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中心一期封顶 "洞洞衣"可挡8成太阳辐射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4-11-30 09:26:00
蓝色中心一期建设工程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外墙机电安装工作。
从市区沿着滨海大道驶向位于鳌山卫的蓝色硅谷核心区,在滨海大道和沙滩三路的交界,一座类似直角梯形的别致建筑让人侧目,这就是蓝色硅谷核心区地标建筑,青岛蓝色中心的一期工程。11月29日,记者探访发现该工程已经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外部墙体的机电安装,明年年底完工。这是世界目前最早同时按中国绿色三星建筑、美国LEED及德国dena三个最高生态认证标识打造的滨海生态商务综合体,也是青岛首座按照绿色三星标准打造的滨海商务综合体。
整体造型为巨型帆船
沐浴着鳌山湾的海洋生态美景,记者看到青岛蓝色中心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区中央商务区的中心,南邻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北靠哈工大青岛科技园,东临滨海主题公园,整体造型像一个驶向大海的巨型帆船。“你现在看到的类似直角梯形的建筑是蓝色中心的一期工程 ,它其实是整个巨型帆船的船尾,有扬起风帆的寓意。”项目总经理郁松涛说,船头就是二期工程的五星级酒店,在东部靠近海的地方,青岛蓝色中心包括了科研研发、创业孵化、金融服务、商务会议等功能,是以生态智慧城市理念打造的商务综合体。
在施工现场外面的规划图上,标注了未来蓝色中心的模样,包括SOHO 办公、5A海景写字楼、金融街、行政服务中心、商业街、会议中心、海洋科普走廊、五星级酒店和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区域。记者看到,工人正在进行一期工程的两个标志性建筑——SOHO 办公、5A海景写字楼以及行政服务中心等的内部装修和外部墙体的机电安装,目前主体已经封顶,明年年底完工。海洋科普走廊、五星级酒店、城市规划馆等二期工程正在打地基。
“外衣”可挡8成太阳辐射
青岛蓝色中心除了建筑外形的独特,楼梯外层穿的布满圆形空洞的“外衣”是最大的亮点,也就是外立面的遮阳系统,由带孔铝板组成,大孔布置在窗洞位置,小孔布置在大孔周围,距墙面60厘米。利用夏冬太阳光线照射的不同角度,从而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夏天时,太阳光向下直射在建筑外墙面上,由于铝板的遮阳作用,大大减少了太阳光进入室内,降低了室内外温差;冬天时,太阳光线几乎平射在建筑外墙面上,穿越铝板孔洞直接射入室内,提高了室内温度 。室内冬暖夏凉,可以不用开空调,既节约用电,又减少空调气排放 ,保护大气环境。”郁松涛说,夏季建筑相当于穿上了防晒衣,可遮挡8成的太阳辐射。
此外,外遮阳系统与建筑本身的结构造型完美结合,使建筑形态优美、典雅庄重、简约现代,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层层退台的花园露台也非常的独特,楼体建筑呈直角梯形结构 ,其中斜边所在的“腰”为“弧形”,就像是滑板极限运动的“赛道”,但这条“赛道”不是平坦光滑的,而是根据楼层出现一个个的“阶梯”。这些阶梯将变成一个个的花园,让绿色从一楼一直攀爬至24楼。
墙内气孔自动保温防火
除了穿着外衣,蓝色中心内还有高效能外墙体系,“这是采用的建设部推荐的新型建筑材料,墙体内部多孔,可以吸音、隔噪还能自动保温,比传统建筑可以节能效率高65%。”郁松涛说,气孔分部均匀可以让墙体更加坚实,也避免了传统的保温材料的火灾隐患。
蓝色中心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地源热泵作为主导技术,夏季空调负荷高峰时,利用消防水池蓄能提供“冷”源,冬天空调负荷高峰时,利用真空热水锅炉提供“热”源,形成组合式中央空调系统。
■亮点
最大外墙LED灯光秀,可展现四季风景
青岛蓝色中心还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地标性建筑夜景营造技术,采用绿色环保LED灯光夜景,全楼布置15万个光源点,外墙面可以表现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也可以表现夜景的繁星点点,成为青岛第一座大规模使用夜景泛光照明的地标建筑。
“这个建筑建在亮化上也将成为一个标志,根据我们的设计和施工,这座建筑群投入使用后,24层高的楼体每面楼墙都是一大面显示屏,一座楼四个楼墙就是四个大显示屏,届时这座楼本身就是一个全方位的大LED屏,成为宣传蓝色硅谷的一个很好的媒介。目前,还没有哪个大型建筑能达到这个要求。”郁松涛自豪地说,青岛最大的外墙LED灯光秀,每天只需要几十元的电费。
此外,青岛蓝色中心设置云计算服务中心,为大楼各类“科技型”企业、政府、银行及商业提供云计算服务,提高办公效率,方便科技管理,减少用户投资费用。采用的5A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建立起楼宇能效监控平台,对配电、给水、空调、锅炉、蓄冷、蓄热、照明、电梯、室内空气品质进行智能化管理,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办公环境舒适度。
“这座建筑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座达到中、美、欧三项绿色生态标准的大厦,可以说,在国内外还是首个如此节能生态环保的大型建筑。”郁松涛说,虽然在环保和节能生态上领先国内外,但是施工成本并不比普通建筑高多少。
文/记者 娄花 实习生 王晓彤 图/本报记者 高绪亮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