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武术进校园 青岛督办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6-04-20 07:36:00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进校园 校本教材 校园文化 武术表演

   原标题:武术进校园“嘿嘿哈哈”练起来

   每年两会期间,全市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了诸多对全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各方面有益的提案。市政协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通过对重点提案进行协商督办等方式,整体提高提案办理质量。从今天开始,青岛早报联合市政协推出“提案追踪——政协工作亮点系列报道”栏目,深入各行业,追踪了解市政协委员提案的实际办理情况,展示市政协工作亮点。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舞步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胶州市工商联主席高燕提出了“关于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市政协按照对重点提案协商督办的年度工作计划,昨天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等,对高燕的提案开展协商督办活动。目前,我市教育部门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传承融入课堂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起了青少年学生思想引导体系。

  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我是一名政协委员,也是一个8年级孩子的母亲,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教育非常关注,提这个提案的初衷很简单,我希望孩子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市政协委员、胶州市工商联主席高燕说,从小她就接受到很多来自于家庭和学校有关传统文化的教育,如今的青少年接触了太多的新鲜事物,可是在学到很多知识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份额占的比重很小,对此她希望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给孩子们提供一道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菜。“很多课堂知识他们可能记不住,但一大段的《三字经》却脱口而出,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高燕说。

  高燕在今年全市两会期间提出了 “关于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她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教育部门统一制作并在街道、社区、公共场所特别是在校园设置标语、专栏专刊、宣传画等,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二是加大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力度,可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等纳入中小学课堂,落实到学校教育大纲和教学内容中去。三是充分发挥家庭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亲子互动的文化教育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到文化教育大军中,营造学校、家庭双向文化教育体系。四是通过文娱活动、动漫网络、教育基地等载体开展教育,寓教于乐。

  和美小镇透出国学味道

  昨天督办活动的一个站点是城阳区大北曲小学 “和美小镇”,在学校大厅里,各种民族服饰和简介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各民族的服饰特色和民族介绍;在家艺室,中国结、荷包、苏绣、湘绣、粤绣等让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各地传统刺绣文化;在茶艺室,孩子们在举手投足间彰显着中国传统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校5年级学生徐鹏燕告诉记者,她进入学校后立马就选择了茶艺社团,从学习沏茶、斟茶的各种细节,她学会冷静处事。记者了解到,和美小镇并没有让学生们感觉到这是一门课程,而是让学生们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下开始神奇的小镇之旅,让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接受各种传统文化的教育,所有的学习都发生在无痕的游戏和活动中。

  一招一式彰显武学境界

  走进城阳区实验三小,一堂别开生面的武术表演在学校操场上演。从2011年确立文化立校开始,学校五年发展走过了“传统追溯—多元纳取—校本融合—气韵弥散”的轨迹。学校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规划,让所有课程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教学当中,并融入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各个层面。构建了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为三个维度,以“5+1”(“5”指显性课程内容,包括语言与人文、科学与探究、生命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公民与社会;“1”指隐性课程,即学校环境课程)六个领域的“和美”课程体系。武术、师生硬笔书法、学生读书、剪纸……学校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和班级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会、手抄报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集中宣传、开展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介绍,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渔网编织展示海洋特色

  在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内,编织和剪纸艺术吸引了众多学生,让人感觉意外的是,学校将渔网编织也纳入了传统文化课程中,很多孩子在学习渔网编织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很多有关当地文化和海洋特色文化知识。在剪纸课堂,初一学生吕舒琪正在剪一条活灵活现的大鲤鱼,她告诉记者,每周她都会参加学校剪纸社团的活动。

  记者了解到,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充分调动校内师资力量,开设绘画、陶艺、纳鞋垫、钩针编织、面点、烹饪、烘焙等传统文化社团活动。引进民间剪纸艺术家、书法名家、海边渔民及民间艺人到校,为学生们开设剪纸、书法、渔网编织、钩针编织等传统文化课程,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传承。借力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将传统文化开进校外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进国学公园、韩家民俗村、112驱逐舰、海底世界、极地海洋世界、雪龙号等引导孩子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素质,践行优秀传统文化。

  把德育做到“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千家万户

  昨天,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提案办理情况。近年来,青岛市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国情、历史和人文教育等有机融合,鼓励各区(市)和学校自主编写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通过讲解、座谈、辩论和感悟等方法,把优秀传统文化讲得生动活泼,目前,我市共计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近100种。

  市教育部门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内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未成年人在社会教育中接受生动具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市依托我市现有的300处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20余个大型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念。各中小学利用校园黑板报、广播、网站和校报校刊等校园文化设施,宣传传统文化,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校园内建立起良好的文化环境。

  全市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特点,遵循分类引导的方法,通过读书节、科技节、电影节、社团文化节、艺术节、十八岁成人仪式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分享传统文化学习感悟,不断提升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通过组织开展优秀童谣征集评选、国学达人挑战赛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在品味经典中陶冶情操。

  学生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影响,从去年开始,市教育局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在全市中小学大力推进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工作,举办了开展青岛市家长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丰富和创新家庭形式,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良好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加强与学校合作,把德育做到“家”,开创无缝衔接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局面。建立学校联系卡,组织家长论坛,学校开放日和晒家风等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千家万户。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孙亚楠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