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多市民在现场“淘宝” 大众网记者 高玉清摄

市民挖宝用上金属探测器 大众网 记者 高玉清 摄

市民向记者展示挖到的 《元丰通宝》

市民向记者展示挖到的铜钱 大众网记者 高玉清摄
大众网发青岛4月18日讯(记者 高玉清)“这下面有好多铜币,我们已经在这里挖了好几天了。”近日,胶州市站前大道营村附近一工地上,推土机师傅平整工地时在泥土中发现大量古铜币,消息一经传开,附近村庄的村民纷纷前往“挖宝”。工地上每天有近百人,为了能挖到“宝贝”,有的市民还用上了高科技工具—金属探测器。胶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铜币为北宋时期市场流通货币,其收藏价值不高,但对胶州板桥镇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工地发现铜币引市民抢挖
“站前大道一个工地上发现大量铜钱,好多人拿着铁锹在这里挖宝呢!”18日下午,胶州市民孙先生拨打大众网热线反映,称胶州市站前大道营村南侧一工地上发现大量铜币,引来好多市民前来“挖宝”。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现场,远远看到好多人在工地上,拿着铁锹、镐头,三齿钩子忙活着,还有一位市民专门带了一把金属探测器在现场“探宝”。
“刚开始,是在这里施工的司机师傅发现了铜钱,没几天就传开了,附近的村庄和城里的人纷纷前来挖宝。”一名村民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一片盐碱地,地势偏低,可能是要建工厂了,年前才拉过来很多建筑垃圾。前几天,铲车司机在平整地面时发现大量铜钱币,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人多的时候每天都有近百人在这儿挖铜币。
“现在不多了,半天才能找到一个。”吴先生告诉记者,刚发现的时候,这里遍地都是铜钱,有人一天就捡了7大捅,以每捅10元的价格全部卖给收破烂的了。
3捅铜钱卖了1200元
“5天前,有位妇女在这儿挖了3捅,当场就被人以1200的价格收走了。”参与挖宝的张先告诉记者。现在的铜币已经不多了,从中午到现在2个多小时,他才挖到5枚铜币。随后,张先生从口袋里掏出来铜币向记者展示,其中一枚字体非常清晰,上面印有“元佑通寶”字样,其它4枚铜币已粘连到一起,字体非常模糊已经看不清字样。
“这些铜钱应该是宋朝时期的。”一名挖宝者告诉记者,根据铜币上的文字显示,这些铜钱应为北宋时期。记者见到几个字迹稍清晰的铜钱,上面隐约可以看见“元豐”、“元佑”、“天禧”、“崇宁”通寶等繁体字样。
记者通过网上查询得知:“元豐”、“元祐”、“天禧”、“崇宁”等铜钱均为北宋年间铸造,铜币有大小字不同的版别,属普通钱币,铸造量大,存世也极多,收藏价值不是很高。
地下水下文物属国家 市民发现应报警
“现场看到的铜钱为北宋年间铸造属国家文物,对研究胶州板桥镇历史文化有一定的意义,其收藏价值并不高。”胶州市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发现的铜币有可能是胶州板桥镇拆迁改造时清理出去的,属国家文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地下、水下所发掘的文物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哄抢、私分、藏匿。市民在发现古文物出土后,应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然后告知文化部门。