的设计上,位于屋顶天窗设计,便于站台区上方自然通风、采光;站体设置玻璃百叶围护,通过百叶窗的翻转角度,不同程度调节遮阳、调光、通风、防雨、防风、防尘效果,既可将紫外线阻挡于户外,同时让可见光进入室内,可节能环保,大大降低能耗;置于车站站端的玻璃护罩,能有效阻挡风雨和减少能量损耗;智能外表皮设计,综合排水,雨水有组织排到车站两侧,流入柱网,排水通畅。
施工安装工艺方面,使用整体预制安装系统,将所有部件在工厂建造,使结构变得经济,减少施工时间,使结构可以进行精确和简单的建设。意图将车站打造为节约成本的、持久的、易维护的公共建筑。在新材料应用方面,推荐采用纳米自洁铝板,具有节水、节电、空气净化、减缓有色基板老化和褪色、保证生产工作安全等优点。
通过以上系列设计,结合高质量的工厂化制造艺术,创新设计的地铁车站可以达到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效果。以新的地铁建筑提供的立体印象,不仅标志着现代化的高速交通设施,同时通过地铁建筑艺术让公众从视觉上加深青岛印象。
责任编辑:赵晓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