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足迹 看变化》之二:牡丹生金 红梅梦圆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2014-11-27 08:46:00
两个外地参观团在临沂市兰陵县的“国家农业公园”学习现代农业栽培技术。
□记者 卢鹏报道 进城农民越来越多,济南市农民工服务中心更加忙碌。
□记者 吴宝书报道 菏泽的牡丹产业链越来越长。
大众日报版面
“三个导向”战略思想、“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一年过去了,山东谨记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
栽培专家王法宏——
简化栽培技术推广300多万亩
11月26日上午,记者采访省农科院小麦栽培专家王法宏时,农科院的工作人员说:“他太忙了,吃过午饭又要到农村去。”
去年11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演播厅, 王法宏正为东阿县农民答疑解惑。最让他难忘的是,总书记准备要离开了,走到门口时突然又转头问他,是不是经常到农村去?王法宏答:每年至少一半时间在农村。总书记听后又握住了他的手。
“这说明总书记很关心科技如何与农民结合。”王法宏说,省农科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今夏创出亩产812公斤的高产纪录,但全省小麦平均产量仅404公斤,“农民很缺先进实用的技术!”
今年,王法宏在农村时间更长了,大部分精力放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那里推广“两深一浅”简化栽培技术。采用“两深一浅”技术,农机一趟过去,旋耕、深松、深施肥、播种就全搞定了。农民既没必要每年都把地深耕一遍,还保护了土壤的生物肥,每亩增产3%-5%。目前,这项技术已在菏泽、济宁等市推广至300多万亩。
“像小麦专家王法宏一样,今年省农科院与新型经营主体主动对接,成立了家庭农场科技联盟和农业灾害预警与应急专家服务团。”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说,现在我省农民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服务站找专家会诊,如果还嫌麻烦,那就打开收音机,调个频,专家每周一都在“12396对农直播间”等着电话呢。这个节目能覆盖全省及周边省份。
去年11月,习总书记在山东省农科院视察时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鲁西菏泽的尧舜牡丹公司,科技也正为这个传统农业项目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时总书记拿着这瓶半斤装的牡丹籽油,叮嘱我们要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带领农民增收。”尧舜牡丹公司总裁余洪智记忆犹新。
小小一株牡丹,被注入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而焕发新的价值。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尧舜牡丹公司这一年和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大搞合作,4家跨国公司、9家国内科研院校一起携手,尧舜公司收获了30多项专利技术。一年前,公司产品展台上只摆放着十几种产品,现在已研发生产出了40种。
一个省级农业科研机构,一个农业龙头企业,两者的变化,折射的是山东农业科技之变。
今年10月,山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提出支持围绕我省农业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原动力。
“农业实现现代化,必须靠科技来破解资源约束。”省农业厅厅长王金宝说。去年11月,总书记在省农科院视察后召开座谈会,王金宝是参会者之一。他说,一年来,山东农业改革发展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数量增长型到数量质量并重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经营转变,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正努力走出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老支前”王克昌——
俺村是不是比城里还漂亮?
