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青岛国学馆多走高端路线 低的一个月都2400元

来源:大众网-城市信报   作者:孙祥辉 王鑫鑫   2014-09-22 14:43:00

关键词: 家长;国学班;弟子规;百家姓

  近几年,各类国学馆在岛城可谓处处开花,也受到不少家长的追捧。近日,城市信报记者也专门进行了探访,发现近两年岛城的国学馆普遍数量不少,但是不少“作坊式”的学馆难以为继,不少学馆也渐渐走起高端路线,甚至将主要目标转向企业。而专家也建议,面对国学,学馆和家长都不应该太功利。

  学经史子集,收费不算低

  9月14日上午,城市信报记者来到了东海西路上的一家汇贤雅国学馆。“我们国学馆以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学习为主,兼顾琴、棋、书、画等国艺熏陶,分全日制、周末班和夏令营三种授课形式,我们接收6到13周岁的少年儿童。”国学馆的崔老师告诉城市信报记者,馆内课程设置包括诵读经典、经典讲堂、国艺课程等,诵读的经典主要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讲堂分文状元讲堂和武状元讲堂两种,文状元讲堂包括古诗词背诵和经史子集等,而国艺课程是教小孩子们学习琴棋书画。

  而在记者探访的过程中,不少国学馆都十分注重内部的装饰,孔子像、书法作品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环境对孩子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学馆内的装饰都会下大功夫。”一家过学馆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而探访中记者也发现,目前国学馆的收费大都不低,记者探访的几家国学培训班中,低的一个月要2400元,而有的国学班还有学制要求,一年学制的话要收费一万多元。

  想让孩子坐得住

  而在探访中,城市信报记者也遇到了不少家长,对于送孩子来上国学班的初衷,不少家长都表示,就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比较调皮,希望在这种环境里学习一下,能够“坐得住”。“我们家孩子就是太皮了,平常也坐不住,上了学校里也是老师眼里的‘皮蛋’,经常过不了两天就得去学校一趟。”市民李女士就告诉记者,他的孩子目前在上小学二年级,周末为他在香港中路上一家国学馆报了名。“我们也不指望他真能学到什么东西,就是想这种学堂的氛围会严肃一些,能让他练习着坐得住。”

  对于家长的这种想法,青岛童学馆的馆长于佳丝毫不陌生,因为不少家长来他们童学馆报名时,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很多家长来的时候就说,孩子特别调皮,就没有静下来的时候,希望在这里学习先规范孩子的行为 。”

  国学培训走高端路线

  探访中城市信报记者也了解到,在2010年前后,曾经是青岛国学班热度最高的时候,那时候各类培训班可谓是处处开花。不过,不少曾经专门针对幼儿以及小学生进行的少儿国学培训班纷纷销声匿迹。三学堂书院负责人李树青告诉城市信报记者,少儿国学培训曾经也是他们的一个项目,因为是免费授课,以前能吸引不少孩子前来学习。“当时免费提供场地学习《弟子规》,当时前后来了四五十个孩子,学习时间是一个月。”他说,不过完全免费毕竟对学堂来说难以维持,因此曾经停了一段时间。不过,李树青也表示,打算近期重新开始启动对于少儿国学的培训。

  家住崂山区的吴老师也从2012年开始在崂山区办了一家小的国学学堂,但是仅仅维持了一年,就停下了。目前岛城剩下的几家大型的国学馆,收费普遍都不低,一般学制一年的收费都在万元以上。工作人员称因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很丰富,国学班的师资力量也很强,再加上教学环境优美,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高收费。“还有一部分转向做企业了,因为有些企业将国学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会请他们去做培训,这种培训收费通常也能高一些。”李树青也告诉记者。

  教授内容五花八门

  城市信报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目前岛城国学培训市场中,培训内容各不相同。国学班教授的内容五花八门,教学形式也十分多样:有周末开课的,也有全日制“私塾”式的;有只教中文的,也有中英文双语教育的;有只教经文、孩子需要吃素的,也有教授八段锦、古琴的。而教材也是五花八门。不少童学馆都有自己编写的教材,而有的则是不同种类的国学读本。“我们学馆因为是一个全国连锁的国学培训机构,我们教材都是由总部邀请专家统一编写的,也结合了目前孩子们学习习惯。”青岛童学馆的于佳馆长就告诉记者。

  家长和学堂都不应太功利

  此前已有不少国学专家指出,目前社会上的各类国学培训机构过于功利,甚至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虽然培训机构都是企业,追逐利润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以国学之名 、行敛财之实就走偏太远,对孩子、对国学来说并不好。”青岛市国学学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同时,他也指出,目前家长对于孩子学习国学多少有些功利心,但是国学并非一朝一夕就会让孩子“脱胎换骨”,还是应该正确面对国学。

  “家长过于急功近利,孩子不能学到真东西。对于少儿国学班,我们已看过太多的场景:四五岁幼童诵读四书五经,还有《百家姓》和《弟子规》,摇头晃脑,不亦乐乎。但是现在大多数家长讲究实用,他们希望孩子所学能在升学方面有帮助,能在亲朋好友面前挣面子,而这些,学国学显然不如学才艺来得实在。”他说。作为家长,还应该耐心一点,让孩子慢慢学习经典,从中汲取养分。不要指望孩子学几句“子曰”“诗云”就能迅速脱胎换骨,因为一夜之间带来奇迹是不可能的。

  记者 孙祥辉 王鑫鑫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