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拟出台6大措施 力争3年破解"交通疙瘩"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4-05-30 06:43:00
半岛都市报5月29日讯(记者 马正拓) 实施株洲路、福州路、新疆路、李村河互通立交匝道、安顺路、金水路、太原路等7条道路贯通工程;加快停车场和智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今明两年建成22000个公共停车位 ,对公共停车场收费标准实行政府定价……5月29日,市城乡建设委公布交通拥堵治理措施和实施计划(征求意见),三年内实施6项措施疏解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力争在2016年底前使本市主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得到明显改善,停车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据介绍,此次交通拥堵治理共分三年实施。其中,2014年的目标任务是:建立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交通拥堵治理协调机制初步建立,建立交通拥堵指数评价体系;实施未贯通干道贯通工程,提高区域交通通行能力;提高道路设施综合完好率2个百分点,实施微循环街巷改造;完善公交优先相关规章制度,制定《青岛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出台公交换乘优惠政策;出台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全年完成12000个公共停车位的建设;进一步明确、规范停车场管理体制、职责,建立合理、有效的停车场收费机制。
2015年,本市将进一步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全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1万个以上,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各新增立体停车场 2处以上;完成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建设;主要道路拥堵节点改造基本完成;实现停车管理智能化,建立统一的停车场信息发布、查询和监督管理服务平台,在商业区积极推行停车咪表收费。
到2016年年底前,本市将基本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路建设合理通畅、交通秩序管理智能、有序的城市交通系统;地上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场在城市主城区合理布局,乱停车、乱收费现象得到遏制,停车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公共交通通行能力得到增强,人民群众乘公交出行的比率和满意度较大幅度提高,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为了确保这些目标得以实现,本市出台了治理拥堵的六大措施,包括:加大道路建设和改造,完善路网体系;加强交通秩序管理,优化交通组织;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强化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缓解停车矛盾;优化市区功能布局,均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依托科研院所,加强前瞻性研究等。记者注意到,这六大措施中具体的治理实施计划都列出了完成时限和具体实施的单位。
市城乡建设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交通拥堵治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将建立青岛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为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城乡建设和公安交通管理的分管领导作为召集人,市交通运输委、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旅游局等10多个部门及相关区市政府作为实施单位,加强对交通拥堵治理工作的推进。
加快推进辽阳东路-深圳路立交桥
在完善路网体系方面,从今年开始 ,本市将继续推进未贯通干道打通工程。实施株洲路、福州路、新疆路、李村河互通立交匝道、安顺路、金水路、太原路等7条道路贯通工程;加快推进辽阳东路-深圳路立交桥建设;积极开展胶宁高架桥东端下桥点改造、银川路-海尔路立交桥、长沙路打通等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并择机实施;结合火车站周边、轮渡码头周边区域、金家岭金融新区、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市北中央商务区、铁路北站(四流中支路、金水路)、李沧东部新区等重点区域的改造,完善道路网络。
同时,实施主要道路拥堵节点改造。进一步梳理主要路口拥堵节点,对拥堵问题突出并具备改造条件的尽快进行改造,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另外,今年还将开展城市道路和微循环街巷整治。将强化道路检测和评定,科学制定道路养护规划,统筹市区两级道路建设计划和年度掘路计划 ,整治80余条道路;严格占、掘路管理 ,及时查处以抢修设施为由随意占用、挖掘道路行为,避免对道路临时性铣刨、盖被等施工造成道路拥堵及交通信息化设施的破坏;统筹地下管线和道路施工同期建设,同步改造检查井,切实改善道路平整度,提高道路交通承载力;合理增设港湾式停靠站;加大在人行道增设绿篱或挡车柱的工作力度,防止车辆驶上人行道和占用人行道停车;实施13条微循环街巷改造,优化调流方案,提升区域通行能力。
还将增设人行过街天桥设施。着力加强人行过街设施建设,以交通拥堵路段和主干道人流、车流密集区域为重点,今年将增设8处人行天桥,实现人车分流,保障交通顺畅和行人安全。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