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新规防存款失踪:银行卖理财产品须录音录像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5-06-09 07:36:00
半岛都市报6月8日讯(记者 乔秀峰) 近期,全国发生多起银行存款失踪事件。对此,中国银监会日前发布20条新规,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其中包括把“对账”和“业务办理”相分离,对大额资金转出,对账人员必要时应上门面对面进行核实。此外针对银行员工利用银行的营业场所,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的“飞单”现象,银监会要求日后理财产品销售要录音录像。
这份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有效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共包括20条,从开户、对账、账户监控、印章凭证管理、代销业务5个环节强化银行内控管理。
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存款失踪事件实际上是存款诈骗,即“高息揽存”。银行内部员工和外部借款企业相勾结,约定给予客户超高利息,吸引其把钱存入银行,但这部分钱实际上被立即转入某借款企业账户。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业务办理和对账环节都由柜面人员负责,没有其他岗位人员制约。对此《通知》规定,今后银行必须把“对账”和“业务办理”相分离,职责上要相互制衡。此外,对于短期内资金异动,如大额资金转出,对账人员必要时应上门面对面进行核实。
《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应集中上收代销业务审批权限,对代销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严禁分支机构超授权代销;在官方网站和营业场所公示本行代销的金融产品清单,以及产品发行方、预期收益、相关风险等重要信息。
除了存款失踪,金融消费者也饱受“飞单”之害。业内人士说,银行员工之所以做“飞单”,为的是不菲的回扣,客户之所以被“飞单”击中,一方面是贪图超高收益率,另一方面是信任银行招牌,觉得“在银行里卖的肯定没问题。”有时,有些销售人员不是银行员工,只是混进了网点大厅,私自卖理财,没有被大堂管理人员发现。对此,《通知》要求,银行需严防不法分子冒充工作人员在银行营业场所从事违法活动。除现金业务外,涉及投资性质的产品如理财产品营销,也需尽快推进录音录像,资料应能完整、清晰可辨别地记录产品介绍、风险和关键信息提示、客户确认与反馈等重要环节。
另外,从去年开始,存款失踪、理财飞单等案件频发。一些银行在处理这类事件时,往往采取开除相关员工并撇清关系的做法,也遭到了社会诸多质疑。
此次《通知》就这类现象做出明确表态,要求银行“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加强营业场所和员工行为的管理。也就是说,银行有义务对网点进行清场,保持银行营业场所的秩序,也应制定完善的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制度。
对此,柏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纯永认为,在银行营业范围内发生的业务,银行都应该承担责任。即使“飞单”是员工的个人行为,银行监管不利,也应担责。他同时提醒市民,未来,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应认真研读每项条款,不懂的地方要仔细询问清楚后再签字。
责任编辑:刘宇昕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