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科录取率8年来首降 解答:上本科难度大
来源:青岛早报 2014-08-21 08:11:00
昨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14年高考录取工作新闻发布会。根据发布会通报内容,今年我省本专科录取率为84.93%,为2006年来首次下降;本科录取率为39.69%,连续第二年下降。
数据
高考录取率84.93%
昨日,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陈国前发布我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情况。截止到8月15日,除注册入学外,我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经圆满完成。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共录取考生540127人,包含春季高考录取的40545人在内,其中,本科录取252414人,专科录取287713人。
本科录取考生中,文史类录取46343人,理工类录取147624人,艺术文录取35250人,艺术理录取5787人,体育录取4142人,春季高考录取10681人,保送生录取248人,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单独招生1994人,一级及以上高水平运动员录取297人,技能拔尖人才录取32人,职教师资录取16人。
专科录取考生中,文史类录取102748人,理工类录取101183人,艺术文录取9904人,艺术理录取1495人,体育录取258人,春季高考录取29832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录取40183人,特殊教育单招录取352人,技校单招1758人。据统计,今年我省的本科录取率为39.69%,本专科录取率为84.93%。
本专科录取率8年来首降
分析自2006年至今我省高考的这两个录取率变化,单从本专科录取率来看,呈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本科录取率在2012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后开始出现降低的情况。2006年,我省本科录取率和本专科录取率分别是25.94%和58.14%,随着我省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这两个数据不断小幅上升。2011年,这两个数据分别达到了44%和87%,比2010年各高出七个百分点和八个百分点,这是由于自2008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达到顶峰后,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三年下降,当年,本科录取人数也首次超越了专科录取人数。
自2013年起,我省本科录取率开始降低,从2012年45.8%的高峰期降至43.64%直至今年的39.69%,本专科录取率在2011年突破80%大关后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而在今年是近8年来的首次下降。
解答
上本科难度要加大
对比今年和去年的高考录取情况,下降的不仅仅是本科录取率,本科录取人数也比去年缩水4320人。对此,宋承祥在昨日的发布上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第一个原因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部属高校的本科招生计划要向西部地区倾斜,但不再给这些学校增加招生计划,因此高校只能压缩往年投放在东部省份的计划,这些高校在山东投放的计划自然要减少。
其次,每年高考录取中特别是在本科一批录取阶段,总有不少高校看到山东优秀生源后会追加招生计划,以2013年为例,本科一批高校在山东追加计划2437个,但今年教育部出台新政,高校要调整计划必须通过教育部的招生计划管理网络审核,这一规范导致今年在山东追加计划的高校骤减,也导致了本科最终录取人数减少。
另外,今年我省高考的报名人数增加,比去年增加了5万多人。今年按缴费确认统计的报名人数,春季高考91393人,夏季高考552313人,除去重叠报名的7703人,共报名636003人。招生计划没增加,报名人数增加,最终的录取率肯定要降低。
根据教育厅的预计,高校招生计划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有不再扩招的严格规定,因此今后我省本科招生计划将维持现有水平,甚至会继续减少;而我省高考人数从去年出现回升之后,也将稳定在现有水平,因此对考生来说读本科难度会略有增加。
农村专项政策或调整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今年我省首次在省属重点高校设置了“农村专项计划”,占高校招生总计划的2%,总计为750个计划。在具体招录过程中,多所设置农村专项计划的学校均参与了征集志愿,有的甚至遭遇 “零投档”。据省招考院统计,今年农村专项计划实际录取人数为722人,完成了教育部的要求,但却没有完成招生计划数。
宋承祥表示,这是由于今年我省为农村专项计划划定了一个较高的分数线,考生必须达到本科一批录取控制线才能有资格报考农村专项计划,这个门槛较高限制了一部分农村学生的报考。另外,达到本科一批录取控制线的考生,除了农村专项计划外,还有读普通本科一批高校的机会,这导致了首次实施的农村专项计划对考生的吸引力不是太大。宋承祥表示,省里将会继续完善农村专项计划的相关政策。
艺术类不适合平行志愿