11月25日,位于沭河畔的临沭县曹庄镇朱村,阳光和煦。
“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84岁的“老支前”王克昌家里,挂满了他和习总书记一年前的合影,“我当时在门口迎着总书记,你看我们的手一直握着。”
这位庄稼汉子说,俺村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治理淮河,平地挖出三道河,筑起五道堰,奉献了3200多亩地,人均土地面积一下子由原来的4亩地,变成了现在的不足4分地。土地少、碎片化,村民致富成了难题。
就是在这个小村中,总书记说: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
短短一年,朱村巨变。
在村东头,还有10余天的工夫,朱村社区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就将完工。“花了260多万元,都是各级政府帮忙解决的,里面还有老人照料间。”村支书王济钦说。“瞧,这条大街,绿化多好,两边的房子以前都是这出一块,那出一块,俺村是不是比城里还漂亮?”王克昌笑哈哈地说。
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还是要从土地上做文章。今年,朱村流转了300亩土地,来年将沿着沭河、黄白总干渠两岸栽满冬梨和冬桃。还和平邑县九间棚村合作,打造观光农业区,一期占地面积是280亩。王济钦盘算着,到2016年,村子可是一年四季都瓜果飘香了。
与沂蒙老区人民一样,感到巨大变化的,还有菏泽成武县的农民刘庆合。
这位成武县经济开发区王庄村的农民,平时就靠几亩庄稼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是个典型的贫困户。令这位老农民没想到的是,今年4月,县委书记鲁志成和他结了对子,做了“亲戚”。更没想到的是,鲁书记捐了启动资金,联系了小额扶贫贷款,请了技术员,刘庆合就在村头的杨树林里养起了鹅,到现在已出栏三批了,赚了三万多元。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同菏泽市及其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共同探讨扶贫开发和加快发展的良策。菏泽是我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占全省近20%。菏泽动员全社会力量打响扶贫开发攻坚战,今年一年全市贫困人口从80万减少至50万,有30万贫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从今年开始,省委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了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对全省7万多个行政村开展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后,识别出贫困村7003个。省长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以“第一书记”为核心组建驻村工作队,出台12项行业扶贫措施,变“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精准扶贫。
来济女工梁红梅——
选到公租房融入大城市
每天一早,梁红梅从泺口骑电动车到三孔桥附近的元首针织上班。来济南12年,这位德州农村的缝纫女工,最希望能在济南城里有个自己的“小家”。如今,她的梦想正在实现——她申请的济南清雅居公租房去年12月就已选到,年底前即可交房。
去年5月,梁红梅申请了济南市公租房。11月27日,梁红梅到济南市农民工服务中心咨询时,遇到了前来视察的总书记。“总书记就像长辈一样,问来济南打工多长时间了,有没有成家,有几个孩子。听说我和同事都申请了公租房,总书记祝我们尽早住上公租房,孩子能尽早上学。”
梁红梅申请的公租房是6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每平米房租4.3元,算下来一个月不到300元。“房子下来,我们就有了自己单独的小家。现在政策好,孩子能顺利在济南入学,我们一家在济南定下来,就能真正融入这个城市了。”
春节前,和梁红梅一样,今年将有超过1万户家庭分批搬入济南的清雅居、西蒋峪等四个公租房项目,规模为省内之最。济南的公租房申请没有户籍限制,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市户籍人员都可申请。不仅是济南,今年山东17个设区市全部将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总书记视察过的济南市农民工服务中心本身,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济南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副主任丁麟宏说,面对150多万农民工这么大的群体,济南在抓好市级农民工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加快建立起覆盖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企业(工地)的五级服务网络体系。
梁红梅的故事,是山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个缩影。
今年10月,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公布,提出6年内,我省努力实现7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今年11月,我省公布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从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房建设、社会保障等7大方面,对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进行保障。
(本报记者 申红 王洪涛 吴宝书 赵洪杰 娄和军 统稿:赵洪杰 娄和军)
【融媒体报道持续激发网友互动热情】
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一周年·山东答卷”大型融媒体报道与广大受众见面,本报昨起推出“循足迹 看变化”融媒体报道,读者网友积极参与互动,热情高涨。
截至26日晚8时,《循足迹 看变化》PC端阅读量已达300万;新浪、腾讯微博话题区参与量共计增加411万;论坛发帖、转载参与量5.4万次;手机报阅读量400万。
《循足迹,看变化》:山东转型升级新事多
浴火方能重生。一年来,山东人民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信息化提升服务业发展,区域发展突出产业特色,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加快迈进……
【小故事·大答卷】
栽培专家王法宏:简化栽培技术推广300多万亩
去年11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演播厅, 王法宏正为东阿县农民答疑解惑。最让他难忘的是,总书记准备要离开了,走到门口时突然又转头问他,是不是经常到农村去?王法宏答:每年至少一半时间在农村。总书记听后又握住了他的手。
“老支前”王克昌:俺村是不是比城里还漂亮?
“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84岁的“老支前”王克昌家里,挂满了他和习总书记一年前的合影,“我当时在门口迎着总书记,你看我们的手一直握着。”
来济女工梁红梅:选到公租房融入大城市
每天一早,梁红梅从泺口骑电动车到三孔桥附近的元首针织上班。来济南12年,这位德州农村的缝纫女工,最希望能在济南城里有个自己的“小家”。如今,她的梦想正在实现——她申请的济南清雅居公租房去年12月就已选到,年底前即可交房。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