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投笔从戎打日寇 村民筹资复原周浩然故居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5-08-30 10:17:00
今年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各地都开展了纪念活动。8月29日上午,即墨卧龙岭人文纪念园内举行了一场奠基仪式,准备复原周浩然故居,将故居建设成一处纪念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取名为“浩然正气园”。即墨市环秀街道办事处胡家村村委负责人介绍,周浩然是即墨当地早期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之一,他年少投笔从戎,1939年由中共胶东区委任命为即墨县委组织部长,但他的事迹曾经长期深藏,直到几十年后才被后人所知。
村民自发建纪念园
8月29日,记者在即墨市环秀街道办事处胡家村卧龙岭公益公墓广场上,看见不少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即墨抗战老兵,“当年在即墨,鳌山卫、刘家庄不少地方都修有日军的炮楼,我们在那打过鬼子。”一位老兵说。不过这次这些抗战老兵过来都是为了一个人——周浩然,他是即墨当地早期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之一,胡家村村民自发为他建起了革命烈士纪念园。“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想纪念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村村民自发纪念抗战胜利,忆苦思甜,在村公益公墓陵园建起了周浩然革命烈士纪念馆。”胡家村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村民自发捐建外,还有一部分资金是在保证村民福利待遇的基础上村里出的钱,更远的规划是要把这儿地方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青少年下一代讲讲在这块热土上曾经发生的那些抗战老前辈的故事,计划三到五年建成,占地十七亩。”
辛亥革命先烈黄兴的侄孙黄其柱也来到了现场,他对周浩然的抗战事迹了如指掌,表示周浩然人生信条不仅在战争年代,在今天都能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
打响即墨武装抗日第一枪
周浩然弟弟周法廉说,周浩然原名周世超,即墨县东瓦戈庄(今属瓦戈庄乡)人。10岁时,他到担任青岛律师公会会长的父亲身边读书,目睹了日本侵略者、资本家勾结军阀张宗昌屠杀青岛纱厂罢工工人的惨案。1933年初,经青岛地区早期共产党领导人俞启威、乔天华介绍加入青岛左联。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探讨国家命运,创办了“汽笛”文艺社,创作、发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物》《当》《为了这个》等大量诗歌、杂文。1936年10月。周浩然到山东大学哲学系深造。
1937年七七事变后周浩然弃学返回即墨,深入集市、学校、街头、农家,宣传抗日,发动群众。1937年10月,周浩然组织成立起瓦戈庄国术训练所,教其种种战术,武装抗击日寇。1938年1月25日,周浩然以国术训练所为基础,组织成立了即墨抗日义勇军。1938年3月9日,周浩然率领抗日义勇军在灵山集旺疃三官庙伏击日军,歼敌30余人,击毁汽车两辆,打响了即墨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1939年8月,周浩然被胶东区党委任命为即墨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1939年9月,周浩然在西尖庄村开展活动时遭遇汉奸武装,因寡不敌众惨遭杀害,时年只有24岁。
革命事迹曾隐藏几十年
周浩然是即墨当地早期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之一,但他的事迹,曾经长期深藏,直到几十年后才被后人所知。原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青岛等地纷纷收集革命烈士遗作、遗物,周浩然的妹妹周淑真带着他的遗作到青岛市民政局捐交,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在即墨1300多名烈士英名录中竟没有周浩然的名字,遗物被拒收。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周浩然的遗物一直尘封在周淑真家的吊铺上无人问津。1960年,周法廉在青岛师专读书,有一天去大姐家,姐姐说:“咱大哥是抗日英雄,喜欢读书,写了好多东西,现在放吊铺上呢,你带点回去看看?”周法廉爬到吊铺上一看,10平方米大小的吊铺,都被哥哥留下的文稿占满了,“我如获至宝,一下拿了14本日记、五六本文章剪辑、读书札记等,就是今天还能见到的这些文献史料。翻看哥哥的文稿,字里行间,思想激越,才华横溢,我被深深打动了。特别是那一句名言‘留着无限的光明在人间,带着无限的荣耀而瞑目’,直到今天也是铿锵有力,发人深省。可是,掩卷思索,让我不甚理解的是,既然哥哥是抗日英雄,为什么青岛、即墨革命烈士名册中却见不到他的名字呢?”从此,周法廉开始了寻找哥哥的征程。
最初,周法廉投书即墨、青岛的民政部门,回答是战争年代未留下档案,也没有当年一起工作的战友证明,所以周浩然何时参加革命,怎么牺牲的,都难以确定。周法廉没有放弃努力,一直在搜寻方方面面的材料。1968年底,有关部门发现了日军杀害周浩然的罪证,抗战英烈周浩然牺牲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存留下大量书法作品
和一般的烈士不同,周浩然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英勇事迹,还有存到现在的大量的书法作品,“我哥哥短暂的一生,留下几百万字的诗文、日记,其中有很多宣传抗战、动员民众的篇章。生前,他曾嘱咐我两个姐姐,如有不测要保管好这些文稿。为了他的嘱托,姐姐们吃尽苦头。”周法廉说,1937年冬,为了躲避日军祸害,他们全家逃离青岛,回到老家即墨瓦戈庄。这次行程,先用柳条包、皮箱、木箱等,把哥哥的文稿整整装了13箱,先运到即墨灵山镇的姥姥家,又用两辆小推车推到瓦戈庄。1938年1月,为了躲避日军搜查,大姐周淑真、二哥周法政在屋里挖了一个深坑,将文稿埋了进去,又在上面盘了一铺炕,炕上放了一些树枝、烂草、破篓子加以伪装,这样,躲过日军多次搜查。到了夏天,天天下雨,两个姐姐抓空儿把文稿挖出来,一本本、一页页揭开晾晒,然后再埋回去。1940年初,在父亲的周密安排下,这批文稿又辗转运回青岛,存放到相对隐蔽安全的二姐家。“1947年,父亲临终之前,还和全家人交代‘一定要把浩然那些东西保存好哇!’”不过,周家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周浩然资料在“文革”初期的“破四旧”运动中,被“红卫兵”焚之一炬,剩下了“不到十分之一”。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抗战胜利70周年暨周浩然诞辰100周年之际,胡家村准备在纪念园内复原周浩然的故居,并将故居建设成一处纪念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取名为“浩然正气园”,成为另一处周浩然烈士的纪念基地,“周浩然之前的故居已经不存在了,而现在将故居复原后,将会展出周浩然所遗留下来的众多手稿、物品”。本报记者 刘礼智
责任编辑:安玉生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