2013年,我省在普通文理类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以及专科(高职)批均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的满足率得到提高,高分落榜的情况明显减少。以目前实行的本科一批志愿填报为例,在实行平行志愿前提下,考生可选报6所一本院校,并且每所院校可以选报6个不同专业。在2013年,本科一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后,文史类高校只有10所高校未投满,缺额60人,理工类有15所高校未投满,缺额622人,共缺额682人。从今年本科一批录取情况看,文科前1000名、理科前2000名只有1人因填报志愿不合理被退档。而2012年,我省本科一批一志愿投出后,尚有普通文科62所、普通理科46所院校生源不满,万余个招生计划要等待补缺。平行志愿的科学之处,从考生的录取情况就能看出。
普通文理类考生尝到了平行志愿的甜头,但数量同样不少的艺术类考生却依然填报的是传统志愿,每个批次只能选择一所学校,每所学校也只能填报两个专业志愿,这导致很多考生即使拿到了多所学校的专业合格证,也只能选择一所报考。对于艺术类是否可以实行平行志愿的问题,宋承祥解释说,我省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最终决定不实行平行志愿。
据介绍,艺术类能否实行平行志愿,不仅仅山东在研究,其他省份的招生界都在研究。然而根据多次专家论证,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不能实行平行志愿,这主要与艺术类的招录方法有关。艺术类招生有若干规则,每一个学校还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学校是文化课占一定比例,专业课占一定比例,它的加权综合以后再排序;还有的学校是文化课投档,入校后按校考的专业课成绩来排名。综合以上原因,我省暂时对艺术类不实行平行志愿。(记者 臧旭平)
高招改革效果怎样? ——2710人注册入学上高职
在今年我省高考招录过程中,实行了多项改革政策。这些改革成果如何,是否对高考招录起到积极作用,昨日,我省针对改革成果逐项说明。
◆春季高考本科扩容。今年共录取10681人,在2013年已经翻番的基础上再次翻番。
◆应用型人才分段贯通培养。“3+2”试点高职高专院校达20所,衔接本科高校15所,录取2376人,比去年增加98%;“3+4”试点中等职业学校达16所,衔接本科高校10所,招生规模920人,增长率111%。
◆高职院校注册入学试点。今年我省首次试点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共有25所高校进行注册入学试点,安排招生计划2710人,录取时间安排在9月10日至15日进行。
◆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对技能拔尖人才免于春季高考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今年录取了32人。
◆全省统一各批次录控线。2014年,实现全省统一划定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调整优化志愿设置。 一是提前批改为填报1次志愿、征集1次志愿。二是本科二批由去年的填报1次志愿、征集1次志愿,改为填报1次志愿、征集2次志愿。目的是减少志愿调剂数量,提高志愿满意率和报到率。
◆设立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今年我省安排在本科一批有招生任务的省属高校,单列2%的招生计划,面向我省52个省财政困难县实行定向招生,招收具有相关县的农村户籍考生,共录取722人。
◆规范考生优惠政策。规范高考加(降)分政策和保送政策,取消了部分竞赛项目的保送资格。
2006年至2014年我省本专科 录取率和本科录取率
年份 本专科录取率 本科录取率
2006年 58.14% 25.94%
2007年 61.6% 27.7% 2
008年 64.96% 28.46%
2009年 74.27% 32.39%
2010年 79.72% 37.23%
2011年 87% 44%
2012年 88.7% 45.8%
2013年 88.95% 43.64%
2014年 84.93% 39.69%
招收“预科生”?都是骗人的 省招考院昨提醒考生谨防上当受骗
录取结束了,一些不法高校盯上了高考落榜的考生,昨天,省招考院发布致考生朋友的一封信,提醒考生不要相信所谓的“预科生”,同时严禁高校超计划进行体制外招生。
近日有群众反映我省个别高校不顾国家和省政策规定,擅自招收所谓的高校“预科生”、“对口本科”等,对考生进行虚假宣传、夸大承诺,将会严重损害考生利益。为此,省招考院郑重声明,严禁各高校未经批准擅自招收任何形式的“预科生”,严禁任何学校超计划进行体制外招生,严禁各高校对学生做出不符合国家政策的承诺。
所有高校正式录取的学生均需经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办理录取手续并可通过网上系统查询。省教育厅将对所有的违规招生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同时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考生如发现虚假宣传、违规招生等行为请及时举报,举报电话:0531-86162757。
另外,9月10日至15日我省将进行注册入学试点,届时未录取的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注册入学平台向有关学校提交注册申请,注册成功的考生将被有关高校正式录取。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