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高新区建国内一流生物医药基地 2020年产值百亿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徐恺   2015-06-25 15:03:00

关键词: 生物医药 北科建 嘉益 高新区 助推器

   青岛新闻网6月25日讯 今年以来,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各类基金不断发展壮大,青岛华嶺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北科建创业引导基金等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等专业基金发挥出产业“助推器”作用,打造起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全产业链金融体系,实现了产业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创业孵化、国际合作、转移转化等一批高端优质项目的培育和集聚。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去年设立的青岛市华嶺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是青岛市首支生物医药专业基金,由青岛市科技局、青岛高创公司、上海华岭基金公司、高新区高新创业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基金总规模2.5亿元。该基金以资本投入为基础,以新药研究项目为平台,以境内外资本市场为依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的优势,重点支持高新区和青岛市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

   短短一年时间,华嶺基金已完成了对西洛他唑共结晶胶囊、呼吸检测肺癌试剂盒等多个项目共计3000余万的投资,其中涉及国家1类新药项目8个,下一步还将帮助13个项目在青岛高新区入园落户和孵化中试,加速这些项目在高新区产业化进程。

   未来基金以技术牵引、投融资推进的市场化运行模式,建设涵盖新药产业化全过程的产业孵化体系,为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投融资和咨询服务,不断加快高新区乃至全青岛市生物医药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除此之外,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还不断深化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的产业金融体系。会同入园的北科建、嘉益液相芯片公司和专业金融投资机构,成立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专业化投资基金。

   建立与产业中介机构、知识产权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的定期交流机制、生物医药研发项目在青岛市相关部门申请立项的对接扶持机制以及政府牵头,国投公司、生物医药企业构建的行业信用担保机制;将生物医药技术成果纳入青岛市技术交易平台,加强生物医药技术成果的转化交易。给予生物医药企业在项目融资、产业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为入园企业和项目提供体系支撑和持续发展动力。

   打造百亿产业高地

   58个孵化和产业项目入园落户,10余家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签约合作,79亿元的总投资额,14个项目投产经营,年产值35亿元以上。同时,省内最大、规划超前的12万平米生物医药产业园孵化中心和干细胞生物诊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成运营,区内企业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实验室、863等重大科研计划,累计引进防脑中风1类新药、白介素12、欧博方1.1类宠物新药等在研一类新药7个……这是生物医药产业用3年左右的时间交出的工作成绩单。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生物医药被公认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依托青岛市良好的海洋资源和人才优势,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从发展之始就坚定了发展海洋特色产业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以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三大领域为发展重点,按照蓝色、高端、新兴产业方向,以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为依托,不断提升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竞争力。

   截止目前,高新区已签约落户中澳南澳科技创新中心、温州医科大学青岛国际生物科技园、山东生命科技研究院、青岛大学新药创制研究院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海洋生物医药特色项目,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成运营,开工建设国内最大专业寡糖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和明药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获批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称号,高新区海洋特色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

   下一步,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将进一步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产业招商、产业组织和产业服务三大工作重点,突出海洋发展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完善骨干企业培育、示范园区建设、国际合作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能力提升五大工程,着力引进与集聚哈佛大学生物抗体试剂、霍尼韦尔临床图像传输分析系统、华大基因青岛研究院等一批高端优质海洋特色项目,深度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到2020年,高新区将基本建成创新链条完整、产业链条完善、竞争优势明显、政策体系健全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孵化生物医药企业300家以上,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孵化和生产基地。(记者 徐恺 通讯员 徐勇 肖璐)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